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行李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乘坐行李箱。
技术介绍
1、行李箱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放置人们出行所需的用品。由于人们在出行中常常会带着孩童,因为孩童需要玩耍或者成人方便带着孩童行动的考虑,有的孩童会乘坐在行李箱上,借助行李箱底部滚轮的滚动来移动,但是这样容易造成行李箱破损。
2、因此,为了方便孩童乘坐,有的行李箱上集成了专门供孩童乘坐的车架,但是车架如何展开并且实现固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现有的车架和行李箱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且车架展开后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乘坐行李箱。
2、一种可乘坐行李箱,所述可乘坐行李箱包括:箱体;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杆、锁定座、转动座和支杆,所述锁定座与所述主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与所述锁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杆与所述转动座连接,所述转动座能够相对于所述锁定座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杆相对于所述主杆转动;其中,所述转动座包括座体和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座体活动连接,且能够朝向所述锁定座移动或远离所述锁定座移动,所述锁定座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锁定槽,所述锁定件能够与所述锁定槽插接配合。
3、如此设置,锁定座与主杆固定连接,转动座与锁定座转动连接,因此转动座能够相对于主杆转动,又因为支杆与转动座连接,所以支杆能够相对于主杆转动,也就是说,转动座相对于锁定座转动的同时,支杆也同步相对于主杆转动,以此实现了车架的展开。锁定座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锁定槽,也即两个
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构造有导向槽,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件包括插接部和操作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抵接配合,并沿着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方向移动;
6、所述座体的一侧开设有操作口,且所述操作口朝向与所述锁定件的移动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操作部的至少部分从所述操作口中伸出,且随着所述插接部的移动,所述操作部能够与所述操作口的边沿抵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配合形成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二壳体朝着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凹陷并形成防误触槽,所述操作口开设于所述防误触槽的槽底。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形成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的至少一侧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件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锁定座的一端,随着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锁定槽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加强筋抵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固定座、移动座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主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与所述主杆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移动座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座抵接,所述移动座能够沿着所述主杆的轴向移动,当所述主杆朝向所述箱体移动,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箱体配合锁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转动座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转动座朝向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座能够朝向所述移动座转动,并使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卡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座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锁定座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穿出于所述锁定座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转动座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盖设于所述锁定座的轴向上的两侧,且所述转轴的两端穿出于所述锁定座的两侧面,且分别与所述座体连接。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锁定座和转动座,锁定座与主杆固定连接,转动座与锁定座转动连接,因此转动座能够相对于主杆转动,又因为支杆与转动座连接,所以支杆能够相对于主杆转动,也就是说,转动座相对于锁定座转动的同时,支杆也同步相对于主杆转动,以此实现了车架的展开。锁定座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锁定槽,也即两个锁定槽呈角度设置,当锁定件插设于其中一个锁定槽中时,座体就能够相对于锁定座固定限位,以实现了支杆与主杆之间角度的恒定,使车架保持稳定展开的状态,当锁定件插设于另一个锁定槽中时,就能够使支杆与主杆呈另一角度支撑,因此还能够实现车架不同角度的展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乘坐行李箱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31)构造有导向槽(2311),所述锁定件(232)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311)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槽(2311)的延伸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2)包括插接部(2321)和操作部(2322),所述插接部(2321)与所述操作部(2322)连接,所述插接部(2321)与所述导向槽(2311)的槽壁抵接配合,并沿着所述导向槽(2311)的槽口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3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2313)和第二壳体(2314),所述第二壳体(2314)与所述第一壳体(2313)连接以配合形成所述导向槽(2311),所述第二壳体(2314)朝着所述第一壳体(2313)的方向凹陷并形成防误触槽(2315),所述操作口(2312)开设于所述防误触槽(2315)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2)还包括限位部(2323),所述限位部(2323)与所述插接部(2321)连接,且位于所述插接部(2321)远离所述锁定座(22)的一端,随着所述插接部(2321)插入所述锁定槽(221)中,所述限位部(2323)与所述加强筋(2316)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还包括固定座(25)、移动座(26)和弹性件(27),所述固定座(25)与所述主杆(2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26)与所述主杆(21)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27)位于所述固定座(25)和所述移动座(26)之间,且所述弹性件(27)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5)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座(26)抵接,所述移动座(26)能够沿着所述主杆(21)的轴向移动,当所述主杆(21)朝向所述箱体(10)移动,所述移动座(26)与所述箱体(10)配合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6)朝向所述转动座(23)的一侧设有凸块(261),所述转动座(23)朝向所述移动座(26)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33),所述转动座(23)能够朝向所述移动座(26)转动,并使所述凸块(261)与所述凹槽(233)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座(22)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锁定座(22)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穿出于所述锁定座(22)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转动座(2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31)盖设于所述锁定座(22)的轴向上的两侧,且所述转轴的两端穿出于所述锁定座(22)的两侧面,且分别与所述座体(23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乘坐行李箱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31)构造有导向槽(2311),所述锁定件(232)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311)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槽(2311)的延伸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2)包括插接部(2321)和操作部(2322),所述插接部(2321)与所述操作部(2322)连接,所述插接部(2321)与所述导向槽(2311)的槽壁抵接配合,并沿着所述导向槽(2311)的槽口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3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2313)和第二壳体(2314),所述第二壳体(2314)与所述第一壳体(2313)连接以配合形成所述导向槽(2311),所述第二壳体(2314)朝着所述第一壳体(2313)的方向凹陷并形成防误触槽(2315),所述操作口(2312)开设于所述防误触槽(2315)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311)内设有加强筋(2316),所述加强筋(2316)与形成所述导向槽(2311)的槽壁的至少一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乘坐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2)还包括限位部(2323),所述限位部(2323)与所述插接部(2321)连接,且位于所述插接部(2321)远离所述锁定座(22)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夕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