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廊防水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缝和变形缝是结构防水中的重点。从施工层面来说,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成为整个防水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大关键点,传统施工在第二阶段施工时,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安装步骤如下:在浇筑主体结构侧墙前,两侧止水带向上拉伸固定,由绑绳临时固定于基坑边,待侧墙及顶板浇筑完成后,在顶板混凝土未完全初凝前,混凝土在具备一定塑性情况下,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上段弯折并覆盖在顶板混凝土上,然后压实。
2、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侧墙及顶板端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安装效果均存在欠佳的情况,对于侧墙而言,橡胶止水带形没有横向的固定和纵向的压实,实际施工效果会出现较多止水带与混凝土贴合不严密、横向出现偏角、一半埋入到混凝土内的现象出现,对于顶板而言,橡胶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后覆盖在顶板混凝土上方,齿口与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解决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侧墙及顶板端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安装效果均存在欠佳的情况,对于侧墙而言,橡胶止水带形没有横向的固定和纵向的压实,实际施工效果会出现较多止水带与混凝土贴合不严密、横向出现偏角、一半埋入到混凝土内的现象出现,对于顶板而言,橡胶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后覆盖在顶板混凝土上方,齿口与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间隙的问题。
2
3、底板、底部浇筑模板、管廊、一对侧方浇筑模板以及顶部浇筑模板;
4、所述底部浇筑模板安装于底板上表面,所述管廊安装于底部浇筑模板上,一对所述侧方浇筑模板安装于管廊侧表面,所述顶部浇筑模板安装于管廊上表面;
5、首先,将对应位置进行明挖,所述底板施工完毕后,在将所述所述底部浇筑模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将所述底部浇筑模板进行拆除,然后对所述管廊进行施工安装,完成安装后,安装所述侧方浇筑模板,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将所述侧方浇筑模板进行拆除,在安装所述顶部浇筑模板,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将所述顶部浇筑模板进行拆除,最后进行填埋,完成施工。
6、优选的,所述底部浇筑模板浇筑层包括:c15垫层、卷材、遇水膨胀橡胶条、橡胶止水带、聚乙烯泡沫板以及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7、所述c15垫层浇筑在底部浇筑模板处,所述卷材铺设于c15垫层上表面,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条铺设于卷材上表面,所述橡胶止水带铺设于遇水膨胀橡胶条上表面,所述聚乙烯泡沫板铺设于橡胶止水带上表面,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铺设于聚乙烯泡沫板上表面。
8、优选的,所述侧方浇筑模板浇筑层包括: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一对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卷材加强层、侧墙防水材料以及泡沫板保护墙;
9、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铺设在侧方浇筑模板内,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与管廊接触,一对所述聚乙烯泡沫板铺设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上,所述橡胶止水带铺设在一对所述聚乙烯泡沫板中间,所述卷材加强层铺设在聚乙烯泡沫板上,所述侧墙防水材料铺设在卷材加强层上,所述泡沫板保护墙铺设在侧墙防水材料上。
10、优选的,所述顶部浇筑模板浇筑层包括: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一对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变形缝附加卷材以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11、所以双组份聚硫密封膏铺设在顶部浇筑模板上,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与管廊接触,一对所述聚乙烯泡沫板铺设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上,所述橡胶止水带铺设在一对所述聚乙烯泡沫板中间,所述变形缝附加卷材铺设于聚乙烯泡沫板上,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浇筑于变形缝附加卷材上。
12、优选的,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60mm。
13、优选的,所述施工方法如下:
14、s1、在设位置进行开完,开挖完成后,对底板进行铺设;
15、s2、底板铺设完成后,安装底部浇筑模板;
16、s3、底部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依次浇筑和铺设c15垫层-卷材-遇水膨胀橡胶条-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聚乙烯泡沫板-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17、s4、浇筑和铺设完成并达到拆模强度后,将底部浇筑模板拆下;
18、s5、将管廊铺设上去;
19、s6、将侧方浇筑模板安装在管廊侧表面上;
20、s7、侧方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依次铺设双组份聚硫密封膏-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聚乙烯泡沫板-卷材加强层-侧墙防水材料-泡沫板保护墙;
21、s8、铺设完成并达到拆模强度后,将侧方浇筑模板拆下;
22、s9、将顶部浇筑模板安装在管廊上表面上;
23、s10、顶部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依次浇筑和铺设双组份聚硫密封膏-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聚乙烯泡沫板-变形缝附加卷材-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4、s11、浇筑和铺设完成并达到拆模强度后,将顶部浇筑模板拆下;
25、s12、完成施工,进行回填。
26、有益效果
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可以更好的进行防水,非常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在施工中橡胶止水带通过聚乙烯泡沫板进行定型,防止出现偏差,在中橡胶止水外侧增加防水结构,从而使得防水效果更好,而铺设和浇筑时,可以更好的防止缝隙的产生,提高了管廊变形缝处的防水能力,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浇筑模板(20)浇筑层包括:C15垫层、卷材、遇水膨胀橡胶条、橡胶止水带、聚乙烯泡沫板以及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浇筑模板(40)浇筑层包括: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一对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卷材加强层、侧墙防水材料以及泡沫板保护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浇筑模板(50)浇筑层包括: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一对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变形缝附加卷材以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浇筑模板(20)浇筑层包括:c15垫层、卷材、遇水膨胀橡胶条、橡胶止水带、聚乙烯泡沫板以及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变形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浇筑模板(40)浇筑层包括: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一对聚乙烯泡沫板、橡胶止水带、卷材加强层、侧墙防水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刘献营,朱特,成勇卫,赵晓磊,马鹏,周军,龚振,李瑞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