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轮室,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转轮室是指在轴流、斜流式水轮机中连接底环与尾水管形成水力通道,并与转轮叶片外缘形成适当间隙。
2、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现有转轮室防护结构设计强度不足,用材单薄,导致转轮室运行振动值变大,从而容易导致转轮室出现裂纹,进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威胁电厂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转轮室防护结构设计强度不足,用材单薄,导致转轮室运行振动值变大,从而容易导致转轮室出现裂纹,进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威胁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包括:
4、转轮室本体;
5、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弧形防护框、承接板、第一通孔、第一固定螺丝以及第一螺帽;
6、所述转轮室本体两侧设有弧形防护框,所述弧形防护框数量共计两个,所述弧形防护框两侧固定连接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穿插第一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固定螺丝上连接第一螺帽。
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防护框直径等于转轮室本体外圈直径。
8、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组件;
9、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板、旋转块以及金属杆;
10、所述弧形防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长度大于旋转块长度,所述旋转块前端为弧形。
1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通孔、第三通孔、蝶形螺丝以及第二螺帽;
13、所述限位板中部开设第二通孔,所述旋转块中部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之间穿插蝶形螺丝,所述蝶形螺丝上连接第二螺帽。
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矩形板、第四通孔以及第二固定螺丝;
15、所述金属杆底部固定连接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四角开设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中部穿插第二固定螺丝。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7、本技术,设有一对弧形防护框,且在弧形防护框两侧固定连接承接板,在承接板上开设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之间穿插第一固定螺丝,同时第一固定螺丝上连接第一螺帽,上述部件之间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转轮室本体进行充分的环向加固,能够减小转轮室本体运行振动带来的影响,进而有效避免转轮室本体出现裂纹;
18、基于上述有益效果,在弧形防护框后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板,限位板之间活动连接旋转块,在旋转块后部固定连接金属杆,旋转块能够在限位板之间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金属杆转动,从而能够根据转轮室本体安装环境进行相适应调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防护框(201)直径等于转轮室本体(101)外圈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01)长度大于旋转块(302)长度,所述旋转块(302)前端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通孔(304)、第三通孔(305)、蝶形螺丝(306)以及第二螺帽(30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矩形板(308)、第四通孔(309)以及第二固定螺丝(30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防护框(201)直径等于转轮室本体(101)外圈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01)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自局,杨慧丹,周文洪,郑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盘龙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