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0810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包括:S1、搭建风险演化仿真模型,包括:代表公共场所的连续空间;定义主体的行为和属性的代理库;模拟主体在连续空间中位置分布的随机分布模式设置模块;构建基于距离的网络生成模块;初始化仿真模块;S2、定义风险演化仿真模型中关键主体的分类和非关键主体的分类;S3、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向风险演化仿真模型输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进而模拟不同的生物恐怖事件情景仿真,在仿真过程中,收集生物恐怖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数据,并对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能够快速地模拟仿真得到不同公共场所和不同人群在生物恐怖事件中的行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恐怖风险分析,尤其涉及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今世界,生物恐怖袭击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安全威胁。这种袭击方式涉及使用对人体具有高度致死性或致病性的烈性生物因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物战剂。这些病原体或毒素的使用,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对人类造成伤害。

2、生物恐怖袭击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污染食物和水源,通过邮件携带病原体,利用空调系统释放病原体,以及在大型公共场所如车站、地铁和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释放。在某些情况下,恐怖分子甚至可能利用飞机播撒病原体,以达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这些袭击方式具有极高的隐蔽性,使得发现和预防变得异常困难。

3、生物恐怖袭击的特点在于其隐蔽性和延迟性,这使得其与其他类型的恐怖袭击相比,更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袭击不仅会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还会引发社会混乱和民众的恐慌情绪。显然,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是一种在公共场所传播生物恐怖事件的违法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4、由于公共场所传播生物恐怖事件的研究手段有限,目前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这种系统将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能够快速地模拟仿真得到不同公共场所和不同人群在生物恐怖事件中的行为。这样的系统和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物恐怖袭击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生物恐怖袭击对社会和公众的危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满足实际需求,提供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能够快速地模拟仿真得到不同公共场所和不同人群在生物恐怖事件中的行为。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搭建风险演化仿真模型,所述风险演化仿真模型包括:

4、代表公共场所的连续空间;

5、定义主体的行为和属性的代理库;

6、模拟主体在连续空间中位置分布的随机分布模式设置模块;

7、构建基于距离的网络生成模块;

8、初始化仿真模块;

9、s2、定义所述风险演化仿真模型中关键主体的分类和非关键主体的分类;

10、s3、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向风险演化仿真模型输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进而模拟不同的生物恐怖事件情景仿真,在仿真过程中,收集生物恐怖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数据,并对生物恐怖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11、进一步,所述连续空间为二维或三维结构。

12、进一步,所述主体的行为和属性包括主体的位置分布、状态变迁、交互规则。

13、进一步,所述随机分布模式设置模块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设置主体在连续空间中的初始位置,然后使用随机分布算法来模拟人群的自然分布。

14、进一步,所述网络生成模块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定义节点之间的连接规则,当两个主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两个主体之间就会建立连接。

15、进一步,所述关键主体的分类包括正常活动者、初始易感者、初始感染者、被疏散、被隔离、暴露者、最终易感者、最终感染者、确诊者。

16、进一步,所述非关键主体的分类包括恐怖袭击人员、场所管理者、场所工作人员、卫生救治人员。

1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包括:

18、风险演化仿真模型,所述风险演化仿真模型包括:

19、代表公共场所的连续空间;

20、定义主体的行为和属性的代理库;

21、模拟主体在连续空间中位置分布的随机分布模式设置模块;

22、构建基于距离的网络生成模块;

23、初始化仿真模块;

24、人群主体分类模块,用于定义所述风险演化仿真模型中关键主体的分类和非关键主体的分类;

25、人机交互模块,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向风险演化仿真模型输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进而模拟不同的生物恐怖事件情景仿真,在仿真过程中,收集生物恐怖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数据,并对生物恐怖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2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

27、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

28、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9、本专利技术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能够迅速地进行模拟仿真,从而得到在不同公共场所和面对不同人群时,生物恐怖事件发生时的行为反应。具体而言:

30、首先,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风险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对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的仿真模拟,能够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的风险演化过程,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这使得决策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

31、其次,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应对策略的优化。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测试不同的应对策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有效的应急响应计划。这样,当生物恐怖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采取最合适的措施,从而提高应对生物恐怖事件的效率和效果。

32、再次,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应急响应速度。通过仿真模型,可以预先设定应急响应流程,一旦发生生物恐怖事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减少决策延迟。这使得应急响应团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带来的损失。

33、此外,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实际损失。通过提前模拟和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可以在真实的生物恐怖事件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不仅保护了公众的生命安全,也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损失。

34、最后,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强系统的韧性。通过不断模拟和改进,增强公共场所管理系统在面对生物恐怖事件时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这使得公共场所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35、总之,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个基于人机交互的仿真平台,不仅能够提升对生物恐怖事件的应对能力,还能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促进社会安全和公共健康管理的发展。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安全,提高社会的整体应对能力,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空间为二维或三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行为和属性包括主体的位置分布、状态变迁、交互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分布模式设置模块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设置主体在连续空间中的初始位置,然后使用随机分布算法来模拟人群的自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生成模块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定义节点之间的连接规则,当两个主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两个主体之间就会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主体的分类包括正常活动者、初始易感者、初始感染者、被疏散、被隔离、暴露者、最终易感者、最终感染者、确诊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关键主体的分类包括恐怖袭击人员、场所管理者、场所工作人员、卫生救治人员。

8.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空间为二维或三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行为和属性包括主体的位置分布、状态变迁、交互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分布模式设置模块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设置主体在连续空间中的初始位置,然后使用随机分布算法来模拟人群的自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机交互的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生成模块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定义节点之间的连接规则,当两个主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两个主体之间就会建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宏阳李颖慧杜慧滨尹凌刘康田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