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013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选种装盘:根据种植需求选择合适品种的稻种,然后通过水稻铺盘机将浸泡后的稻种和土壤均匀定量的装载到育苗盘壳体和隔离内纸盒中,并通过运输设备将装载好的育苗盘运输到保温培育箱主体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始终拥有稳定的温度和均匀的光照,进而确保了秧苗在培育过程中可以保持同步发育,有效的避免了同一保温培育箱内部培育的新秧苗在培育阶段出现发育情况不统一的现象,确保了秧苗在插秧种植的过程中可以全部保持在最佳生长状态,进而提高了保温培育箱的使用效果,并间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具体为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稻作为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在水稻种植的准备前期需要对稻谷进行育苗,通过将稻谷种植形成水稻 幼苗,便于水稻后期的种植,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相应的辅助栽培装置,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体式水稻种植用育苗装置,申请号为202211477601.2,该专利通过装置内部的种植板内部的分离的种植孔洞为水稻幼苗的种植空间进行分离,使得根系向下生长过程中穿过底板的孔洞,通过双层板的设置配合种植板内部留有空间距离,为水稻育苗种植提供充分的空间,双层孔洞板的设置有效将多余水肥向外的排出 结构,降低水肥腐蚀水稻根可能性;

2、目前的辅助栽培方法在育种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结构,导致水稻育种过程中无法对育种盘中秧苗的生长环境进行快速调节,从而导致栽培装置内部不同位置的秧苗发育状态无法统一,从而导致栽培装置产出的秧苗品质良莠不齐,进而导致水稻的综合产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的辅助栽培方法在育种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结构,导致水稻育种过程中无法对育种盘中秧苗的生长环境进行快速调节,从而导致栽培装置内部不同位置的秧苗发育状态无法统一,从而导致栽培装置产出的秧苗品质良莠不齐,进而导致水稻的综合产量下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选种装盘:根据种植需求选择合适品种的稻种,然后通过水稻铺盘机将浸泡后的稻种和土壤均匀定量的装载到育苗盘壳体和隔离内纸盒中,并通过运输设备将装载好的育苗盘运输到保温培育箱主体内部,并将对应的育苗盘壳体摆放到升降安装斗顶部,以完成育苗盘的摆放;

4、s2.温室育种:然后使育种盘在保温培育箱主体内部持续育种,并通过循环水箱和供水安装箱对育苗盘壳体内部进行持续供水,并在育种的过程中通过补光灯板和导气扁盒对秧苗进行补光和辅热,以确保秧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5、s3.转移插秧:通过安装底板配合驱动丝杆和升降滑板对安装横梁上的育苗盘进行快速转移,并将生长好的秧苗通过插秧机将秧苗种植到稻田里;

6、s4.施肥灌水:对稻田里的秧苗进行定量施肥,并根据情况对稻田内部进行定时灌水和放水;

7、s5.收割干燥:对成熟后的水稻进行收割,并将稻米分离干燥,以完成水稻的种植生产。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正面端部铰接有密封箱门,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内侧底部嵌入安装有底部支撑框,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内侧对应底部支撑框顶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

9、所述支撑底板顶部对应保温培育箱主体内部位置处设置有内部多层气液循环育种机构,内部多层气液循环育种机构用于对培育中的水稻幼苗进行持续稳定的供水和供气,以确保水稻育苗盘壳体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的水源供给,并根据水稻秧苗的生长阶段和状态对水量和温度进行调节;

10、所述内部多层气液循环育种机构包括安装角柱;

11、所述支撑底板顶面两侧四角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角柱,相邻四个所述安装角柱之间沿竖直方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顶面沿水平方向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限位细杆,相邻四个所述安装角柱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顶板;

12、所述底部支撑框两侧内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顶面一端中部嵌入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循环水泵顶端固定连接有运输底管,两个所述运输底管之间对应安装角柱外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供液横管;

13、所述安装横梁顶面对应限位细杆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供水安装箱,所述供水安装箱内侧底面中部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多个所述支撑弹簧顶端对应供水安装箱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升降安装斗,所述升降安装斗内侧底面一端位置处嵌入粘接有限位胶条,所述升降安装斗内侧底部放置有育苗盘壳体,所述育苗盘壳体内部填充有隔离内纸盒;

14、所述升降安装斗底面一端中部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限位导杆,所述供液横管顶面对应升降安装斗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供液细管,所述供液细管末端对应供水安装箱内部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供液内盒,所述供液内盒顶面中部对应限位导杆外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液圆管,所述导液圆管顶端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贯穿开设有布液矩形管槽,所述导液圆管内侧中部对应限位导杆外侧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内环。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供水安装箱内部另一端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水端盒,所述排水端盒底面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小管,所述排水小管末端对应安装角柱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竖管,所述排水竖管末端对应支撑底板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长盒,所述过滤长盒内侧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液斜框,所述导液斜框一侧对应过滤长盒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细网;

