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减振构造体及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减振构造体及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93823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32
本减振构造体具备第1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和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连接在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之间,抑制对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作用的第1方向的振动。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分别包括经由铰链与第1支承部连接的第1减振芯单元,以及经由铰链与第2支承部件连接的第2减振芯单元。第1及第2减振芯单元也经由铰链连接。此外,第1及第2减振芯单元分别具有4个旋转部件,各旋转部件其从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位置经由被适当规定的铰链与其他部件连接。铰链的位置被适当规定,以使得在第1方向的振动作用时各旋转部件能够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应用于振动的衰减的减振构造体及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日常生活中,振动在身边很近处发生,例如从电车、车等交通工具,链锯、割草机等振动工具,收音机、乐器等音乐设备等产生。例如,有振动从交通工具、振动工具等直接传递的情况或通过声波而振动传递的情况。

2、一般传递给固体的振动的振动频率(频率)被称作20~1000hz的范围,例如对建筑物、家具等产生振动(物性影响)。通过这样的振动而发生设备受到较强的摆动而损坏,或在进行印刷、加工等细致的作业方面发生偏差等问题。

3、振动不仅对于物体或作业、对于人也带来直接性的对身心的影响(生理性的影响)的情况也较多。例如,根据振动发生的时间带而给睡眠带来影响,如果长期间暴露于这些振动下则心理性的影响也变大。这样,振动成为构成人生活的环境的较大的因素,为了营造舒适、麻烦较少的环境,抑制振动变得非常重要。

4、作为使振动衰减的减振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使用弹簧的阻尼器等衰减机构(减振构造体)的方法,及使用海绵、橡胶等衰减材料的方法等。

5、此外,近年来,超材料这样的以能够直接控制的尺度构成有微细的周期构造的部件的研究正在被火热地开展。在这样的超材料构造体中,通过微细的周期构造,能够呈现仅通过材料原本拥有的特性不能呈现的特性。

6、也可以考虑利用这样的超材料构造体对传播的声波、振动进行控制,也被称作音响超材料。通过改变微细的周期构造,能够将特定的频率吸收或将传播的声波、振动衰减。

7、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运动吸振器的减振构造体。该运动吸振器的特征在于,拥有具有一端侧从骨架延伸的棒状的支承部、以及与支承部的另一端侧相连并比支承部扩展的振动部的微细的周期构造,想要减振的对象的共振频率被分散,振动能量被抑制。

8、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能够配置在间隔壁上、由能够一体成形的音响超材料构成的隔音件。该隔音件具有包括砝码部的多个共振部,由于共振部产生与传递给隔音件的振动不同的振动,所以振动被衰减。

9、现有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3059号公报

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1525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2、要求能够这样发挥较高的减振功能的减振构造体。

3、鉴于以上这样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发挥较高的减振功能的减振构造体及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

4、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减振构造体具备第1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和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

6、上述第2支承部件对于上述第1支承部件沿着第1方向对置而配置。

7、上述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连接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之间,抑制对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作用的上述第1方向的振动。

8、此外,上述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分别包括第1减振芯单元和第2减振芯单元。

9、上述第1减振芯单元具有:第1旋转部件,经由第1铰链与上述第1支承部件连接;第2旋转部件,经由第2铰链与上述第1支承部件连接;第3旋转部件,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经由被配置在与上述第1铰链不同的位置处的第3铰链与上述第1旋转部件连接;以及第4旋转部件,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经由被配置在与上述第2铰链不同的位置处的第4铰链与上述第2旋转部件连接。

10、上述第2减振芯单元具有:第5旋转部件,经由第5铰链与上述第2支承部件连接;第6旋转部件,经由第6铰链与上述第2支承部件连接;第7旋转部件,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经由被配置在与上述第5铰链不同的位置处的第7铰链与上述第5旋转部件连接;以及第8旋转部件,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经由被配置在与上述第6铰链不同的位置处的第8铰链与上述第6旋转部件连接。

11、上述第1减振芯单元和上述第2减振芯单元经由以下铰链相互连接:第9铰链,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被配置在与上述第3铰链不同的位置,与上述第3旋转部件连接;第10铰链,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被配置在与上述第4铰链不同的位置,与上述第4旋转部件连接;第11铰链,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被配置在与上述第7铰链不同的位置,与上述第7旋转部件连接;以及第12铰链,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被配置在与上述第8铰链不同的位置,与上述第8旋转部件连接。

12、在该减振构造体中,在第1支承部件与第2支承部件之间连接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分别包括第1减振芯单元和第2减振芯单元。

13、第1减振芯单元经由第1及第2铰链与第1支承部件连接,第2减振芯单元经由第5及第6铰链与第2支承部件连接。此外,第1减振芯单元和第2减振芯单元经由第9~第12铰链相互连接。

14、第1减振芯单元具有第1~第4旋转部件。其中,第1旋转部件和第3旋转部件经由第3铰链相互连接。此外,第2旋转部件和第4旋转部件经由第4铰链相互连接。

15、第2减振芯单元具有第5~第8旋转部件。其中,第5旋转部件和第7旋转部件经由第7铰链相互连接。此外,第6旋转部件和第8旋转部件经由第8铰链相互连接。

16、第1~第12铰链如上述那样被适当设定从第1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位置。

17、如果第1方向的振动作用于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则各旋转部件以铰链为基点旋转。第1减振芯单元与第2减振芯单元的连接部分向将作用于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的第1方向的振动抵消的朝向变位。由此,能够抑制对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作用的振动。结果,能够发挥较高的减振功能。

18、上述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也可以分别包括减振驱动部件,所述减振驱动部件经由上述第9铰链与上述第3旋转部件连接,经由上述第10铰链与上述第4旋转部件连接,经由上述第11铰链与上述第7旋转部件连接,经由上述第12铰链与上述第8旋转部件连接。

19、如果设通过上述第1方向的振动的作用发生的、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向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1朝向的变位为第1振动变位,设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向上述第1方向上的与上述第1朝向相反侧的第2朝向的变位为第2振动变位,则上述第1减振芯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上述第1振动变位在上述第1方向上被拉伸变形,并且对应于上述第2振动变位沿着上述第1方向被压缩变形。在此情况下,上述第2减振芯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上述第1振动变位在上述第1方向上被压缩变形,并且对应于上述第2振动变位沿着上述第1方向被拉伸变形。

20、上述减振驱动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上述第1振动变位而向上述第2朝向变位,并且对应于上述第2振动变位而向上述第1朝向变位。

21、上述1个以上的减振单元也可以以作为减振对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8.一种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具备1个以上的减振构造体,连接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39.一种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为装入有权利要求36所述的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40.一种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为装入有权利要求36所述的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41.一种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为装入有权利要求38所述的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42.一种装入有减振构造体的装置,为装入有权利要求36所述的减振构造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减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上孝一千贺岳人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