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膜,尤其涉及一种易撕口包装袋及其用复合膜。
技术介绍
1、目前在软包装领域,易撕复合膜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而要达到易撕效果,以药品软包装袋为例,目前在软包装领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采用在包装袋的边沿打一个易撕缺口,这样做的缺点是,撕开包装袋时不能按所需方向撕开包装袋,容易撕坏,造成包装袋未完全打开,需要手动或使用工具二次撕开才能取出袋内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易撕口包装袋及其用复合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包括复合膜本体,所述复合膜本体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表面复合膜层从上至下包括相互贴合的表面保护膜层和铝箔遮光层,底面热封膜层贴合在铝箔遮光层底部并遮盖切缝。
4、所述表面保护膜层为pet膜,其厚度为8μm-20μm;所述铝箔遮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为pe膜,其厚度为30μm-70μm;表面保护膜层与铝箔遮光层之间、铝箔遮光层与底面热封膜层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5、所述复合膜本体的厚度为67μm-96μm;所述表面保护膜层为pet膜,其厚度为11μm-13μm;所述铝箔遮光层的厚度为6μm-8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为pe膜,其厚度为45μm-55μm。
6、所述易撕线的两端分别靠近复
7、一种易撕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包装袋本体的两侧设有复合膜本体,所述复合膜本体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表面复合膜层从上至下包括相互贴合的表面保护膜层和铝箔遮光层,底面热封膜层贴合在铝箔遮光层底部并遮盖切缝;两侧的复合膜本体通过底面热封膜层热熔闭合,两侧的复合膜本体的易撕线相对设置、并位于包装袋本体的储物容腔外壁。
8、所述包装袋本体两侧由一块复合膜本体对折后形成,两侧的复合膜本体除了对折边外的三条边热熔闭合;或者,所述包装袋本体两侧为两块独立的复合膜本体,两块独立的复合膜本体的四条边热熔闭合。
9、所述表面保护膜层为pet膜,其厚度为8μm-20μm;所述铝箔遮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为pe膜,其厚度为30μm-70μm;表面保护膜层与铝箔遮光层之间、铝箔遮光层与底面热封膜层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10、所述复合膜本体的厚度为67μm-96μm;所述表面保护膜层为pet膜,其厚度为11μm-13μm;所述铝箔遮光层的厚度为6μm-8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为pe膜,其厚度为45μm-55μm。
11、所述易撕线的两端分别靠近包装袋本体的两条边缘。
12、所述表面保护膜层的表面还设有图案层。
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复合膜本体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使复合膜本体能够沿易撕线的轨迹撕开。
15、2.易撕线的两端分别靠近复合膜本体的两条边缘,可以是复合膜本体相邻的两条边缘,也可以是相对的两条边缘,使其可以引导用户在所需的位置撕开。
16、3.包装袋本体的组合方式多样,可以为两侧由一块复合膜本体对折后形成,开口的边缘通过热熔闭合;也可以两侧为两块独立的复合膜本体上下重叠,开口的边缘通过热熔闭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包括复合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13),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21),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2),表面复合膜层从上至下包括相互贴合的表面保护膜层(11)和铝箔遮光层(12),底面热封膜层(13)贴合在铝箔遮光层(12)底部并遮盖切缝(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为PET膜,其厚度为8μm-20μm;所述铝箔遮光层(12)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13)为PE膜,其厚度为30μm-70μm;表面保护膜层(11)与铝箔遮光层(12)之间、铝箔遮光层(12)与底面热封膜层(13)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的厚度为67μm-96μm;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为PET膜,其厚度为11μm-13μm;所述铝箔遮光层(12)的厚度为6μm-8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13)为PE膜,其厚度为45μm-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2)的两端分别靠近复合膜本体(1)的两条边缘。
5.一种易撕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3),包装袋本体(3)的两侧设有复合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13),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21),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2),表面复合膜层从上至下包括相互贴合的表面保护膜层(11)和铝箔遮光层(12),底面热封膜层(13)贴合在铝箔遮光层(12)底部并遮盖切缝(21);两侧的复合膜本体(1)通过底面热封膜层(13)热熔闭合,两侧的复合膜本体(1)的易撕线(2)相对设置、并位于包装袋本体的储物容腔(31)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本体(3)两侧由一块复合膜本体(1)对折后形成,两侧的复合膜本体(1)除了对折边外的三条边热熔闭合;或者,所述包装袋本体(3)两侧为两块独立的复合膜本体(1),两块独立的复合膜本体(1)的四条边热熔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为PET膜,其厚度为8μm-20μm;所述铝箔遮光层(12)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13)为PE膜,其厚度为30μm-70μm;表面保护膜层(11)与铝箔遮光层(12)之间、铝箔遮光层(12)与底面热封膜层(13)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的厚度为67μm-96μm;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为PET膜,其厚度为11μm-13μm;所述铝箔遮光层(12)的厚度为6μm-8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13)为PE膜,其厚度为45μm-55μm。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2)的两端分别靠近包装袋本体(3)的两条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的表面还设有图案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包括复合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13),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21),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2),表面复合膜层从上至下包括相互贴合的表面保护膜层(11)和铝箔遮光层(12),底面热封膜层(13)贴合在铝箔遮光层(12)底部并遮盖切缝(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为pet膜,其厚度为8μm-20μm;所述铝箔遮光层(12)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13)为pe膜,其厚度为30μm-70μm;表面保护膜层(11)与铝箔遮光层(12)之间、铝箔遮光层(12)与底面热封膜层(13)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的厚度为67μm-96μm;所述表面保护膜层(11)为pet膜,其厚度为11μm-13μm;所述铝箔遮光层(12)的厚度为6μm-8μm;所述底面热封膜层(13)为pe膜,其厚度为45μm-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撕口包装袋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2)的两端分别靠近复合膜本体(1)的两条边缘。
5.一种易撕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3),包装袋本体(3)的两侧设有复合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本体(1)包括表面复合膜层和底面热封膜层(13),表面复合膜层设有多个线向排布的切缝(21),多个切缝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易撕线(2),表面复合膜层从上至下包括相互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炳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佳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