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冰箱,特别涉及电控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盒、电控组件以及车载冰箱。
技术介绍
1、现有电控盒通过螺钉对电控板和散热片进行定位固定,一方面螺钉施力于电控板,存在电控板所受应力不均衡,导致电子元器件松动、脱落甚至电控板基板开裂的问题;另一方面散热片与电控板同步固定,限制了电控板的结构设计,使得电控板仅能采用单面贴片的方式,影响电控板散热。故亟需一种电控盒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控盒、电控组件以及车载冰箱,旨在解决现有电控盒固定电路板的方式使得电路板受力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控盒,其中,所述电控盒包括:
3、盒体,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
4、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以支撑电路板;以及,
5、第二支撑结构,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用以支撑散热板且与散热板进行固定。
6、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外围。
7、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的沉台。
8、可选地,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还设置有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间隔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容置腔活动。
9、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筋。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撑柱。
11、可选地,所述支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腔壁的支撑凸筋。
13、可选地,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还设置有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间隔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用以限制电路板朝向所述开口活动。
1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控组件,其中,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控盒、散热板以及电路板,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盒体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以支撑电路板;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用以支撑散热板且与散热板进行固定;所述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处;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且被所述散热板限位。
15、可选地,所述电路板包括板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板体的电气元件,所述板体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且所述电气元件至少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一侧。
16、可选地,所述板体与所述散热板限定出一容置区域,所述电气元件至少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域内。
17、可选地,位于所述容置区域内的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结构。
18、可选地,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涂覆于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导热硅胶。
19、可选地,所述电气元件分布于所述板体的两侧。
2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边沿的螺接柱,所述散热板对应于所述螺接柱设置有螺接孔,所述螺接孔处穿设有螺接于所述螺接柱的螺接件,以将所述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2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载冰箱,其中,所述车载冰箱包括所述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控盒、散热板以及电路板,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盒体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以支撑电路板;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用以支撑散热板且与散热板进行固定;所述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处;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且被所述散热板限位。
2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主要用于容置电路板以及散热板,具体地,所述盒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主要用于支撑电路板,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主要用于支撑散热板,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以使得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位于电路板的两侧,而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处,使得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夹持电路板,无需设置作用于电路板上的固定结构,即可对电路板进行固定,一方面电路板不存在局部受力的情况,避免了电路板局部受力导致的电气元件松动、脱落甚至电路板基板开裂的问题;另一方面散热板紧固于所述盒体即可保障所述电控盒整体安装的稳定性,相较于现有需要同步紧固散热板与电路板的结构,散热板与电路板之间可存在一定间隔,进而不会造成对电路板上的电气元件的布局限制,合理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容置腔底部的高度差,即可在电路板的两侧布设电气元件,避免电路板结构设计限制,可进行双面贴片;还一方面,基于上述可双面贴片的电气元件布置方式,电路板与散热板之间也可设置电气元件,此时电气元件可与散热板直接接触散热,相较于现有紧固方式中电路板上电气元件只能设置在背向散热板的一侧的情况,对电气元件的散热性能更好。如此,满足设计使用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外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的沉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还设置有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间隔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容置腔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撑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边沿的螺接柱,所述螺接柱用以通过螺接件将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腔壁的支撑凸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还设置有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间隔于所述第
10.一种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板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板体的电气元件,所述板体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且所述电气元件至少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与所述散热板限定出一容置区域,所述电气元件至少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域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容置区域内的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涂覆于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导热硅胶。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分布于所述板体的两侧。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边沿的螺接柱,所述散热板对应于所述螺接柱设置有螺接孔,所述螺接孔处穿设有螺接于所述螺接柱的螺接件,以将所述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17.一种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控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外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的沉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还设置有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间隔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容置腔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撑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边沿的螺接柱,所述螺接柱用以通过螺接件将散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腔壁的支撑凸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还设置有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间隔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用以限制电路板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田勇,张巍,艾程柳,胡慧军,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