【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阻焊,具体为大功率电阻焊逆变电源并联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电阻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功率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功率的电阻焊逆变电源,其内部的逆变器件igbt都需要并联使用,当igbt并联使用时,必须进行均流,保证流过各igbt的电流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电阻焊是将被焊接的工件,通过一定压力固定,再通过大电流,靠工件自身的电阻和工件接触电阻发热,使工件自身融合在一起的焊接方式。电阻焊逆变电源采用三相供电,三相电源整流后经过滤波进入逆变电路,逆变电路由4只igbt组成桥式结构,逆变输出端连接焊接变压器的输入端,经焊接变压器降压后加在电极两端。焊接时,电极通过工件形成回路,产生很大的焊接电流。焊接电流的大小与工件和工艺有关,工件的焊点面积越大,需要的焊接电流也越大。
2、这种采用逆变方式为焊接变压器提供电源的焊机被称为逆变焊机,如图1。目前逆变焊机的功率已由原来的几十kw、几百kw做到上千kw,甚至几千kw,焊接电流达到200ka以上,按照焊接电压10v来算,变压器的匝数比为50/1,变压器的初级电流要达到200ka/50=4000a,对于逆变电源来说,也需要提供4000a电流,目前常用igbt模块的电流规格为1400a,这就需要4个igbt模块进行并联使用。
3、igbt的并联分为直接并联和间接并联,直接并联是两个或几个igbt的c极连在一起、e极连接在一起,不采用均流器件,完全依靠各igbt回路的对称性和igbt自身参数的一致性。此方法对于2各igbt的并联来说还比较容易实现,当多个igbt并联
4、因此需要研发大功率电阻焊逆变电源并联电路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功率电阻焊逆变电源并联电路,本技术采用桥路并联磁环均流的方法可以避免电感均流带来的诸多问题,磁环的安装位置只要在逆变电源与焊接变压器之间就行,没有特别指定的位置,磁环为导磁体,磁阻很小,磁力线绝大部分都是在磁环内部,不会对周边金属造成感应,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逆变电源的输出线按照一定规则穿过磁环即可,同时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均流效果好等特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并联时无法实现采取多个igbt并联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功率电阻焊逆变电源并联电路,包括三相火线、二极管、电容、桥路1、桥路2和输送端,所述三相火线包括相线l1、相线l2和相线l3,所述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所述电容包括电容c;
3、所述桥路1包括电压v11、电压v21、电压v31和电压v41,所述桥路2包括电压v12、电压v22、电压v32和电压v42,所述输送端包括输送端x11、输送端x12、输送端x21和输送端x22。
4、优选的,所述相线l1、相线l2和相线l3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与电容c相连接。
5、优选的,所述电容c分别与电压v11、电压v21、电压v31、电压v41、电压v12、电压v22、电压v32和电压v42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电压v11、电压v21、电压v31和电压v41与输送端x11和输送端x21相连接,所述电压v12、电压v22、电压v32和电压v42与输送端x12和输送端x22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输送端x11、输送端x12、输送端x21和输送端x22与焊接变压器相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术采用桥路并联磁环均流的方法可以避免电感均流带来的诸多问题,磁环的安装位置只要在逆变电源与焊接变压器之间就行,没有特别指定的位置,磁环为导磁体,磁阻很小,磁力线绝大部分都是在磁环内部,不会对周边金属造成感应,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逆变电源的输出线按照一定规则穿过磁环即可,同时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均流效果好等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大功率电阻焊逆变电源并联电路,包括三相火线、二极管、电容、桥路1、桥路2和输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火线包括相线L1、相线L2和相线L3,所述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所述电容包括电容C,所述相线L1、相线L2和相线L3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与电容C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功率电阻焊逆变电源并联电路,包括三相火线、二极管、电容、桥路1、桥路2和输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火线包括相线l1、相线l2和相线l3,所述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婥约,杨伟君,王芳,赵立萍,金爱明,罗军,肖致富,唐辉,郝林东,叶苏恂,钱亦平,蔡继芳,傅志全,易兴江,喻文杰,李波,凃修莲,冯纪凯,尹振,
申请(专利权)人:王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