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电叶片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及风电机组。
技术介绍
1、在使用风电设备发电时,由于风电机组所处的海拔位置较高,且风电叶片的长度较长,因此在遇到雷电气候时,风电叶片容易受到雷击,从而导致风电叶片被损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在风电叶片上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通常由叶尖接闪器和叶身接闪器组成。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受叶身接闪器自身结构的影响,叶身接闪器容易失效,从而导致叶身接闪器无法稳定地接收雷击,接闪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及风电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受叶身接闪器自身结构的影响导致接闪稳定性较差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包括:
3、主引线,所述主引线安装于叶片主体内;
4、叶身接闪组件,所述叶身接闪组件包括叶身接闪器、分引线和环状导电片,所述叶身接闪器安装于叶片主体内,所述分引线连接于所述主引线和所述叶身接闪器之间,并将所述主引线和所述叶身接闪器导通,所述环状导电片包裹于叶片主体的外周,并和所述叶身接闪器连通。
5、可选地,所述叶身接闪组件还包括多个铆接结构,多个所述铆接结构均穿设于叶片主体和所述环状导电片,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和所述叶身接闪器导通。
6、可选地,所述叶身接闪器包括第一导通端子、第二导通端子和第三导通端子,所述第一导通端子抵持于叶片主体内壁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导通
7、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铆接结构穿设于叶片主体和所述环状导电片,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和所述第一导通端子导通,另一部分所述铆接结构穿设于叶片主体和所述环状导电片,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通端子导通。
8、可选地,所述铆接结构包括铆接杆和铆接头,所述铆接杆穿设于叶片主体和所述环状导电片,所述铆接头连接于所述铆接杆远离所述叶身接闪器的一端。
9、可选地,所述叶身接闪组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叶身接闪组件均安装于叶片主体,且均和所述主引线导通。
10、可选地,所述叶身接闪组件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安装于叶片主体和所述环状导电片之间。
11、可选地,所述风电叶片防雷装置还包括叶尖接闪器,所述叶尖接闪器安装于叶片主体,并和所述主引线导通。
12、可选地,所述环状导电片包括环状铝片、环状铜片或环状银片。
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包括所述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和风电机主体,所述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安装于所述风电机主体。
14、本申请提供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通过环状导电片接收雷电,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导电片,在导电片宽度一致的情况下,该装置的环状导电片和叶片主体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了接闪面积,使得叶身接闪器不易失效,有助于提高该装置防雷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叶片主体,不易损坏,有助于提高叶片主体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身接闪组件(3)还包括多个铆接结构(34),多个所述铆接结构(34)均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33)和所述叶身接闪器(31)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身接闪器(31)包括第一导通端子(311)、第二导通端子(312)和第三导通端子(313),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抵持于叶片主体(2)内壁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导通端子(312)抵持于叶片主体(2)内壁的另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所述第三导通端子(313)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和所述第二导通端子(312)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铆接结构(34)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33)和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导通,另一部分所述铆接结构(34)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结构(34)包括铆接杆(341)和铆接头(342),所述铆接杆(341)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所述铆接头(342)连接于所述铆接杆(341)远离所述叶身接闪器(31)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身接闪组件(3)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叶身接闪组件(3)均安装于叶片主体(2),且均和所述主引线(1)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身接闪组件(3)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安装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叶片防雷装置还包括叶尖接闪器(4),所述叶尖接闪器(4)安装于叶片主体(2),并和所述主引线(1)导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导电片(33)包括环状铝片、环状铜片或环状银片。
10.一种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和风电机主体,所述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安装于所述风电机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身接闪组件(3)还包括多个铆接结构(34),多个所述铆接结构(34)均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33)和所述叶身接闪器(31)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身接闪器(31)包括第一导通端子(311)、第二导通端子(312)和第三导通端子(313),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抵持于叶片主体(2)内壁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导通端子(312)抵持于叶片主体(2)内壁的另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所述第三导通端子(313)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和所述第二导通端子(312)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铆接结构(34)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33)和所述第一导通端子(311)导通,另一部分所述铆接结构(34)穿设于叶片主体(2)和所述环状导电片(33),并被配置为将所述环状导电片(33)和所述第二导通端子(312)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豪,王里达,唐定全,尹翔,张旗,王小虎,刘少文,杨光林,刘洁,查国涛,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