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7845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22
本技术涉及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包括主导管和多节分导管,所述主导管远离分导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导引丝口和导气管口,所述导引丝口和导气管口的内部分别插入有导引丝和导气管,且导引丝和导气管分别贯穿固定于主导管和分导管的内部,所述导气管分别通过多组分气管连通有球囊,所述球囊设置于分导管的外壁上;该球囊导管设置有堵块堵住分气管,从而隔断导气管和球囊的连通,再通过设置套管和连接绳,使得连接在连接绳上的多组堵块可以从起始端开始,依次被扯出分气管,通过控制套管的移动距离,达到扩张球囊数量的目的,有效解决了现有导管无法根据患者病变位置的长度,调整球囊扩张的数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球囊导管,具体涉及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1、颅内动脉狭窄在中国的发生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研究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的并发症,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但多发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纤细/迂曲等因素制约了支架置入,介入术后可能出现再狭窄,因此药物涂层球囊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2、经检索发现我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2221737149.4)中公开了一种颅内动脉适形性多柱状球囊扩张支架包括主导管和多节分导管,所述导引丝口和导气管口的内部分别插入有导引丝和导气管,且导引丝和导气管分别贯穿固定于主导管和分导管的内部,所述导气管分别通过多个分气管连通有球囊,所述球囊设置于分导管的外壁上,所述球囊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架,该颅内动脉适形性多柱状球囊扩张架,虽然通过设置多节分导管、球囊和支架,使得支架对动脉血管撑开后,动脉血管可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撑开,保留了球囊扩张支架膨胀完全的优势,避免了球囊充盈时绷直血管而造成血管破裂或者断裂的风险,从而在保证恢复血流效果,降低短期再闭塞率的同时,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但是该球囊扩张架在使用时必须同时扩张所有的球囊,无法根据患者病变位置的长度,调整球囊扩张的数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只能将全部球囊进行扩张,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及该球囊扩张架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球囊导管。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包括主导管和多节分导管,所述主导管远离分导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导引丝口和导气管口,所述导引丝口和导气管口的内部分别插入有导引丝和导气管,且导引丝和导气管分别贯穿固定于主导管和分导管的内部,所述导气管分别通过多组分气管连通有球囊,所述球囊设置于分导管的外壁上,所述球囊的外壁上涂有药物层,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导气管的内壁形成环状的空腔,所述导引丝穿插于内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管,每组分气管的内部均设置有堵块,用于隔断球囊与导气管的连通,所述堵块的表面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套管的表面,所述套管靠近导引丝牵引端的一端为起始端,拉动套管,由起始端开始,依次将分气管内的堵块扯出,连通导气管和球囊,所述导气管靠近导气管口的一端分岔有封闭端,所述套管远离起始端的一端从封闭端延伸至导气管4外侧,且连接有拉动组件,用于拉动套管。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越远离起始端,连接绳越长。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远离起始端的多组连接绳环绕在套管的表面。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套管的表面凸起有凸块,与连接绳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拉动组件包括设置与主导管内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主导管靠近导引丝口一端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主导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拉动板,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贯穿滑槽与拉动板连接。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导气管还包括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环绕在套管的表面与封闭端连接。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导管位于滑槽两侧的表面设置有多组提示标识,用于提示套管移动长度。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多组所述提示标识由主导管表面凸起形成,呈直线阵列设置,所述拉动板由远离导引丝口的提示标识处移动至靠近导引丝口的提示标识处,会依次扯出分气管内的堵块。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有堵块堵住分气管,从而隔断导气管和球囊的连通,再通过设置套管和连接绳,使得连接在连接绳上的多组堵块可以从起始端开始,依次被扯出分气管,通过控制套管的移动距离,达到扩张球囊数量的目的,有效解决了现有导管无法根据患者病变位置的长度,调整球囊扩张的数量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包括主导管(1)和多节分导管(3),所述主导管(1)远离分导管(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导引丝口(8)和导气管口(9),所述导引丝口(8)和导气管口(9)的内部分别插入有导引丝(2)和导气管(4),且导引丝(2)和导气管(4)分别贯穿固定于主导管(1)和分导管(3)的内部,所述导气管(4)分别通过多组分气管(5)连通有球囊(6),所述球囊(6)设置于分导管(3)的外壁上,所述球囊(6)的外壁上涂有药物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一端连接有内管(20),所述内管(20)的外壁与导气管(4)的内壁形成环状的空腔,所述导引丝(2)穿插于内管(20)的内部,所述内管(20)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管(11),每组分气管(5)的内部均设置有堵块(13),用于隔断球囊(6)与导气管(4)的连通,所述堵块(13)的表面连接有连接绳(14),所述连接绳(14)的一端连接在套管(11)的表面,所述套管(11)靠近导引丝(2)牵引端的一端为起始端,拉动套管(11),由起始端开始,依次将分气管(5)内的堵块(13)扯出,连通导气管(4)和球囊(6),所述导气管(4)靠近导气管口(9)的一端分岔有封闭端,所述套管(11)远离起始端的一端从封闭端延伸至导气管(4)外侧,且连接有拉动组件,用于拉动套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越远离起始端,连接绳(14)越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远离起始端的多组连接绳(14)环绕在套管(11)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的表面凸起有凸块(12),与连接绳(1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设置于主导管(1)内部的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与套管(11)固定连接,所述主导管(1)靠近导引丝口(8)一端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7),所述主导管(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拉动板(16),所述连接块(15)的一侧贯穿滑槽(17)与拉动板(1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还包括套接部(19),所述套接部(19)环绕在套管(11)的表面与封闭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1)位于滑槽(17)两侧的表面设置有多组提示标识(18),用于提示套管(11)移动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提示标识(18)由主导管(1)表面凸起形成,呈直线阵列设置,所述拉动板(16)由远离导引丝口(8)的提示标识(18)处移动至靠近导引丝口(8)的提示标识(18)处,会依次扯出分气管(5)内的堵块(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包括主导管(1)和多节分导管(3),所述主导管(1)远离分导管(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导引丝口(8)和导气管口(9),所述导引丝口(8)和导气管口(9)的内部分别插入有导引丝(2)和导气管(4),且导引丝(2)和导气管(4)分别贯穿固定于主导管(1)和分导管(3)的内部,所述导气管(4)分别通过多组分气管(5)连通有球囊(6),所述球囊(6)设置于分导管(3)的外壁上,所述球囊(6)的外壁上涂有药物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一端连接有内管(20),所述内管(20)的外壁与导气管(4)的内壁形成环状的空腔,所述导引丝(2)穿插于内管(20)的内部,所述内管(20)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管(11),每组分气管(5)的内部均设置有堵块(13),用于隔断球囊(6)与导气管(4)的连通,所述堵块(13)的表面连接有连接绳(14),所述连接绳(14)的一端连接在套管(11)的表面,所述套管(11)靠近导引丝(2)牵引端的一端为起始端,拉动套管(11),由起始端开始,依次将分气管(5)内的堵块(13)扯出,连通导气管(4)和球囊(6),所述导气管(4)靠近导气管口(9)的一端分岔有封闭端,所述套管(11)远离起始端的一端从封闭端延伸至导气管(4)外侧,且连接有拉动组件,用于拉动套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越远离起始端,连接绳(14)越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迎红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微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