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数字转换电路设计,更具体的,涉及:1、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2、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模块。
技术介绍
1、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作为存内计算量化电路的核心模块,其功耗和面积影响着存算一体芯片的能效比和集成度。
2、adc和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在cim设计中分别占约15%的面积和约50%的能源消耗。因此cim仍然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因为adc会造成很大的功率和面积开销。若能研究出更低功耗的适用于存内计算的adc,将极大提升存算电路的整体性能。
3、现有adc处理阵列输入时,不论阵列输入稀疏度如何,都会进行相同数量的比较周期。然而专利技术人认为某些情况下,无需进行部分比较周期。因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及模块,可以根据阵列输入的稀疏度,提前预判adc的输出,在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比较周期、缩短量化时间、减小功耗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adc处理阵列输入时存在冗余比较过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及模块。
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包括:稀疏性检测电路部、稀疏性控制电路部、时序产生电路部、sar-adc主电路部。
4、稀疏性检测电路部用于依据使
5、稀疏性控制电路部用于结合时序信号clk、复位信号rst对outn1~outn2进行处理,生成使能信号saen5、使能信号saenb5、复位信号rst5。
6、时序产生电路部用于结合rst5、rst、saen5对outp1~outp2进行处理,生成saen、信号序列db<1:2>、信号序列d<3:4>。
7、sar-adc主电路部用于结合阵列电压vcal、saen5、saenb5、outn1~outn2、outp1~outp2对db<1:2>、d<3:4>进行处理,生成adc输出out1~out2。
8、其中,若in<0:63>的稀疏性小于50%,outn1=1、outp1=0、outn2=1、outp2=0,sar-adc主电路部经过5个比较周期生成out1~out2;
9、若in<0:63>的稀疏性在50%-75%之间,outn1=0、outp1=1、outn2=1、outp2=0,sar-adc主电路部经过4个比较周期生成out1~out2;
10、若in<0:63>的稀疏性大于75%,outn1=0、outp1=1、outn2=0、outp2=1,sar-adc主电路部经过3个比较周期生成out1~out2。
11、该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的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或过程。
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模块,采用了如第一方面公开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的布局。
13、该种基于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构建的存算电路的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或过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增加了对输入阵列的稀疏性检测,并能够检测出的阵列输入稀疏度,自适应地减少比较周期、缩短量化时间,从而实现在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功耗浪费、提高量化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性检测电路部包括:电容阵列CIN0~CIN63、开关阵列S0~S63、2个比较器SA0,1~SA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SA0,1包括:12个PMOS管PM1~PM12、8个NMOS管NM1~NM8、1个传输门GM1、1个反相器INVM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SA0,2包括:12个PMOS管PN1~PN12、8个NMOS管NN1~NN8、1个传输门GN1、1个反相器INVN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性控制电路部包括:6个D触发器D0~D5、3个与门AND1~AND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产生电路部包括:5个D触发器D6~D10、2个或门OR1~OR2、1个与非门NAND1、1个反相器INV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性检测电路部包括:电容阵列cin0~cin63、开关阵列s0~s63、2个比较器sa0,1~sa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sa0,1包括:12个pmos管pm1~pm12、8个nmos管nm1~nm8、1个传输门gm1、1个反相器invm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sa0,2包括:12个pmos管pn1~pn12、8个nmos管nn1~nn8、1个传输门gn1、1个反相器invn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性控制电路部包括:6个d触发器d0~d5、3个与门and1~and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稀疏性自适应a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陈家琦,王园阳,潘震,邢欣,苗梦迪,吕怡文,周永亮,戴成虎,李志刚,蔺智挺,吴秀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