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5g nr用于支持各种场景,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与4g lte相比,5g nr非常灵活。然而,5g nr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其覆盖范围有限,因为5g nr使用了更高的频带来支持更宽的带宽,并且在这些频带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更大的路径损耗]。因此,覆盖增强是5g nr系统需要考虑的关键设计因素之一,该特性作为3gpp r17 5g规范的一部分,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在r17中,评估了用于5g nr的各种信道和信号的覆盖性能,以验证5g-nr系统的覆盖要求。评估结果表明,pusch(上行共享信道)是上行覆盖瓶颈。r17支持三种主要的覆盖增强方案,如pusch重复增强、多时隙pusch上的tb(传输块)处理和联合信道估计。
2、pusch重复传输是一种重要的上行覆盖增强手段。如附图1所示,假设一个帧有20个时隙,基站可为终端在时隙#5,#9,#10,#15,#19和#20上配置6次重复传输,从而获得重复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提升上行覆盖性能。
3、但终端在上行重复传输的过程中,以多大的发射功率进行重传取决于具体的实现。如果每个时隙均以最大功率进行重复传输,则基站通过接收合并,有可能得到的接收等效信噪比远大于信号实际可解调的目标信噪比,从而导致终端的功率浪费。显然,终端的理想发射功率是刚好使得上行信号在基站处进行合并后,其接收等效信噪比等于信号可解调的目标信噪比。
>4、5g r17 redcap协议中,为了增加上行覆盖距离,支持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重复传输,最多支持32次上行重传。而终端在上行重复传输的过程中,以多大的发射功率进行重传取决于具体的实现。如果每个时隙均以最大功率进行重复传输,则基站通过接收合并,有可能得到的接收等效信噪比远大于信号可解调的信噪比,从而导致终端的功率浪费。显然,终端的理想发射功率是刚好使得上行信号在基站处进行合并后,其接收等效信噪比等于信号可解调的目标信噪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满足上行误码率要求的前提下,以尽量低的功率进行信号传输,尽可能节省终端功耗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
2、本专利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4、s1.基站为终端分配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第i个上行时隙为si,上行时隙集合为π,π={s1,s2,...,si,...,ss};
5、s2.基站获取第i个历史上行时隙s′i;
6、s3.基站测量得到第i个历史上行时隙s′i的信噪比并通知终端;
7、s4.终端根据信噪比计算得到重传的第i个上行重传时隙si的信噪比
8、s5.基站计算各个接收天线对终端分配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信号进行合并后的基带信号ym;
9、s6.终端计算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的平均输出信噪比snreff;
10、s7.终端根据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的平均输出信噪比snreff及p为终端最大发射功率p求解线性规划,得到第i个上行时隙si的终端发射功率
11、s8.根据各个接收天线对终端分配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信号进行合并后的基带信号ym、第i个上行时隙si的终端发射功率计算得到子载波上的最终信号
12、进一步的,步骤s2中基站历史的上行时隙集合为ω,ω={s′1,s′2,...,s′i,...,s′n},n为历史的上行时隙的个数。
13、进一步的,步骤s3中通过公式
14、计算得到第i个历史上行时隙s′i的信噪比
15、式中:
16、σ2为基站处接收信号噪声功率;
17、基站在第j个基站接收天线处的第i个历史上行时隙s′i的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频域信道响应;
18、j∈{1,2,...,nr},nr为接收天线的个数,m∈{1,2,...,m},m为上行信号子载波的个数;
19、|·|为求取绝对值。
20、进一步的,步骤s4中通过公式
21、计算得到第i个上行时隙si的信噪比
22、式中:
23、interp1(·)为matlab的interp1函数。
24、进一步的,步骤s5中通过公式
25、计算得到各个接收天线对终端分配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信号进行合并后的基带信号ym;
26、式中:
27、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的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上行频率信道响应向量;
28、
29、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的终端发射功率;
30、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的加权系数;
31、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的信道矩阵,
32、
33、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的第j根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频域响应;
34、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的接收信号向量,
35、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的第j根接收天线端口的接收信号向量;
36、
37、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上行信号子载波处的第j个零均值,零均值集为
38、进一步的,步骤s6中通过公式
39、计算得到重传的s个上行时隙的平均输出信噪比snreff;
40、式中:
41、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的终端发射功率。
42、进一步的,步骤s7中求解线性规划为;
43、
44、式中:
45、snrtar为使用matlab软件对所传输业务进行mcs解调性能仿真后得到的目标信噪比;
46、t为转置;
47、p为终端最大发射功率。
48、进一步的,步骤s8中通过公式
49、计算得到子载波上的最终信号
50、式中为基站估计得到的终端在第i个上行时隙si上的发射功率。
51、进一步的,通过公式
52、计算基站估计得到的终端在第i个上行时隙si上的发射功率
53、式中e(·)为均值;
54、qm′为由3gpp redcap协议定义得到的导频;
55、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放置导频的子载波处的接收信号向量,
56、
57、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放置导频的子载波处的第j根接收天线端口的接收信号向量;
58、
59、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放置导频的子载波处的信道矩阵,
60、为第i个上行时隙si第m′个放置导频的子载波处的第j根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频域响应;
61、为第i个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基站历史的上行时隙集合为Ω,Ω={s′1,s′2,...,s′i,...,s′N},N为历史的上行时隙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公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公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通过公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通过公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求解线性规划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通过公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公式计算基站估计得到的终端在第i个上行时隙si上的发射功率
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基站历史的上行时隙集合为ω,ω={s′1,s′2,...,s′i,...,s′n},n为历史的上行时隙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公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公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5g上行低功耗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通过公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刘冬兰,刘新,王鑫,王睿,刘晗,赵旭,张方哲,孙莉莉,于灏,赵夫慧,李正浩,苏冰,许善杰,金玉辉,李祐蓉,刘子元,叶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