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06791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40
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本技术,包括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内表面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架,所述散热架与逆变器本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的内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散热架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彼此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圆弧面固定有挡板,所述散热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解决了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造成电子元件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1、逆变指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过程,逆变电路指可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逆变器指可实现逆变功能的装置设备。光伏逆变器(又称为电源调整器),是逆变器的一种,该类逆变器常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故将其名曰光伏逆变器。

2、中国专利申请cn202220713369.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装置通过设置固定组件,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固定块进行往复运动,且固定块上开设有凹槽,使固定块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支杆可以通过凹槽带动固定盘进行转动,且固定盘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使固定盘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块进行活动,且固定柱安装于活动块的表面,从而带动安装块进行角度调节,使机体固定在固定箱内,使其不会再外力的影响下进行移动。

3、针对上述及现有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往往存在以下缺陷:逆变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逆变器本体内的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长时间堆积在逆变器本体内就会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从而造成逆变器本体内的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出现;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造成电子元件容易出现故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内表面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架,所述散热架与逆变器本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的内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散热架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彼此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圆弧面固定有挡板。

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散热装置,达到了方便逆变器本体进行散热的效果,避免了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造成电子元件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4、优选的,所述散热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靠近散热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的尺寸与插槽的尺寸相适配。

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达到了可以固定挡板的效果,方便工作人员快速打开挡板,取出散热扇进行维修。

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圆弧面套有两个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块和挡板固定连接。

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扭簧的扭力达到了将挡板自动打开的效果,同时使挡板保持打开状态,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拆卸安装散热扇。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散热架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杆凹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阻挡块。

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达到了限制操作板的效果,避免了工作人员在移动操作板时,用力过大,造成操作板从固定杆的圆弧面上脱落的情况出现。

10、优选的,所述逆变器本体的表面设有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逆变器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遮阳板。

11、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遮阳装置,达到了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遮阳的效果,避免了太阳光直射到逆变器本体的表面,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造成逆变器本体内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滑动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遮阳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尺寸与遮阳板限位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

1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达到了可以固定遮阳板的效果,避免了风力过大,吹动遮阳板转动,导致遮阳板被动打开,造成遮阳板遮阳效果降低的情况出现。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圆弧面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手柄固定连接。

1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弹簧的回弹力达到了将限位杆自动带回的效果,同时限制手柄带动限位杆移动,提高了限位杆限位时的稳定性。

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散热装置,达到了方便逆变器本体进行散热的效果,避免了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造成电子元件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18、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遮阳装置,达到了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遮阳的效果,避免了太阳光直射到逆变器本体的表面,导致逆变器本体内的温度过高,造成逆变器本体内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逆变器本体(1)的内表面设有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散热架(201),所述散热架(201)与逆变器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201)的内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散热架(201)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散热扇(202),所述散热架(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203),两个所述转动块(203)彼此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4),所述转动杆(204)的圆弧面固定有挡板(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架(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206),所述固定杆(206)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操作板(207),所述操作板(207)靠近散热架(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208),所述挡板(205)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208)的尺寸与插槽的尺寸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04)的圆弧面套有两个扭簧(210),所述扭簧(210)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块(203)和挡板(20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06)远离散热架(20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杆(206)凹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阻挡块(2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本体(1)的表面设有遮阳装置(3),所述遮阳装置(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与逆变器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杆(32),所述圆杆(32)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遮阳板(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内滑动插设有限位杆(36),所述遮阳板(3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杆(36)的尺寸与遮阳板(33)限位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杆(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3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6)的圆弧面套有弹簧(38),所述弹簧(38)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35)和手柄(37)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逆变器本体(1)的内表面设有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散热架(201),所述散热架(201)与逆变器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架(201)的内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散热架(201)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散热扇(202),所述散热架(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203),两个所述转动块(203)彼此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4),所述转动杆(204)的圆弧面固定有挡板(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架(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206),所述固定杆(206)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操作板(207),所述操作板(207)靠近散热架(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208),所述挡板(205)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208)的尺寸与插槽的尺寸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04)的圆弧面套有两个扭簧(210),所述扭簧(210)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块(203)和挡板(205)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威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