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湿地,主要涉及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1、人工湿地主要利用植物、微生物、人工介质等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基本上采用重力自流方式,污水处理过程中基本无能耗,运行费用低,因此受到较高的关注。人工湿地系统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型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在一些地方不适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好,净化能力相对较强,对场地要求不高,但存在易堵塞等问题。
2、目前通常采用模块化的人工湿地来解决上述易堵塞问题,模块化的人工湿地中某一处堵塞,可以通过将该处的湿地单元单独拿出来清理或者更换即可,非常方便,且节省资源,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94458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模块化可拆卸式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由一个以上模块化基质组成,所述模块化基质包括模块框架和基质填料,所述基质填料填充在所述基质框架中,所述模块框架的周边和底部打孔,所述基质填料包括灰岩和河砂,所述灰岩层上面铺设有所述河砂层,本专利技术将人工湿地系统基质设计成可装卸模块化结构,对人工湿地系统后期的维护和管理等提供便利,且便于解决易堵塞的问题。
3、往人工湿地中通入污水时,人工湿地处于潮湿状态,此时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人工湿地在对污水处理一定的时间后,需要停止通污水以使人工湿地保持一段时间的干涸状态,干涸状态可以为湿地植物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有助于植物的长期健康和生长,增长人工湿地的寿命,同时也可以对湿地进行观察是否存在堵塞的风险,提前处理,以防止在污水净化时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湿地不能同时兼顾湿地的休养需求和污水处理需求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包括初级过滤池和多个填料单元;所述初级过滤池和多个填料单元以多行多列的形式排列并可拆连接,形成模块化湿地;多个填料单元中,至少其中两个填料单元为与初级过滤池相邻且设有进水口的第一进水填料单元和第二进水填料单元,至少其中两个填料单元为设有出水口的第一出水填料单元和第二出水填料单元;第一进水填料单元和第二进水填料单元的底部设有通过进水口与初级过滤池连通的进水布水管,两个进水口与初级过滤池之间设有进水控制阀门,两个出水口设有出水控制阀门;所述模块化湿地具有两条污水处理路线,分别为由第一进水填料单元流至第一出水填料单元的第一污水处理路线和由第二进水填料单元流至第二出水填料单元的第二污水处理路线;两条污水处理路线上的进水控制阀门和出水控制阀门交替开启和关闭以实现模块化湿地的干湿交替处理。
4、有益效果:两条污水处理路线相互独立,使用其中一条污水处理路线时,可以通过开启对应的进水控制阀门和出水控制阀门来开启该污水处理路线,使其中一条污水处理路线处于污水处理状态,另外一条污水处理路线处于干涸状态,通过两条污水处理路线交替开启以使湿地实现干湿交替处理,以使湿地的休养需求和污水处理需求同时得到兼顾。
5、进一步的,每个填料单元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粗料基质、中料基质和细料基质,粗料基质的上方设有土壤,土壤上种植有植物,在中料基质和细料基质内设有含有种植基质的植物种植盆。
6、有益效果:多层基质材料的设置增加了对污水的净化程度。
7、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单元为长方体结构。
8、有益效果:长方体结构有助于多行多列模块化湿地的连接,使其在连接时在填料单元之间没有缝隙,保证使用地区的面积使用的最大化。
9、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湿地为三行三列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单元包括位于模块化湿地中间位置的第一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前侧的第二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后侧的第三填料单元和位于第二填料单元右侧的第四填料单元,所述初级过滤池位于第一填料单元的左侧,所述第一进水填料单元位于初级过滤池的前侧,所述第二进水填料单元位于初级过滤池的后侧,所述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二出水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出水填料单元的后侧。
1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填料单元和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第一填料单元和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分别设有与两条污水处理路线一一对应的进管口,第一出水填料单元的底部设有与两个进管口连通的出水布水管。
12、有益效果:布水管的存在使污水均匀的排放到对应的填料单元底部,污水在重力和毛细作用下向上流动,有助于对多层基质的利用,增加了湿地对污水的净化程度。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料单元与第二填料单元之间、第四填料单元与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第一填料单元与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第三填料单元与第二出水填料单元之间均设有防水墙,用以防止第一污水处理路线和第二污水处理路线中的污水相互渗透。
14、有益效果:在没有防水墙的两个填料单元之间,污水可以自行流动,防水墙的存在使第一污水处理路线和第二污水处理路线在前中部不相干涉,有利于对两条处理路线的单独控制,因为污水流至污水处理路线的后部时,污水的污染物浓度低,所以两条污水处理路线在后部相交也没有问题。
15、进一步的,相邻的填料单元通过卡扣式结构连接。
16、有益效果:卡扣式结构的存在便于填料单元的安放与拆卸。
17、进一步的,每个填料单元上均设有吊环。
18、有益效果:当某个填料单元出现堵塞或其他情况时,通过吊环将该填料单元吊出处理,方便操作。
19、进一步的,每个填料单元底部设有粘土防渗层。
20、有益效果:防止污水向下渗透污染环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过滤池和多个填料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每个填料单元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粗料基质、中料基质和细料基质,粗料基质的上方设有土壤,土壤上种植有植物,在中料基质和细料基质内设有含有种植基质的植物种植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元为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湿地为三行三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元包括位于模块化湿地中间位置的第一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前侧的第二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后侧的第三填料单元和位于第二填料单元右侧的第四填料单元,所述初级过滤池位于第一填料单元的左侧,所述第一进水填料单元位于初级过滤池的前侧,所述第二进水填料单元位于初级过滤池的后侧,所述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二出水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出水填料单元的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填料单元和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第一填料单元和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分别设有与两条污水处理路线一一对应的进管口,第一出水填料单元的底部设有与两个进管口连通的出水布水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单元与第二填料单元之间、第四填料单元与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第一填料单元与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之间、第三填料单元与第二出水填料单元之间均设有防水墙,用以防止第一污水处理路线和第二污水处理路线中的污水相互渗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填料单元通过卡扣式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每个填料单元上均设有吊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每个填料单元底部设有粘土防渗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过滤池和多个填料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每个填料单元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粗料基质、中料基质和细料基质,粗料基质的上方设有土壤,土壤上种植有植物,在中料基质和细料基质内设有含有种植基质的植物种植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元为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湿地为三行三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湿交替模块化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元包括位于模块化湿地中间位置的第一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前侧的第二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后侧的第三填料单元和位于第二填料单元右侧的第四填料单元,所述初级过滤池位于第一填料单元的左侧,所述第一进水填料单元位于初级过滤池的前侧,所述第二进水填料单元位于初级过滤池的后侧,所述第一出水填料单元位于第一填料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光,武艳芳,胡传伟,高镜清,梁欣冉,李恒宇,徐自恒,苏吉祥,楚源,
申请(专利权)人: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