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96634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34
本技术属于船舶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外围设有组合式的吸能部件,吸能部件为多组设置,吸能部件包括位于船体外侧的吸能罩和设置在吸能罩内部的反向吸能板,所述吸能罩内部还设置有外吸能板,所述吸能罩内部转动安装有杠杆架,所述杠杆架中部铰接在吸能罩中,两端分别与反向吸能板和外吸能板连接;首先保证船体自身的一体性强度,然后在船体的外围设置吸能部件,吸能部件为独立的多个与船体连接,从而能更好的保护船体,且组合式结构还能便于独立吸能部件损坏后的更换,其次利用杠杠原理与弹簧配合,可有效的缓冲外部冲击,从而对船体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船舶类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


技术介绍

1、航标船是指设有起放航标的起重机和绞盘等设备,在航道与其附近的暗礁、浅滩、岩石处进行航标布设、巡检、补给、修理、维护作业的船舶。它的外形与小型货船相似,并设有起吊航标的起重机等设备。航标船多用于内河,并按作业区域分为沿岸航标船和江河航标船。此外,航标船也用于海上应急作业任务,确保海上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2、经检索,申请(公开)号为cn218877523u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标志船,包括多个浮体连接构成船体主体结构;第一连接组件,用于位于船体前段和后段的相邻浮体之间的纵向连接,第一连接组件还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缆桩柱组件,第一缆桩柱组件延伸出船体上表面;第二连接组件,用于位于船体中段的相邻浮体之间的纵向连接;第三连接组件,用于船头浮体之间、船尾浮体之间的连接;固定舵板,连接在船体尾部浮体之间;标志组件,通过多个连接锁扣与船体主体连接,等技术特征,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拼装浮体形成构成船体主体结构,方便拆卸更换和维修,有效降低维修成本,等技术效果;

3、该整个船体都为组合式结构,而一般情况下,受到较小的冲击只会造成船体外围的损伤,而受到较大冲击时,船体的内部结构就会受损,整体都为组合式结构就会影响到整个船体的结构强度,且一旦受到较大冲击,即使组合式结构可局部更换,但其内部连接件也会受损更换,成本也并不会显著降低;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外围设有组合式的吸能部件,吸能部件为多组设置,吸能部件包括位于船体外侧的吸能罩和设置在吸能罩内部的反向吸能板,所述吸能罩内部还设置有外吸能板,所述吸能罩内部转动安装有杠杆架,所述杠杆架中部铰接在吸能罩中,两端分别与反向吸能板和外吸能板连接,所述反向吸能板和外吸能板通过杠杆架的旋转异向移动,所述外吸能板突出在吸能罩前端,且所述反向吸能板呈对称分布在外吸能板上下端,所述外吸能板上下端还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还位于反向吸能板前端。

4、进一步地,所述反向吸能板后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外吸能板后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吸能罩内部固定设有用于杠杆架旋转的旋转架,所述杠杆架一端成型有第一滑杆,另一端成型有第二滑杆。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滑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二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外吸能板通过杠杆架同时与上下端的两个反向吸能板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反向吸能板内侧与吸能罩内侧后端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外吸能板内侧与吸能罩内侧后端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弹簧。

7、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外吸能板铰接处还设有扭簧,所述挡板另一端设有转动的滚轮,所述挡板通过扭簧将滚轮支撑在吸能罩前端。

8、进一步地,所述外吸能板中设有转动的旋转筒,且所述旋转筒突出于外吸能板前端。

9、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罩两侧固定有c型钢,所述吸能罩后端固定有二号l型钢板,所述船体外侧固定有一号l型钢板,且所述一号l型钢板底部成型有限位板,所述一号l型钢板与二号l型钢板竖直插接。

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通过在船体的外围设置组合式的吸能部件,能缓冲船体与外部额度冲击,从而对船体起到保护作用,且不破坏船体的整体强度,保证船体原本的稳定性,吸能部件为多个设置且与船体为组合式安装,在受到冲击后有局部损坏后,可单独将损坏的吸能部件更换,降低成本;

12、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吸能板和两块反向吸能板配合,然后在杠杆架的作用下能借助冲击力将冲撞的物体向外推动,从而消耗冲击力,然后还在多个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加强缓冲效果,从而能有效应对一定力度的冲击。

13、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外围设有组合式的吸能部件,吸能部件为多组设置,吸能部件包括位于船体(1)外侧的吸能罩(2)和设置在吸能罩(2)内部的反向吸能板(3),所述吸能罩(2)内部还设置有外吸能板(4),所述吸能罩(2)内部转动安装有杠杆架(5),所述杠杆架(5)中部铰接在吸能罩(2)中,两端分别与反向吸能板(3)和外吸能板(4)连接,所述反向吸能板(3)和外吸能板(4)通过杠杆架(5)的旋转异向移动,所述外吸能板(4)突出在吸能罩(2)前端,且所述反向吸能板(3)呈对称分布在外吸能板(4)上下端,所述外吸能板(4)上下端还铰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还位于反向吸能板(3)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吸能板(3)后端设置有第二滑槽(31),所述外吸能板(4)后端设置有第一滑槽(42),所述吸能罩(2)内部固定设有用于杠杆架(5)旋转的旋转架(21),所述杠杆架(5)一端成型有第一滑杆(51),另一端成型有第二滑杆(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51)与第一滑槽(4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52)与第二滑槽(31)活动连接,所述外吸能板(4)通过杠杆架(5)同时与上下端的两个反向吸能板(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吸能板(3)内侧与吸能罩(2)内侧后端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弹簧(7),所述外吸能板(4)内侧与吸能罩(2)内侧后端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弹簧(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与外吸能板(4)铰接处还设有扭簧,所述挡板(6)另一端设有转动的滚轮(61),所述挡板(6)通过扭簧将滚轮(61)支撑在吸能罩(2)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能板(4)中设有转动的旋转筒(41),且所述旋转筒(41)突出于外吸能板(4)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罩(2)两侧固定有C型钢(22),所述吸能罩(2)后端固定有二号L型钢板(23),所述船体(1)外侧固定有一号L型钢板(11),且所述一号L型钢板(11)底部成型有限位板(12),所述一号L型钢板(11)与二号L型钢板(23)竖直插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外围设有组合式的吸能部件,吸能部件为多组设置,吸能部件包括位于船体(1)外侧的吸能罩(2)和设置在吸能罩(2)内部的反向吸能板(3),所述吸能罩(2)内部还设置有外吸能板(4),所述吸能罩(2)内部转动安装有杠杆架(5),所述杠杆架(5)中部铰接在吸能罩(2)中,两端分别与反向吸能板(3)和外吸能板(4)连接,所述反向吸能板(3)和外吸能板(4)通过杠杆架(5)的旋转异向移动,所述外吸能板(4)突出在吸能罩(2)前端,且所述反向吸能板(3)呈对称分布在外吸能板(4)上下端,所述外吸能板(4)上下端还铰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还位于反向吸能板(3)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吸能板(3)后端设置有第二滑槽(31),所述外吸能板(4)后端设置有第一滑槽(42),所述吸能罩(2)内部固定设有用于杠杆架(5)旋转的旋转架(21),所述杠杆架(5)一端成型有第一滑杆(51),另一端成型有第二滑杆(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型标志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51)与第一滑槽(42)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汪正陆鑫王澍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群力船用锚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