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层空气炸锅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层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0205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空气炸锅,双层空气炸锅包括:壳体的上端具有与第一安装空间连通的通风间隙;且第一加热部的上端具有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风道;内锅设置于第一加热空间内,内锅具有烹饪空间,内锅与第一加热部之间具有第二风道;其中,第一加热空间内设有第一加热元件,第一加热部的下方与壳体之间具有出风通道,壳体外的空气依次通过由通风间隙、第一风道、烹饪空间、第二风道、出风通道构成的经过第一加热元件的单向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将热空气输送至食物表面时,由于风道结构设计得不够合理,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和油脂通过风道结构输送至第一加热元件上,进而引发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1、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用空气来进行“油炸”的机器,主要是利用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2、通常情况下,空气炸锅的下方内设有第一加热元件,空气炸锅内还设有经过第一加热元件的风道结构;使用第一加热元件将流通在风道结构中的空气加热,进一步地,再使加热后的空气在食物之间流通,以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

3、但是,相关技术中却存在以下至少一个问题:在将热空气输送至食物表面时,由于风道结构设计得不够合理,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和油脂通过风道结构输送至第一加热元件上,进而引发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将热空气输送至食物表面时,由于风道结构设计得不够合理,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和油脂通过风道结构输送至第一加热元件上,进而引发危险。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空气炸锅,双层空气炸锅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第一安装空间,壳体的上端具有与第一安装空间连通的通风间隙;第一加热部,第一加热部安装于壳体的第一安装空间,且第一加热部的上端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风道,第一加热部内设有第一加热空间;内锅,内锅设置于第一加热空间内,内锅具有烹饪空间,内锅与第一加热部之间具有第二风道;其中,第一加热空间内设有第一加热元件,第一加热元件设于内锅上方,第一加热部的下方与壳体之间具有出风通道,壳体外的空气依次经过由第一风道、烹饪空间、第二风道、出风通道构成的经过第一加热元件的单向风道。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这样设置,构建了一个能够输送热空气的单向通道,且在内锅的上端设置第一加热元件,使得内锅中的油脂和食物残渣在内锅和第二风道内流动时,难以回流至第一加热元件,降低了双层空气炸锅的危险性。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安装空间的下侧设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第二加热部;其中,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构成双层加热结构。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安装空间,使双层空气炸锅具备更多功能,构建的双层加热结构能够让用户使用双层空气炸锅时,拥有更多选择,提升使用效率;同时最大化利用了空气炸锅的内部空间,降低了双层空气炸锅在外部的空间浪费。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加热部内设有第二加热空间,第二加热空间内安装有涡流风扇,涡流风扇设置于第二加热空间的上部;其中,涡流风扇的外周侧设有第二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与涡流风扇相互配合,以加热第二加热空间内的物体。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二安装空间中设置第二加热元件和涡流风扇,并将第二加热元件设置在涡流风扇的外周侧,涡流风扇旋转带动的气流经过第二加热元件,气流经过第二加热元件后变成热空气,热空气在第二加热空间内流动以加热食物,并将第二加热元件设置在第二加热空间上方,让第二加热空间内的油脂和食物残渣难以溅射到第二加热元件上。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双层空气炸锅还包括设于第一加热部下方的第一叶轮;其中,第一叶轮用于使空气从第二风道向出风通道的方向流动。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加热部的下方设置第一叶轮,能够将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吸取到第一风道内,进而促使空气在循环风道内进行流动,且将第一叶轮与加热元件远离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叶轮将食物残渣与油脂甩至加热元件,进一步降低了危险性。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安装空间与第二安装空间之间设有第三安装空间,第三安装空间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上侧设有第一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第一叶轮连接,驱动电机的下侧设有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与涡流风扇连接;其中,驱动电机可同时驱动第一叶轮与涡流风扇转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用驱动电机同时驱动第一叶轮和涡轮风扇,最大化利用了空气炸锅的资源,不必使用两套系统同时驱动第一叶轮和涡轮风扇,增加了空气炸锅的实用性,同时,由于省去了一套驱动系统,进一步降低空气炸锅的体积,降低了空气炸锅占据的空间。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电机轴上还设有第二叶轮,第二叶轮位于第二加热部的上方;其中,第二叶轮用于吸取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的空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二电机轴上设置第二叶轮,能够使用第二叶轮吸取第三安装空间内的空气,从而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出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加热部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三风道,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出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并将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风道的下侧,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将热空气中的残渣排出双层空气炸锅,进一步降低双层空气炸锅的危险性;第二出风口能够将第三风道中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排出,降低第三风道内的油污残留。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在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出风口的情况下,第三风道与第三安装空间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三安装空间连通;其中,第三安装空间、第三风道和第二出风口构成为驱动电机散热的散热风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三安装空间分别与第三风道和第二出风口连通,利用第二叶轮将第三安装空间内的空气吸进第三风道中,将第三安装空间中过热的空气吸出,同时第二出风口与第三安装空间连通,能够使用新鲜冷空气替代第三安装空间的热空气,构成能够为驱动电机散热的散热风道,进一步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加热部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第一风道与第一加热空间连通的上通气孔;和/或内锅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烹饪空间与第二风道连通的通风件,通风件上开设有通风孔;和/或第一加热部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出风通道与第二风道联通的下通气孔。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分别在第一加热部的上下两侧设置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使得第一风道内的空气能够进入第一加热空间内,并使第二风道的热空气能够流出第一加热空间进入出风通道,进而排出空气炸锅;通过内锅的一侧设置通风件,第一风道内的空气进入第一加热空间后,下一步进入内锅的烹饪空间;热空气在烹饪空间内流转并加热食物,随后通过通风件流进第二风道内。

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在内锅的一侧设有通风件的情况下,通风件远离烹饪空间的一侧设有导风片;其中,导风片相对于内锅具有倾角,以引导空气沿着第二风道至出风通道的顺序流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通风件的一侧设置导风片,为了引导空气进入第二风道内,将导风片与内锅倾斜设置,以引导流动的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空气炸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空气炸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麦克威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