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8249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2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岩心外侧的保护套,筒体上开设有用于向保护套的外周通入压力介质的围压通孔,保护套的两端均设置有堵头,堵头的至少部分伸入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密封配合;两个堵头中的其中一个为位置固定的固定堵头,另外一个为能够移动的活动堵头,或者两个堵头均为活动堵头,活动堵头配置有用于对活动堵头施力进而对保护套的轴向端面施压的施力机构。将保护套两端堵头的至少一个设置为活动堵头,使保护套持续受到来自压力介质的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模拟了地层的真实压力状况,进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


技术介绍

1、在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压裂酸化是改造碳酸盐岩油藏,提高油藏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酸压施工过程中,将酸液注入裂缝壁面进行酸蚀,从而形成具有导流能力的支撑缝,以提高原油渗流能力和油井的产量。裂缝导流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酸压施工的效果,因此,开展室内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分析不同因素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对提高酸压施工的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10412247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及岩心酸蚀导流能力试验装置,其中,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第一加压口;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夹持器,夹持器的内筒体上具有与第一加压口连通的第二加压口(即第一加压口与第一加压口构成围压通孔);夹持器包括保护套以及顶紧保护套的堵头,压力介质能够通过第一加压口、第二加压口进入夹持器内筒体的筒壁与保护套之间,以对保护套施加围压,从而使被保护套包裹的岩心受到压力。

3、该岩心夹持装置的一端堵头与内筒体通过台阶面挡止配合,另一端的堵头与内筒体通过螺纹连接;然而,由于保护套为橡胶材质并具有变形能力,当由围压通孔向内筒体与保护套之间通入压力介质时,保护套侧部受压产生轴向拉长,使得保护套的端部与堵头的内端部之间形成顶压,然而该压力仅仅是保护套弹性形变产生的压力,不能代表地层中岩心轴向所承受的真实压力,也即该装置只能模拟岩心周向承受的地层压力,不能模拟地层的真实压力状况,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心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岩心夹持装置只能模拟岩心周向承受的地层压力而造成不能模拟地层的真实压力状况,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岩心外侧的保护套,筒体上开设有用于向保护套的外周通入压力介质的围压通孔,保护套的两端均设置有堵头,堵头的至少部分伸入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密封配合;两个堵头中的其中一个为位置固定的固定堵头,另外一个为能够移动的活动堵头,或者两个堵头均为活动堵头,活动堵头配置有用于对活动堵头施力进而对保护套的轴向端面施压的施力机构。

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将保护套两端堵头的至少一个设置为活动堵头,并在活动堵头上配置施力机构对活动堵头施加朝向岩心的轴向压力,使保护套持续受到来自压力介质的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模拟了地层的真实压力状况,进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具有内腔和伸缩输出端,内腔通过进气通道与所述围压通孔连通,以使所述压力介质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内腔并控制伸缩输出端动作,伸缩输出端与活动堵头传动配合。

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施力机构的动力源通过进气通道与围压通孔连通,使用于包裹岩心的保护套在受到围压的同时,活动堵头上配置的施力机构对活动堵头施加朝向岩心的轴向压力,避免了为动力源配置独立的动力机构,并提高了装置的联动性能。

7、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输出端通过连杆结构驱动活动堵头动作。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杆机构易加工,形状简单。

9、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至少有两组,连杆结构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夹紧板、铰接在固定块和夹紧板之间的第一连杆以及铰接在滑动块和夹紧板之间的第二连杆,夹紧板用于夹紧活动堵头,伸缩输出端与滑动块连接。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夹紧板在夹紧堵头的同时,对堵头施加朝向保护套的轴向力,增加了堵头安装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同一铰接轴与夹紧板铰接。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夹紧板的加工制造,并使堵头受到的轴向力更加集中。

13、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位于端部的安装部,动力源、滑动块、固定块均安装在安装部上。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力源、滑动块、固定块均安装于筒体上,提高了力源、滑动块、固定块的安装稳定性;同时相比于采用安装架的方式来安装力源、滑动块、固定块,提高了装置的紧凑性。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设置在筒体的筒壁内。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连接动力源与围压通孔的进气通道管设置在筒壁内部,结构紧凑、安全可靠。

17、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呈中间细、两端粗的阶梯筒状结构,以使筒体具有与保护套相对应的小径段,以及位于筒体两端的大径段,大径段构成所述的安装部;大径段的外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动力源的翻沿。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动力源、滑动块、固定块设置在堵头外侧面与筒体大径段内壁之间,使岩心夹持装置装卸方便。

1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导轨,滑动块与导轨导向滑动配合。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导轨的结构使滑动块滑动,结构简单,且滑动块滑动稳定,不会出现偏移。

2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充气波纹管。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充气波纹管作为动力源,结构简单,且充气波纹管伸缩性能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岩心外侧的保护套,筒体上开设有用于向保护套的外周通入压力介质的围压通孔,保护套的两端均设置有堵头,堵头的至少部分伸入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两个堵头中的其中一个为位置固定的固定堵头,另外一个为能够移动的活动堵头,或者两个堵头均为活动堵头,活动堵头配置有用于对活动堵头施力进而对保护套的轴向端面施压的施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具有内腔和伸缩输出端,内腔通过进气通道与所述围压通孔连通,以使所述压力介质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内腔并控制伸缩输出端动作,伸缩输出端与活动堵头传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输出端通过连杆结构驱动活动堵头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至少有两组,连杆结构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夹紧板、铰接在固定块和夹紧板之间的第一连杆以及铰接在滑动块和夹紧板之间的第二连杆,夹紧板用于夹紧活动堵头,伸缩输出端与滑动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同一铰接轴与夹紧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位于端部的安装部,动力源、滑动块、固定块均安装在安装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设置在筒体的筒壁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呈中间细、两端粗的阶梯筒状结构,以使筒体具有与保护套相对应的小径段,以及位于筒体两端的大径段,大径段构成所述的安装部;大径段的外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动力源的翻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导轨,滑动块与导轨导向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充气波纹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心夹持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岩心外侧的保护套,筒体上开设有用于向保护套的外周通入压力介质的围压通孔,保护套的两端均设置有堵头,堵头的至少部分伸入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两个堵头中的其中一个为位置固定的固定堵头,另外一个为能够移动的活动堵头,或者两个堵头均为活动堵头,活动堵头配置有用于对活动堵头施力进而对保护套的轴向端面施压的施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具有内腔和伸缩输出端,内腔通过进气通道与所述围压通孔连通,以使所述压力介质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内腔并控制伸缩输出端动作,伸缩输出端与活动堵头传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输出端通过连杆结构驱动活动堵头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心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至少有两组,连杆结构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夹紧板、铰接在固定块和夹紧板之间的第一连杆以及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景辰陈奎曹桐生刘林松吴建彪路建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