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吸标以及排气,尤其是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
技术介绍
1、模具生产的产品如果需要加上标签会用到吸标装置,会预先将标签吸附在模具里面的吸标装置上,吸标装置后端与真空装置连接,吸标装置利用真空的吸力,预先将标签吸附在模具的模腔内,再成型塑料产品,塑料产品成型后解除真空,标签就贴合在产品表面了,而吸标装置与模具内表面的形状需要进行契合,否则会影响模具成型的效果;而在实际应用中,吸标装置也可以用于模具生产的排气,模具里面存在的气体通常很难排干净,留存的气体会对生产的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时候会生产出废品,给生产商带来损失,因此在进行注塑或者吹塑的生产时,通常会在模具上设置排气孔,传统的做法是直接在模具上加工出排气孔,但是由于排气孔通常比较小,加工的时候残留的金属屑会对模具排气孔造成堵塞,生产过程中用的塑料熔浆等也容易堵住模具排气孔,由于模具排气孔比较小,因此清理起来难度较大,清理不干净的话依然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2、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2023127355.7、专利名称:模具排气结构)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本申请提出一种模具排气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闭合后能够形成发泡腔,所述发泡腔的边缘延伸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发泡腔相通,所述进气口低于所述出气口,所述排气结构的深度小于所述发泡腔的边缘的缝隙开口深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具排气结构设有排气结构,聚氨酯产品发泡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从发泡腔的边缘进入排气结构,并向上从出气口外排,能够在
3、从上述实施方案可知,该方案是直接在模具上设计了排气结构,当该排气结构堵塞的时候,对该排气孔清理会有一定的难度,清理不及时或者清理不干净的话对生产加工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设计了可拆卸连接的内芯和外壳,外壳与模具连接,内芯设置有通气中孔,内芯与外壳之间形成出气口、第二出气缝以及第一出气缝,通气中孔、出气口、第二出气缝以及第一出气缝相通,模具内部的气体从第一出气缝进入,最后从通气中孔排到模具外面,而内芯和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内芯台阶位以及外壳内部台阶位,使得内芯每次拆装都能精准回位到外壳上,因此既实现了模具的排气,又能方便清理排气的缝隙,还能实现内芯的精准定位,所以安装方便且能实现干净的清理。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具有外壳及内芯,所述外壳与模具连接;
4、所述外壳内部螺纹可拆卸连接有内芯,内芯包括内芯台阶位,外壳内部设置有外壳内部台阶位,外壳及内芯连接的时候,内芯台阶位与外壳内部台阶位贴合;
5、所述内芯设置有通气中孔,外壳及内芯之间形成第一出气缝、第二出气缝以及出气口;
6、所述通气中孔连通出气口,出气口连通第二出气缝,第二出气缝与第一出气缝连通,第一出气缝与模具内腔相通,通气中孔与模具外部相通。
7、更进一步地,所述内芯外侧设置有内芯螺纹段,内芯台阶位位于内芯螺纹段的一端,内芯螺纹段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芯通气弧面,内芯通气弧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芯第一通气面,内芯第一通气面另一端连接内芯第二通气面,内芯第二通气面的另一端连接内芯底面。
8、更进一步地,所述内芯内测设置有内六角位,通气中孔连接内六角位,通气中孔的另一端垂直连接通气侧孔,通气侧孔的另一端连接内芯通气弧面。
9、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段,外壳内部台阶位与内螺纹段连接,内螺纹段的另一端连接外壳第一通气面,外壳第一通气面的另一端连接外壳第二通气面,外壳第二通气面的另一端连接外壳底面。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第一通气面与内芯通气弧面形成出气口,外壳第一通气面与内芯第一通气面形成第二出气缝,外壳第二通气面与内芯第二通气面形成第一出气缝,通气侧孔的入口端位于内芯通气弧面上。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缝的间隙小于第二出气缝的间隙。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缝的间隙为0.02mm至0.2.mm。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及内芯均为不锈钢材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了可拆卸连接的内芯和外壳,外壳与模具连接,内芯设置有通气中孔,内芯与外壳之间形成出气口、第二出气缝以及第一出气缝,通气中孔、出气口、第二出气缝以及第一出气缝相通,模具内部的气体从第一出气缝进入,最后从通气中孔排到模具外面,而因为内芯和外壳可拆卸,因此当这些通气缝有残留的加工铁屑或者被生产加工的溶液堵住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内芯从外壳上拆卸下来进行清理,因此可实现比较彻底的清理。
15、因为模具的内腔通常需要根据成型产品的外形来进行设置,因此模具内腔的表面通常是不规则的形状,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模具直接在模具加工出通气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安装的时候,安装的面与原本的模具内腔面不匹配,而本吸标装置,在内芯和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内芯台阶位以及外壳内部台阶位,使得内芯每次拆装都能精准回位到外壳上,这样便使得内芯的内芯底面与外壳底面始终能实现形状的匹配,也使得吸标装置的底面与模具的内腔面能实现匹配,而不至于拆卸安装之后使得模具内腔的内表面发生变化,因此台阶位的设置是内芯精准回位的关键,内芯精准回位又是模具生产精度的保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具有外壳(2)及内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与模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外侧设置有内芯螺纹段(101),内芯台阶位(102)位于内芯螺纹段(101)的一端,内芯螺纹段(10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芯通气弧面(103),内芯通气弧面(103)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芯第一通气面(104),内芯第一通气面(104)另一端连接内芯第二通气面(105),内芯第二通气面(105)的另一端连接内芯底面(1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内测设置有内六角位(106),通气中孔(107)连接内六角位(106),通气中孔(107)的另一端垂直连接通气侧孔(108),通气侧孔(108)的另一端连接内芯通气弧面(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段(201),外壳内部台阶位(202)与内螺纹段(201)连接,内螺纹段(201)的另一端连接外壳第一通气面(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第一通气面(203)与内芯通气弧面(103)形成出气口(3),外壳第一通气面(203)与内芯第一通气面(104)形成第二出气缝(4),外壳第二通气面(204)与内芯第二通气面(105)形成第一出气缝(5),通气侧孔(108)的入口端位于内芯通气弧面(10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缝(5)的间隙小于第二出气缝(4)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缝(5)的间隙为0.02mm至0.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及内芯(1)均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具有外壳(2)及内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与模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外侧设置有内芯螺纹段(101),内芯台阶位(102)位于内芯螺纹段(101)的一端,内芯螺纹段(10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芯通气弧面(103),内芯通气弧面(103)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芯第一通气面(104),内芯第一通气面(104)另一端连接内芯第二通气面(105),内芯第二通气面(105)的另一端连接内芯底面(1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内测设置有内六角位(106),通气中孔(107)连接内六角位(106),通气中孔(107)的另一端垂直连接通气侧孔(108),通气侧孔(108)的另一端连接内芯通气弧面(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回位的吸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段(201),外壳内部台阶位(202)与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民,王军社,阴博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一精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