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和止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823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25
本技术提供止血钳柄部组件和止血钳,在柄部组件中,扳手旋转至依次排列的初始位置、送夹位置和击发位置,传动主轴响应于扳手的致动移动至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第一、二和三位置;传动主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止位件,第一止位件的连接部连接于传动主轴上并与其在远近方向上联动设置,第一止位件的止位部与壳体上的引导回路配合;连接部跟随传动主轴一个工作行程的移动,带动止位部沿引导回路前进,并绕引导回路移动一周,工作行程为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开始依次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一位置;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止位部与引导回路上的第二止位件配合,允许止位部前进,阻止止位部后退。在送夹过程能够阻止扳手回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和止血钳


技术介绍

1、外科手术过程中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需要对目标组织周围血管进行结扎,以阻止出血。止血技术已经成为了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人体任何部位的外科操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一般使用止血钳止血夹闭合止血。

2、为提高手术效率,能够连续送夹的止血钳应运而生。该连续送夹的止血钳的夹仓内储存有多个止血夹,在止血钳完成一个止血夹的击发使夹子闭合后,可以马上将下一个止血夹送至夹钳供下一次击发,实现了止血钳对止血夹的连续击发。

3、现在临床应用的一部分止血钳为手动击发的连发型止血钳。手动击发的连发型止血钳一般包括柄部组件、轴组件和夹钳,轴组件从柄部组件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了纵轴,多个止血夹布置在轴组件内,夹钳安装在轴组件的远端部。柄部组件包括壳体、扳手和至少部分布置在壳体内的传动主轴,扳手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扳手与传动主轴传动连接,传动主轴与轴组件传动连接,传动主轴能够响应于扳手的致动而纵向移动,进而驱使轴组件依次完成送夹和击发动作。具体而言,握压扳手从初始位置旋转至送夹位置,传动主轴响应于扳手的致动沿纵轴向远侧移动,驱使轴组件完成送夹动作;握压扳手从送夹位置旋转至击发位置,传动主轴响应于扳手的致动沿纵轴继续向远侧移动,驱使轴组件完成击发动作;松开扳手,扳手自动从击发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传动主轴自动沿纵轴向近侧移动至初始位置(即复位),同时轴组件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

4、在握压扳手从初始位置旋转至送夹位置的过程中(即止血钳的送夹过程中),要求扳手不能回退,否则会导致轴组件中止血夹的排序状态紊乱,造成送夹不良或卡顿。

5、为此,亟需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和止血钳。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技术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在送夹过程能够阻止扳手回退,并且结构简单、尺寸小。

3、本技术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止血钳柄部组件的止血钳。

4、(二)技术方案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包括壳体、扳手和传动主轴,扳手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上,传动主轴滑动安装于壳体上;扳手旋转至依次排列的初始位置、送夹位置和击发位置,传动主轴响应于扳手的致动移动至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在传动主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止位件,第一止位件具有连接部和止位部,壳体上设置有引导回路,引导回路上具有第二止位件;连接部连接于传动主轴上并与传动主轴在远近方向上联动设置,止位部与引导回路配合;连接部跟随传动主轴一个工作行程的移动,带动止位部沿引导回路前进,并绕引导回路移动一周,工作行程为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开始依次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一位置;

7、工作行程中,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止位部与第二止位件配合,第二止位件允许止位部沿引导回路前进,阻止止位部沿引导回路后退。

8、可选地,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开始依次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三位置,连接部带动止位部始终沿引导回路向远侧移动;传动主轴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连接部带动止位部始终沿引导回路向近侧移动。

9、可选地,连接部转动连接于传动主轴上,止位部与连接部错位设置。

10、可选地,引导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的近端与第二通路的近端连通形成第一连通处,第一通路的远端与第二通路的远端连通形成第二连通处;传动主轴位于第一位置,止位部位于起点,起点在第一通路的近端并位于第一连通处的近侧;工作行程中,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带动止位部沿第一通路移动至第二连通处,传动主轴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带动止位部沿第二通路移动经过第一连通处回到起点。

11、可选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均为凹槽,止位部伸入凹槽内;连接部跟随传动主轴移动,带动止位部沿凹槽移动。

12、可选地,第二通路的近端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第一通路的远端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在止位部沿引导回路的移动过程中,第一引导结构允许止位部从第二通路进入第一通路,第一引导结构阻止止位部从第一通路进入第二通路,第二引导结构允许止位部从第一通路进入第二通路,第二引导结构阻止止位部从第二通路进入第一通路。

13、可选地,第二止位件包括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多个止位齿,多个止位齿设置在第一通路上并沿第一通路延伸;工作行程中,传动主轴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止位部与止位齿配合,止位齿允许止位部沿引导回路前进,阻止止位部沿引导回路后退。

14、可选地,多个止位齿中,最远端止位齿的齿顶高最大。

15、可选地,传动主轴移动至第三位置,引导回路阻止止位部继续向远侧移动。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止血钳,具有如上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

17、(三)有益效果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本技术提供的止血钳,通过扳手、传动主轴、第一止位件、引导回路和第二止位件的配合,在保证实现止血钳送夹、击发和复位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送夹过程中扳手的单向止位,即实现扳手和传动主轴在送夹过程中不能回退,保证轴组件中止血夹的排序状态,有利于送夹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扳手(12)和传动主轴(13),扳手(12)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1)上,传动主轴(13)滑动安装于壳体(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传动主轴(13)从第一位置开始依次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三位置,连接部(141)带动止位部(142)始终沿引导回路(15)向远侧移动;传动主轴(13)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连接部(141)带动止位部(142)始终沿引导回路(15)向近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部(141)转动连接于传动主轴(13)上,止位部(142)与连接部(141)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引导回路(1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路(151)和第二通路(152),第一通路(151)的近端与第二通路(152)的近端连通形成第一连通处,第一通路(151)的远端与第二通路(152)的远端连通形成第二连通处;传动主轴(13)位于第一位置,止位部(142)位于起点,起点在第一通路(151)的近端并位于第一连通处的近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路(151)和第二通路(152)均为凹槽,止位部(142)伸入凹槽内;连接部(141)跟随传动主轴(13)移动,带动止位部(142)沿凹槽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通路(152)的近端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第一通路(151)的远端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止位件(16)包括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多个止位齿(161),多个止位齿(161)设置在第一通路(151)上并沿第一通路(151)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止位齿(161)中,最远端止位齿(161)的齿顶高最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传动主轴(13)移动至第三位置,引导回路(15)阻止止位部(142)继续向远侧移动。

10.一种止血钳,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扳手(12)和传动主轴(13),扳手(12)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1)上,传动主轴(13)滑动安装于壳体(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传动主轴(13)从第一位置开始依次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三位置,连接部(141)带动止位部(142)始终沿引导回路(15)向远侧移动;传动主轴(13)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连接部(141)带动止位部(142)始终沿引导回路(15)向近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部(141)转动连接于传动主轴(13)上,止位部(142)与连接部(141)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钳柄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引导回路(1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路(151)和第二通路(152),第一通路(151)的近端与第二通路(152)的近端连通形成第一连通处,第一通路(151)的远端与第二通路(152)的远端连通形成第二连通处;传动主轴(13)位于第一位置,止位部(142)位于起点,起点在第一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仁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