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794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靠背,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靠背内设置有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下放置板与底座连接;上方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按摩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背部的按摩,且可以实现对人体背部的左右上下移动式按摩,且可以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对人体进行捶打按摩,另外通过放置框内多个按摩头的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可以模拟人手指向内或者向外进行按摩,当人体向按摩头进行挤压时,为了避免按摩头对人体背部造成硬性接触,造成人体损伤或者不舒服,设置有弹簧三配合弹簧二,可以对人体背部进行缓冲承载,避免硬性接触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1、按摩(massage)是指,通过对按摩对象的身体局部施加多种方式的力学刺激,如揉捏、按压、拉伸、拍打或使身体的一部分活动等,来调节按摩对象的身体变化,有助于血液循环以及缓解按摩对象的疲劳的医疗辅助疗法。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模仿人按摩的装置,按摩装置产生推揉、捶敲、指压、振动的至少一种以上按摩动作,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例如后颈、肩部、背部、腰部等提供按摩动作。

2、目前市面上也有许多功能多样的按摩设备以代理人工按摩的方式;例如专利号为cn202380024380.x的一种按摩装置,公开了“其具备使设在按摩部件(12)的末端的施疗件(10)向前方的突出量可变的机构的厚度为薄型的技术手段,从而能够容纳于较薄的靠背部(4)内且能够获得对背部、肩部、腰部、后颈等施疗部的按摩效果。按摩装置(1)具有:按摩部件(12),在末端侧具备施疗件(10)且左右一对地配备在基座(11)上;旋转驱动轴(13),在基座(11)上朝向左右方向配备且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一对按摩部件(12);变换部(14),将旋转驱动力变换成摆动运动,使一对按摩部件(12)执行按摩动作;驱动部(15),产生用于使旋转驱动轴(13)旋转的旋转驱动力;及进退切换机构(16),通过切换旋转驱动轴(13)的旋转,切换施疗件(10)在前后方向的进退的反复进行与进退的停止。”上述设备可以实现对人体背部的按摩,但是上述设备按摩方式较为单一,且按摩头较少,无法时间多点位按摩,且上述设备仅仅可以实现上下方向的按摩头的调整,且按摩头较少,无法尽可能的模拟人手进行按摩。

3、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可以上下左右对背部进行按摩,且可以实现捶背,以及可以实现多种按摩方式的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靠背,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靠背内设置有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下放置板与底座连接;上方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按摩机构,按摩机构与靠背前侧面贴合,靠背为可折弯结构,靠背前侧面为柔性材质。

3、进一步的,所述下放置板与上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电缸一,下放置板后侧面固定设置有下耳板,上放置板后侧面固定设置有上耳板,上耳板外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导杆,电缸一可转动的与下耳板外端连接,电缸一输出端可移动的位于导杆内,电缸一输出端与导杆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一,弹簧一两端分别与导杆内端面与电缸一输出端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有放置仓,两个所述放置仓可左右移动的位于上放置板内,两个所述放置仓可同步向相反方向移动。

5、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与放置板转动连接,螺纹杆左右两端分别为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杆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放置仓螺纹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其中一端贯穿上放置板,上放置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一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

7、进一步的,所述放置仓内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放置框,放置框内设置有按摩头。放置框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四,放置框仓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杆,驱动电机四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螺纹贯穿放置框,转动杆带动放置框沿着放置仓进行上下移动。

8、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框与按摩头之间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内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按摩头。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内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可移动的设置有一个按摩头。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限位槽内端相互联通,限位框中部可转动的设置有锥形齿轮一,每个所述限位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内端设置有锥形齿轮二,锥形齿轮一与锥形齿轮二相互啮合。

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与按摩头连接,传动杆带动按摩头沿着限位槽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与按摩头之间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与传动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按摩头可上下移动的位于固定座内,传动杆带动固定座在限位槽内移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电缸二,电缸二带动按摩头沿着固定座上下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头上端为球形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头上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滚珠,滚珠可转动的位于按摩头内。

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内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二带动锥形齿轮一进行转动。

