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冷热管理系统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进步,各类传感器应运而生,也因此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可以理解的是,机器人要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离不开电源的供能和电机的驱动,通常,机器人拥有多个关节及对应的驱动电机。并且,机器人要持久完成高难度复杂的运动就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因而机器人上的电池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与驱动电机关联的igbt模块(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功率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电池和igbt模块的换热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直冷热管理系统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的散热系统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包括液态气罐、控制阀、密封套和排气阀,液态气罐内设有高压液化气,功率元件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密封套内,液态气罐、控制阀、密封套和排气阀能够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流路,以对密封套内的功率元件进行冷却。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功率元件的发热端和接线端分别设置于功率元件相对的两端时,功率元件的发热端嵌设于密封套内,功率元件的接线端设置于密封套的外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元件包括电池、igbt模块和芯片,密封套包括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电池设置于第一套,igbt模块设置于第二套,芯片设置于第三套。控制阀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第一阀、第一套和第二套顺次串联设置形成第一支路,第二阀和第三套顺次串联设置形成第二支路,液态气罐分别通过是第一支路和第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套设有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缠绕管,缠绕管绕设于功率元件的外周侧,且液态气罐、控制阀、缠绕管和排气阀能够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流路。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缠绕管由多个双层真空保温管首尾相连形成,且相邻双层真空保温管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卡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腔内填充有隔热保温层,且隔热保温层设置于缠绕管和密封套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直冷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控制阀、排气阀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贴设于功率元件,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功率元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能够驱动控制阀和排气阀打开,以使液态气罐内的高压液化气能够依次通过控制阀、密封套和排气阀进入外部大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态气罐为液氮罐、液氧罐、液态二氧化碳罐或者液态空气罐。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态气罐的容积a满足,200ml≤a≤5000ml。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及机器人,当控制阀和排气阀开启时,液态气罐内的高压液化气能够迅速进入密封套内,由于功率元件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密封套内,因此,高压液化气能够在密封套内吸热相变为气态,并最终通过排气阀排放进入外部大气中。由于高压液化气直接和功率元件进行接触散热,并且,高压液化气的温度一般零下200℃左右,因此,只需少量的高压液化气便可实现功率元件的高效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气罐(100)、控制阀(200)、密封套(300)和排气阀(400),所述液态气罐(100)内设有高压液化气,功率元件(600)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所述密封套(300)内,所述液态气罐(100)、所述控制阀(200)、所述密封套(300)和所述排气阀(400)能够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流路,以对所述密封套(300)内的功率元件(600)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功率元件(600)的发热端和接线端分别设置于功率元件(600)相对的两端时,功率元件(600)的发热端嵌设于所述密封套(300)内,功率元件(600)的接线端设置于所述密封套(300)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功率元件(600)包括电池(610)、IGBT模块(630)和芯片(620),所述密封套(300)包括第一套(310)、第二套(320)和第三套(330),所述电池(610)设置于所述第一套(310),所述IGBT模块(630)设置于所述第二套(320),所述芯片(620)设置于所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300)设有密封腔(340),所述密封腔(340)内设有缠绕管(341),所述缠绕管(341)绕设于功率元件(600)的外周侧,且所述液态气罐(100)、所述控制阀(200)、所述缠绕管(341)和所述排气阀(400)能够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冷却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管(341)由多个双层真空保温管首尾相连形成,且相邻所述双层真空保温管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340)内填充有隔热保温层,且所述隔热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缠绕管(341)和所述密封套(3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700)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700)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阀(200)、所述排气阀(400)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设于功率元件(600),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功率元件(6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模块(700)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200)和所述排气阀(400)打开,以使所述液态气罐(100)内的高压液化气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控制阀(200)、所述密封套(300)和所述排气阀(400)进入外部大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气罐(100)为液氮罐、液氧罐、液态二氧化碳罐或者液态空气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气罐(100)的容积A满足,200ml≤A≤5000ml。
10.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气罐(100)、控制阀(200)、密封套(300)和排气阀(400),所述液态气罐(100)内设有高压液化气,功率元件(600)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所述密封套(300)内,所述液态气罐(100)、所述控制阀(200)、所述密封套(300)和所述排气阀(400)能够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流路,以对所述密封套(300)内的功率元件(600)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功率元件(600)的发热端和接线端分别设置于功率元件(600)相对的两端时,功率元件(600)的发热端嵌设于所述密封套(300)内,功率元件(600)的接线端设置于所述密封套(300)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功率元件(600)包括电池(610)、igbt模块(630)和芯片(620),所述密封套(300)包括第一套(310)、第二套(320)和第三套(330),所述电池(610)设置于所述第一套(310),所述igbt模块(630)设置于所述第二套(320),所述芯片(620)设置于所述第三套(3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300)设有密封腔(340),所述密封腔(340)内设有缠绕管(341),所述缠绕管(341)绕设于功率元件(600)的外周侧,且所述液态气罐(100)、所述控制阀(200)、所述缠绕管(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栋,柴中华,奚俊彬,史婷婷,张丁革,张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