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在机械加工领域,经常需要一种用于支撑的工装,用以辅助机械加工时的装夹支撑,其中可根据加工产品的特点,设计不同形状尺寸的支撑工装实现支撑。设计完成的支撑工装形状是已经固定的,而扩散焊接后工件,实际支撑面变形呈不规则凹凸不平状,导致实际台阶差与理论台阶差不相等,因此当产品本身有凹凸不平的情况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此方法由于工件的尺寸差值和平面度差值,会对工件支撑的产生影响,无法实现有效稳定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及加工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4、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容纳腔;
5、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浮动支撑柱,所述浮动支撑柱可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浮动,所述浮动支撑柱用于对工件进行稳定支撑。
6、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
7、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一侧;
8、围边,所述围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围边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围边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9、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边包括:
10、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
11、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12、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三侧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边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13、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边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14、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15、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16、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围边连接;
17、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所述浮动支撑柱,所述浮动支撑柱穿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工件。
18、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19、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围边的内壁连接;
20、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围边的内壁连接,所述浮动支撑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2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
22、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
23、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注入气体形成气压腔,以支撑所述浮动支撑柱;
24、所述第三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注入液体形成液压腔,以固定所述浮动支撑柱。
25、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还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26、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围边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外部气源连通;
27、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围边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将所述第三容纳腔与外部液压机构连通。
28、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固定筒套,所述固定筒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固定筒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筒套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筒套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固定筒套用于夹紧所述支撑部。
29、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支撑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固定筒套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浮动支撑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浮动支撑柱可靠近或远离所述底板移动;
30、所述支撑部还包括限位盘,所述限位盘设置在所述浮动支撑柱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限位盘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限位盘用于防止所述浮动支撑柱脱离所述连接部。
3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装置。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支撑装置及加工设备。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浮动支撑柱,所述浮动支撑柱可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浮动,所述浮动支撑柱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稳定支撑。本申请通过浮动支撑柱对不同平面度的工件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了对加工工件的有效稳定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围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固定筒套,所述固定筒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固定筒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筒套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筒套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固定筒套用于夹紧所述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支撑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固定筒套和所述第一通孔,
8.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围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继伟,张昊,王莉敏,邵长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智拓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