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鱼肉加工,具体为一种鲜鱼切片机。
技术介绍
1、新鲜鱼肉切片可以更容易烹饪,因为薄片烹饪更均匀,更容易煮熟入味,其次,切片可以使鱼肉更容易吃,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喜欢整块鱼的人来说,薄片更容易消化。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切片机来将鲜鱼进行切片。
2、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切片机的切片方向为竖直方向,在切片过程中损失部分鱼肉的原始形状和质地,尤其是在切割鱼肉时可能会导致断层,导致鱼肉片破损,影响后期加工制作。另外,传统切片机切片不够均匀,影响鱼肉制作的品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片效果好的鲜鱼切片机,有效地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鲜鱼切片机,包括切片机机体,切片机机体上设有加工腔,加工腔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侧槽,加工腔内布置有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侧的侧槽内,两侧的侧槽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框架左右往复移动,安装框架内等距间隔布置有若干切刀,切刀均倾斜布置,加工腔内底部处通过布置在加工腔内底壁上的第二驱动机构设有安装台板,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安装台板升降运动,安装台板上方通过第三驱动机构安装有安装板,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安装板前后移动,安装板上等距间隔布置有若干支撑架,支撑架均倾斜布置,且倾斜程度与切刀保持一致,相邻两个切刀之间形成供支撑架穿行的穿引槽。
4、由此可见,通过倾斜布置的切刀和支撑架,结合支撑架倾斜穿过穿引
5、进一步的,各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凹口,所有支撑架顶部的凹口共同形成供鱼肉放置的下凹空间。
6、进一步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对第一安装座、一对第一电推缸和一对第一连接臂,两个第一安装座分别固定在两侧的侧槽的内侧壁上,两个第一电推缸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的第一安装座上,两个第一连接臂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的第一电推缸的伸缩杆端部上,且两个第一连接臂的端部分别与安装框架的两侧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电推缸和第二连接臂,加工腔内底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槽,第二安装座固定在安装槽内底壁上,第二电推缸竖直地固定在第二安装座上,第二连接臂竖直地固定在第二电推缸的伸缩杆端部上,安装台板固定在第二连接臂的顶端。
8、进一步的,第三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驱动电机、螺母座和一对支架,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在安装台板上方两侧,螺纹杆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架上,驱动电机固定在安装台板上,且输出轴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母座螺纹匹配地套装在螺纹杆上,且底部与安装台板上表面滑动贴合,安装板固定在螺母座的顶端上。
9、进一步的,两个侧槽相对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安装有两根第一导杆,安装框架的前侧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动座,两个滑动座一一对应地滑动套装在两个第一导杆上,加工腔内底壁上位于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孔,安装台板的底部竖直地固定有两根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一一对应地滑动插设在导孔内,两个支架之间且位于螺纹杆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三导杆,螺母座滑动套装在两个第三导杆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技术通过倾斜布置的切刀和支撑架,结合支撑架倾斜穿过穿引槽,可对鱼肉进行斜向切片,且切刀左右往复移动,有效模拟人工切片动作,切口整齐,对鱼肉损伤小,切片成形质量好。
12、2.本技术中的切刀和支撑架均等距间隔布置,单次切片动作就能将整个鱼肉进行切片,加工效率高,另外切刀和支撑架间隔分布的间距一致,保证鱼肉切片厚度均匀一致,再烹制时,保证整块鱼片入味程度一致,提升口感以及美观程度。
13、3.本技术在将鱼片切好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支撑架回退复位,仅使鱼片留在切刀的上方,方便将鱼片取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鲜鱼切片机,包括切片机机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鱼切片机,包括切片机机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鱼切片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文城,梁桂元,周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广达渔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