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谐振电路的,尤其涉及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1、电感-电感-电容器(inductor-inductor-capacitor,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隔离型的直流变换器,利用谐振电路实现软开关技术,有利于减少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升电源的整机效率。
2、llc谐振变换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电路板功率密度更大;同时电路的电磁干扰更小,电磁兼容能力更强。因此在变频器、电源适配器、通信电源等领域当中具有非常广泛的运用。然而现有的llc谐振变换器存在控制电路复杂,轻载模式下,由于主电路实际参数设计的限制,即使通过反馈回路调整工作频率到最大值也不能够使输出电压稳定,带来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谐振变换器在轻载模式下电压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3、谐振变换器、反馈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
4、所述谐振变换器的第一端连接至外部电源输出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第三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第四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三端,第五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四端,第六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七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端和电信号输出端连接;
5、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第三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
6、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端
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谐振变换器包括:半桥模块和谐振稳压模块;
8、所述半桥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外部电源输出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谐振稳压模块的第一端,第三端与所述谐振稳压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第五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第六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三端,第七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四端;
9、所述谐振稳压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端和电信号输出端连接。
10、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
11、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三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谐振稳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12、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所述驱动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地端;
13、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三端;
14、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谐振稳压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15、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谐振稳压模块包括:谐振子模块和稳压子模块;
16、所述谐振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半桥模块的第二端,第二端与所述半桥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连接至所述稳压子模块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至所述稳压子模块的第二端,第五端连接至所述稳压子模块的第三端;
17、所述稳压子模块的第四端与所述电信号输出端和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1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谐振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谐振电容和第一变压器;
19、所述稳压子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容;
20、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半桥模块的第二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的一端连接;
21、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谐振电容的一端连接;
22、所述谐振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半桥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23、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副绕组的一边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向输入端,第一副绕组的另一边作为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副绕组的一边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接地端,第二副绕组的另一边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向输入端;
24、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反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反向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信号输出端和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25、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包括:检测单元和反馈单元;
26、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第七端和电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端,第三端与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接地端;
27、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三端链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第四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
2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29、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第七端和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
30、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地端。
31、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稳压源和隔离光耦;
32、所述稳压源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二端,第二端与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三端连接至第三接地端,第三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隔离光耦中副边的一端连接;
33、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隔离光耦中副边的另一端连接;
34、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
35、所述隔离光耦中主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主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
36、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37、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外部电源输出端,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谐振变换器的第六端,第三引脚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五端,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六端,第五引脚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三端连接至第四接地端,第六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七引脚连接至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八引脚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
38、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端。
3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芯片、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二变压器、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40、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外部电源输出端,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三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四引脚连接至第四接地端,第五引脚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五端,第六引脚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端;
41、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变换器包括:半桥模块和谐振稳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稳压模块包括:谐振子模块和稳压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谐振电容和第一变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检测单元和反馈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稳压源和隔离光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变换器包括:半桥模块和谐振稳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稳压模块包括:谐振子模块和稳压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谐振电容和第一变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豫阳,陈丁锋,梁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