16、所述安装顶板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中心处理风盒,所述中心处理风盒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一侧对应中心处理风盒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辅助加热网,所述中心处理风盒靠近辅助加热网的一侧两端均嵌入安装有导气管;

17、所述中心处理风盒两端对应中心隔板另一侧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循环风机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供气管道,两个所述供气管道之间对应安装横梁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布气细管,所述布气细管顶端对应供水安装箱内侧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供气细管,所述升降安装斗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扁盒,所述中心导气板底面两端中部均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导气圆囊,所述导气圆囊内侧中部位置处固定粘接有中心导气板,所述导气圆囊内侧顶面和底面之间均粘接有密封胶圈,且导气扁盒底部一端的导气圆囊与供气细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导气扁盒底部另一端的导气圆囊底部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回流气管,所述回流气管末端与中心处理风盒内部空腔之间相互连通;

18、所述导气扁盒一端面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气软管,所述导气软管末端对应供水安装箱背面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气背管,所述导气背管末端对应供水安装箱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气方框,所述导气方框内侧顶部位置处嵌入安装有补光灯板。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供水安装箱底面与侧面分别与安装横梁与限位细杆之间紧密贴合,所述升降安装斗外侧与供水安装箱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升降安装斗内部两侧和底面均开设有导水槽,所述育苗盘壳体底面为多孔支撑网,且育苗盘壳体底面与限位胶条顶面之间紧密贴合。

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导杆底部盘状结构外径小于导液圆管内径,所述限位导杆顶部杆状结构外径小于限位内环内圈内径,所述限位导杆顶部杆状结构外侧与导液圆管顶端中部之间紧密滑动贴合;

21、所述过滤长盒顶面与支撑底板顶面之间相互齐平,所述过滤长盒顶面等距均匀开设有导水斜槽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正面端部铰接有密封箱门(2),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内侧底部嵌入安装有底部支撑框(3),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内侧对应底部支撑框(3)顶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安装箱(509)内部另一端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水端盒(521),所述排水端盒(521)底面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小管(522),所述排水小管(522)末端对应安装角柱(501)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竖管(523),所述排水竖管(523)末端对应支撑底板(4)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长盒(524),所述过滤长盒(524)内侧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液斜框(525),所述导液斜框(525)一侧对应过滤长盒(524)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细网(5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安装箱(509)底面与侧面分别与安装横梁(502)与限位细杆(503)之间紧密贴合,所述升降安装斗(511)外侧与供水安装箱(509)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升降安装斗(511)内部两侧和底面均开设有导水槽,所述育苗盘壳体(513)底面为多孔支撑网,且育苗盘壳体(513)底面与限位胶条(512)顶面之间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杆(515)底部盘状结构外径小于导液圆管(518)内径,所述限位导杆(515)顶部杆状结构外径小于限位内环(520)内圈内径,所述限位导杆(515)顶部杆状结构外侧与导液圆管(518)顶端中部之间紧密滑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530)贯穿保温培育箱主体(1)与外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导气管(530)内部一端嵌入安装有迷你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气板(536)顶面边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贯穿开设有导气槽口,所述密封胶圈(537)的外径尺寸小于中心导气板(536)的外径尺寸,所述导气圆囊(535)可进行弹性伸缩,所述导气方框(541)侧面对应补光灯板(542)底部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出气槽口,所述导气方框(541)底部通过安装拐板与供水安装箱(509)顶面之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内侧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升降滑移式上下料机构(6),升降滑移式上下料机构(6)用于对安装横梁(502)顶部的育苗盘壳体(513)进行辅助升降,并对分离出的育苗盘壳体(513)进行水平运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603)外侧与中心导向槽(602)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驱动底轮(607)和支撑滚轮(609)外侧均与安装中心板(601)顶面之间紧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滑板(614)边角处与驱动丝杆(613)之间通过螺纹紧密连接,所述防滑胶条(617)顶面高于升降滑板(614)的顶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正面端部铰接有密封箱门(2),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内侧底部嵌入安装有底部支撑框(3),所述保温培育箱主体(1)内侧对应底部支撑框(3)顶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安装箱(509)内部另一端位置处嵌入安装有排水端盒(521),所述排水端盒(521)底面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小管(522),所述排水小管(522)末端对应安装角柱(501)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竖管(523),所述排水竖管(523)末端对应支撑底板(4)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长盒(524),所述过滤长盒(524)内侧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液斜框(525),所述导液斜框(525)一侧对应过滤长盒(524)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细网(5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安装箱(509)底面与侧面分别与安装横梁(502)与限位细杆(503)之间紧密贴合,所述升降安装斗(511)外侧与供水安装箱(509)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升降安装斗(511)内部两侧和底面均开设有导水槽,所述育苗盘壳体(513)底面为多孔支撑网,且育苗盘壳体(513)底面与限位胶条(512)顶面之间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杆(515)底部盘状结构外径小于导液圆管(518)内径,所述限位导杆(515)顶部杆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卢美丽姚熔薇赵强徐克江马磊周金磊张洁李梦崖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