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停车,具体为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对公众展示绿色公路建造成果的集中体验区。新一代光伏智能车位,将新能源发电、智能充电桩、储能系统、配电网有效结合,形成局域能源微电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分布式于各地域的光伏智能车位群互联互通,打造交通领域的绿色能源互联网。
2、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开发和利用技术不断成熟。在众多太阳能利用方式中,光伏发电因其转换效率高、安装灵活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光伏发电系统多铺设于屋顶、厂房等固定场所,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光伏发电系统开始与车棚等建筑结构相结合,形成光伏停车棚系统,光伏停车棚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不仅能够为车辆提供遮蔽,还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3、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光伏智能停车位较少,且一般采用晶硅电池板,由于晶硅电池组件重量大,造成停车位顶棚支撑结构笨重,不便于拆卸安装。另外,大部分停车位顶棚光伏电池发电量较少,无法直接上网,没有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光伏发电作用。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及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5、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包括停车位,所述停车位设有停车标线,包括,所述停车位在停车标线位置设有灯光标识,所述停车位两侧还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在地面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顶端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上安装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棚上表面的光伏板,所述顶棚下表面安装有电气设备箱和照明灯。
3、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斜柱,所述支撑斜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柱和顶棚连接。
4、优选的,还包括倾斜组件,所述倾斜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两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有活动框架,所述活动框架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
6、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周侧面设有第一转动座,所述活动框架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下表面设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连接有支撑连杆。
7、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和升降柱关于顶棚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框架关于固定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框架和固定板组合成顶棚,所述支撑连杆关于支撑立柱对称设置有两个。
8、优选的,还包括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活动框架侧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活动框架靠近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安装孔贯穿活动框架。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覆盖有防水篷布,所述防水篷布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孔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和连接孔设有安装栓,所述安装栓依次贯穿连接孔和安装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灯光标识、顶棚和光伏板,灯光标识用于在夜间标识出车位,支撑立柱设置在车位两侧,用于支撑顶棚,顶棚在车位正上方遮蔽停车位,一个顶棚至少遮蔽两个停车位,光伏板安装在顶棚上,用于在白天发电供给灯光标识和照明灯,并且在不需要供电时并网发电,电气设备箱设有整流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还设有储能电池,用于将光伏板发出的电力储存起来或变压后向外输送,照明灯能够在夜间照亮车位,方便实用,既能为停放车辆遮光挡雨,又能利用太阳能发电产生出清洁光伏能源,通过led发光标线可为停车人员提供更多的交通信息、服务提示功能,并且相比于传统的采用晶硅电池板的顶棚自重大大减小,更加利于拆装;
13、2、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设置固定板、活动框架和支撑连杆,使用支撑连杆代替支撑斜柱,支撑连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转动座安装在支撑立柱上,第一转动座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支撑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座安装在活动框架下表面,第二转动座与活动框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连杆与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当外界处于雨雪天气时,能够启动升降柱升起,升降柱带动固定板升起时,带动活动框架的一端升起,活动框架整体绕连接件旋转,带动支撑连杆两端同时旋转,从而使活动框架倾斜,此时雨雪能够顺着光伏板自然滑落,防止积水和积雪堆积在活动框架上,防止堆积过多重量压塌顶棚;天气正常后降下升降柱即可使固定板复位,从而使活动框架复位,相比于常用的在四角均使用升降结构的调节,本装置只需要使用两个升降柱即可使顶棚倾斜,并且不需要单独控制各个升降结构。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系统,包括光伏顶棚、整流器、逆变器、储能装置、led照明及标线,所述光伏顶棚与整流器连接,所述整流器与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同时与储能装置和外界电网连接,所述储能装置与led照明及标线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专利技术通过柔性薄膜太阳能光伏单元安装顶棚结构上,以串、并联的形式连接,产生的电流通过整流器、逆变器,按需要实现产生电量的消纳、储能、上网。
1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包括停车位(1),所述停车位(1)设有停车标线(11),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停车位(1)在停车标线(11)位置设有灯光标识(12),所述停车位(1)两侧还设有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安装在地面的支撑立柱(21),所述支撑立柱(21)顶端安装有顶棚(22),所述顶棚(22)上安装有光伏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支撑斜柱(23),所述支撑斜柱(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柱(21)和顶棚(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组件(4),所述倾斜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21)上的升降柱(41),所述升降柱(41)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2)两侧设有连接件(43),所述连接件(43)转动连接有活动框架(44),所述活动框架(44)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21)和升降柱(41)关于顶棚(22)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框架(44)关于固定板(42)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框架(44)和固定板(42)组合成顶棚(22),所述支撑连杆(47)关于支撑立柱(21)对称设置有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组件(5),所述防水组件(5)包括开设于所述活动框架(44)侧面的安装孔(51),所述安装孔(51)位于活动框架(44)靠近固定板(42)的一端,所述安装孔(51)贯穿活动框架(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2)上覆盖有防水篷布(52),所述防水篷布(52)开设有连接孔(53),所述连接孔(53)与安装孔(51)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51)和连接孔(53)设有安装栓(54),所述安装栓(54)依次贯穿连接孔(53)和安装孔(51)。
10.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系统,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顶棚、整流器、逆变器、储能装置、LED照明及标线,所述光伏顶棚与整流器连接,所述整流器与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同时与储能装置和外界电网连接,所述储能装置与LED照明及标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包括停车位(1),所述停车位(1)设有停车标线(11),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停车位(1)在停车标线(11)位置设有灯光标识(12),所述停车位(1)两侧还设有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安装在地面的支撑立柱(21),所述支撑立柱(21)顶端安装有顶棚(22),所述顶棚(22)上安装有光伏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支撑斜柱(23),所述支撑斜柱(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柱(21)和顶棚(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组件(4),所述倾斜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21)上的升降柱(41),所述升降柱(41)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2)两侧设有连接件(43),所述连接件(43)转动连接有活动框架(44),所述活动框架(44)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能源自洽的光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21)周侧面设有第一转动座(45),所述活动框架(44)远离固定板(42)的一侧下表面设有第二转动座(46),所述第一转动座(45)和第二转动座(46)连接有支撑连杆(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邵社刚,王健,王丹,袁旻忞,赵静,夏立爽,强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