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涉及充电座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发展,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越来越大。
2、电动汽车指的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通过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该电动汽车具有直流快速充电(dc)模式和交流慢速充电(ac)模式。相应的,一般的新能源汽车配置有对应的两种充电口。通过两种充电口分别连接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实现两种充电模式。每个充电口最外侧会设置与汽车壳体相同的防护盖。
3、现有技术中,在防护盖打开时,特别是对于充电口集成式布置的方案,两个充电口都会暴露出来,导致充电插座进水而短路,或者异物、灰尘进入影响充电效率,无法实现对充电口的有效防护。因此需要在充电口位置设置防尘盖进行防护。一般的两个充电口需要设置两个防尘盖,成本较高;且车主在使用时需手动打开防尘盖,且通过弹簧、扭簧实现自动关闭的防尘盖,在插入充电枪时需车主用手扶着防尘盖,避免充电枪还未插入充电口时防尘盖就自动翻转扣合,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充电座。该充电座包括充电插座组件及翻盖。充电插座组件包括充电插座、直流充电口及交流充电口;直流充电口与交流充电口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充电插座上。翻盖可转动地设于充电插座上,且位于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之间,用于封盖直流充电口或交流充电口。
2、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座,仅设置一个翻盖,降低了生产成本。当需要充电时,翻盖在能够转动覆盖于另一个不被使用的充电口,
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包括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座和转动件,转动件固设于翻盖,转动座固设于充电插座上且位于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之间,转动件可转动设于转动座。
4、如此设置,转动座固设于直流充电口与交流充电口之间,便于翻盖通过转动件向两侧翻转覆盖不同的充电口,该转动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轴与转动件的一端连接。
6、如此设置,驱动件通过输出轴能够自动控制转动件转动,不需要车主手动打开翻盖,方便车主的充电操作。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还包括识别装置,识别装置与驱动件可通信连接。
8、如此设置,识别装置能够识别充电枪的类型从而选择露出对应的充电口,识别装置通信连接于驱动件控制翻盖覆盖于另一个充电口,实现充电过程中的防水防尘。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还包括设于充电插座上的开关键,开关键与驱动件电连接。
10、如此设置,在多类型的充电枪区域,识别装置无法识别或识别错误时,增加了开盖方式,使得车主能够使用开关键驱动驱动件带动转动件转动,从而打开正确的充电口。保证对应的充电口开启的准确性。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的输出轴包括卡槽或者卡块中的一者,另一者设于转动件连接于驱动件的一端,卡槽与卡块卡接。
12、如此设置,通过卡槽和卡块的卡接,提高了转动件与驱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翻盖设有通孔,转动件穿设于通孔;翻盖还包括定位块或者定位槽中的一者,另一者设于转动件,定位块卡接于定位槽。
14、如此设置,转动件穿设于翻盖的通孔,便于转动件带动翻盖活动。定位槽与定位块的卡接,在转动时使得转动件与翻盖之间不易相对运动,保证了转动件与翻盖之间的位置准确性,提高了转动件与翻盖之间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翻盖包括盖体及两个防水垫,两个防水垫分别位于盖体的两侧;防水垫的面积大于直流充电口的面积;防水垫的面积大于交流充电口的面积。
16、如此设置,翻盖翻转后使得防水垫能够完全覆盖于直流充电口或交流充电口,极大地降低了充电时水分进入另一个充电口的可能性,提高了翻盖的防护性能。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翻盖为一体式结构。
18、如此设置,减缓了防水垫的老化速度,使得防水垫不易从盖体上脱落,延长了翻盖的使用寿命。
19、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充电座、车体及防护盖,车体具有容纳充电座的凹槽,防护盖可活动地连接于车体,以覆盖或显示凹槽。
20、如此设置,车辆能够采用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在充电前,翻盖能够自动翻转暴露出所需的充电口,方便车主将充电枪插入即将所需的充电口;充电时翻盖覆盖于另一个充电口,极大地避免了水分、异物及灰尘进入另一个充电口从而影响充电效率,翻盖的设置便于车辆充电时对充电口的有效防护且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座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固设于所述翻盖,所述转动座固设于所述充电插座上且位于所述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之间,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设于所述转动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驱动件可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充电插座上的开关键,所述开关键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包括卡槽或者卡块中的一者,另一者设于所述转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设有通孔,所述转动件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翻盖还包括定位块或者定位槽中的一者,另一者设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定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包括盖体及两个防水垫,两个所述防水垫分别位于所述盖体的两侧;所述防水垫的面积大于所述直流充电口的面积;所述防水垫的面积大于所述交流充电口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为一体式结构。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车体及防护盖,所述车体具有容纳所述充电座的凹槽,所述防护盖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体,以覆盖或显示所述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座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固设于所述翻盖,所述转动座固设于所述充电插座上且位于所述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之间,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设于所述转动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驱动件可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充电插座上的开关键,所述开关键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包括卡槽或者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燕,陈容,胡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