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下端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柱一,固定座内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连接座,每个连接柱一下方的连接座上对应的设置有连接柱二,连接柱一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连接杆一,连接柱二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连接杆二,连接杆一下端可上下移动的位于连接杆二内,连接杆二内设置有弹簧二,弹簧二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二,连接杆一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分别与连接柱一、连接柱二之间为360度转动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三,驱动电机三输出端与连接座连接,驱动电机三带动连接座进行转动。

2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三,连接柱三上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连接柱四,连接柱四与连接柱三之间设置有弹簧三,连接柱四上端可转动的连接有转动柱五,转动柱五与限位框下端中部固定连接。

21、本专利技术使用时,人体坐在底座上,背靠靠背,靠背可前后折叠的材质(或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不做技术赘述,能实现前后折叠移动即可,且靠背前侧面为柔性材质以便于通过按摩头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通过驱动电机一带动按摩机构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四个按摩机构在背部的左右移动,且上下两对对称的按摩机构在移动时为相反方向进行移动,可以在按摩时保证背部两侧的按摩头可以同时向背部中间位置进行移动或者远离。通过驱动机构四可以带动放置框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按摩头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实现按摩头对人体背部的上下移动;当需要对人体进行捶打时可以通过电缸二带动按摩头沿着固定座上下移动,实现按摩头对人体的捶打按摩;通过驱动电机二带动锥形齿轮一进行转动,进而通过锥形齿轮二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实现带动每个限位槽内的按摩头同时向内或者向外进行移动,通过限位框内的多个按摩头的同步向外或者箱内移动,可以模拟实现人手指对人体的箱内推拿按摩。通过驱动电机三带动连接座进行转动,再通过连接杆一、连接柱一、弹簧二、连接柱二、连接杆二的拉扯作用力带动限位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框内的多个按摩头进行转动,实现对人体背部的旋转按摩作用。

22、当人体的背部不平整时,限位框可以倾斜以适应不同斜度的背部,即限位框可以向任意的方向进行倾斜,再倾斜时其中一侧的连接杆一向连接杆二内进行移动弹簧二受压,另外一侧的连接杆一向连接杆二外侧进行移动弹簧二受拉;通过连接柱四、连接柱五的限位作用在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靠背,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靠背内设置有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下放置板与底座连接;上方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按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放置板与上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电缸一,下放置板后侧面固定设置有下耳板,上放置板后侧面固定设置有上耳板,上耳板外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导杆,电缸一可转动的与下耳板外端连接,电缸一输出端可移动的位于导杆内,电缸一输出端与导杆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一,弹簧一两端分别与导杆内端面与电缸一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有放置仓,两个所述放置仓可左右移动的位于上放置板内,两个所述放置仓可同步向相反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放置板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与放置板转动连接,螺纹杆左右两端分别为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杆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放置仓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其中一端贯穿上放置板,上放置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一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仓内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放置框,放置框内设置有按摩头。放置框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四,放置框仓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杆,驱动电机四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螺纹贯穿放置框,转动杆带动放置框沿着放置仓进行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与按摩头之间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内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按摩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内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可移动的设置有一个按摩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槽内端相互联通,限位框中部可转动的设置有锥形齿轮一,每个所述限位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内端设置有锥形齿轮二,锥形齿轮一与锥形齿轮二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与按摩头连接,传动杆带动按摩头沿着限位槽移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靠背,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靠背内设置有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下放置板与底座连接;上方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按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放置板与上放置板之间设置有电缸一,下放置板后侧面固定设置有下耳板,上放置板后侧面固定设置有上耳板,上耳板外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导杆,电缸一可转动的与下耳板外端连接,电缸一输出端可移动的位于导杆内,电缸一输出端与导杆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一,弹簧一两端分别与导杆内端面与电缸一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有放置仓,两个所述放置仓可左右移动的位于上放置板内,两个所述放置仓可同步向相反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放置板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与放置板转动连接,螺纹杆左右两端分别为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杆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放置仓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缓解人体疲劳的按摩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信李怡岚张宇杰曹武警刘珏赵慧婵付士辉毛璐熙马家惠刘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