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爆破防护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地下爆破指的是在地下(如地下矿山,地下硐室,隧道等)进行的岩土爆破作业,爆破时爆源附近的岩土介质迅速熔化和气化而形成高压气球,气球向外膨胀,推动周围介质,从而在介质中形成向外扩展的冲击波,冲击波压缩介质并推动它向外运动。由于冲击波在岩石中的衰减比在空气中快,因此诸如地下城市地铁爆破施工此类的冲击波对周边的影响就会更大,不仅破坏居民建筑的玻璃门窗,爆破时周边居民建筑玻璃门窗哗哗作响,甚至破碎其玻璃门窗,还会对爆源附近的人员造成巨大的威胁。
2、目前,在进行地下爆破时,为减弱爆破带来的冲击波强度,通常都会使用到炮被或者阻波墙,但是炮被对冲击波的削弱有限,而且在局部破损后只能整体更换,而阻波墙采用混凝土或石砌的方式成型,需要较长的构筑时间,而且通常无法重复利用,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构筑且能局部更换的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构筑时间短且能对局部进行更换以重复使用。
2、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包括缓冲墙,所述缓冲墙由若干个上下相通的槽体组成,若干个槽体呈网格状可拆式连接在一起,每个槽体的内部均安装有三块与之呈上下滑动配合且为上下分布的隔板,中间的隔板的下方和上方分别放置有沙袋与水袋,缓冲墙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网格状的钢丝网绳,每个槽体顶部的四个面和底部的四个面均固定有呈矩形分布且用于连接钢丝网绳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
3、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其中两个外侧壁上均固定有两块插块,另外两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两条用于插块向上插入且卡住的插槽。
4、进一步的,所述插块为燕尾型结构,插槽为无下槽壁的燕尾槽。
5、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每个槽体的内壁均对应开设有无上槽壁的限位槽,限位块位于对应的限位槽内且与之呈上下滑动配合。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槽体固定有插块的侧壁上。
7、进一步的,所述槽体顶部的四个连接座与槽体底部的四个连接座为上下对称分布。
8、进一步的,所述通槽无上槽壁且内侧固定有转轴,挡板的另一端套装在转轴上且与之呈旋转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挡块,挡块的宽度与挡板相同且设置在挡板位于安装板内一端的顶部,挡块的一端与安装板铰接,另一端与安装板通过连接块呈插接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内底部固定有呈“c”字型结构且用于卡紧钢丝网绳的卡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一,本专利技术采用将一个槽体的插块向上插入至另外一个槽体的插槽的方式可拆式连接若干个槽体,从而既能根据爆破的场景和威力快速组装成合适大小的网格状缓冲墙,对爆破产生的冲击波进行削弱,还能在局部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部分的槽体便能继续重复使用,以此在长期的使用中节省更多的成本。
13、二,本专利技术通过三块隔板能够将槽体分为四个腔室,使爆破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更多的界面和阻碍,导致能量在多个方向上分散和消耗,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本装置对冲击波的削弱能力,并且中间的两个腔室内还放置有沙袋和水袋,通过沙袋和水袋对冲击波能量的吸收,能够有效起到配重和大幅度减弱爆破冲击波的效果,并且采用沙袋和水袋的方式相较于填充水或沙的方式更加轻松便捷,其中沙袋主要是通过增加配重和提高装置稳定性来抵抗冲击波,在减弱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方面主要是依靠摩擦和位移,而水袋中的水由于具有极小的压缩性,再加上水袋中的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能和机械能以及水的水楔效应等,当装置受到冲击波时,利用水袋能够大幅地吸收和分散冲击波的能量。
14、三,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座以及连接座上一端与安装板铰接,另一端与安装板插接的安装板,既能在连接块插接在安装板上时(此处以上方的连接座为例),使挡块位于安装板内的一端只能向下转动并阻挡挡块的该端向上转动,从而不仅可以将钢丝网绳轻松的卡入安装板内,使钢丝网绳与所有槽体连接在一起,又可以在装置受到冲击波时避免钢丝网绳脱离安装板,保证钢丝网绳与槽体始终连接在一起,同时本实施例还能在旋转挡块使挡块不处于挡板的上方后,解除对挡板的限制,从而便能将钢丝网绳直接拉出安装板,以此解除钢丝网绳和缓冲墙的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包括缓冲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墙由若干个上下相通的槽体(1)组成,若干个槽体(1)呈网格状可拆式连接在一起,每个槽体(1)的内部均安装有三块与之呈上下滑动配合且为上下分布的隔板(4),中间的隔板(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放置有沙袋(9)与水袋(8),缓冲墙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网格状的钢丝网绳(5),每个槽体(1)顶部的四个面和底部的四个面均固定有呈矩形分布且用于连接钢丝网绳(5)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呈“U”字型的安装板(7),安装板(7)的两个端部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通槽,两个通槽内均安装有与之呈旋转配合的挡板(11),两块挡板(11)的一端均位于安装板(7)内且间距小于钢丝网绳(5)的直径,每块挡板(11)位于安装板(7)内的一端均安装有用于使隔板(4)保持在水平状态的弹簧(14),安装板(7)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用于控制挡板(11)旋转方向的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其中两个外侧壁上均固定有两块插块(2),另外两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两条用于插块(2)向上插入且卡住的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2)为燕尾型结构,插槽(10)为无下槽壁的燕尾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的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3),每个槽体(1)的内壁均对应开设有无上槽壁的限位槽(6),限位块(3)位于对应的限位槽(6)内且与之呈上下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6)开设在槽体(1)固定有插块(2)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顶部的四个连接座与槽体(1)底部的四个连接座为上下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无上槽壁且内侧固定有转轴(13),挡板(11)的另一端套装在转轴(13)上且与之呈旋转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挡块(12),挡块(12)的宽度与挡板(11)相同且设置在挡板(11)位于安装板(7)内一端的顶部,挡块(12)的一端与安装板(7)铰接,另一端与安装板(7)通过连接块(16)呈插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的内底部固定有呈“C”字型结构且用于卡紧钢丝网绳(5)的卡座(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包括缓冲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墙由若干个上下相通的槽体(1)组成,若干个槽体(1)呈网格状可拆式连接在一起,每个槽体(1)的内部均安装有三块与之呈上下滑动配合且为上下分布的隔板(4),中间的隔板(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放置有沙袋(9)与水袋(8),缓冲墙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网格状的钢丝网绳(5),每个槽体(1)顶部的四个面和底部的四个面均固定有呈矩形分布且用于连接钢丝网绳(5)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呈“u”字型的安装板(7),安装板(7)的两个端部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通槽,两个通槽内均安装有与之呈旋转配合的挡板(11),两块挡板(11)的一端均位于安装板(7)内且间距小于钢丝网绳(5)的直径,每块挡板(11)位于安装板(7)内的一端均安装有用于使隔板(4)保持在水平状态的弹簧(14),安装板(7)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用于控制挡板(11)旋转方向的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其中两个外侧壁上均固定有两块插块(2),另外两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两条用于插块(2)向上插入且卡住的插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弱爆破冲击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2)为燕尾型结构,插槽(10)为无下槽壁的燕尾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东,陈美娟,施佩鋆,周俊安,李俊虎,朱锋盼,李晓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正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