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状光缆,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带状光缆。
技术介绍
1、随着目前光纤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带状光缆结构紧凑且排列整齐,能够更好地适应布线中的复杂路径。被广泛地应用于市内城域网的大芯数光纤环、接入网主干光缆等环境中,为实现光纤到小区(或路边、大楼、单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拓展带状光缆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通信和电力同时需要传输的场合,光电复合带状光缆逐渐被开发和应用。这种光缆将光纤和金属导体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了光信号与电力的同步传输,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需要同步传输电力和数据的场景。
3、然而,由于光电复合带状光缆中引入了金属导体,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金属导体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而光纤对温度较为敏感,容易因温度上升而影响传输性能。此外,光电复合带状光缆中,光纤带与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由于光纤带的长条形状,不同位置的光纤带与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积不一致,导致不同区域的光纤带受到的热量传导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会造成光纤带部分区域的热积聚,影响光纤信号的传输质量,并且会导致光缆整体的传输稳定性下降。
4、在此基础上,光电复合带状光缆的结构较复杂,既有光纤带又有金属导体。光纤带由于其扁平的结构,抗拉性能和机械强度相对较差,特别是在承受纵向拉力或横向挤压力时,光纤带的机械应力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可能会增加光纤或电力线损伤的风险。特别是在复杂铺设环境中,光纤易因弯曲或拉伸过度而受损。
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带状光缆,通过优化散热单元设计、改进结构布局,解决了金属导体产生的热量对光纤带的不均匀影响,并提高了光缆的散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解决现有光电复合带状光缆在散热、热量传导不均、机械应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包括用于容纳电缆芯的内管体、用于支撑光缆层的外管体,设置在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散热单元,以及依次设置在光缆层外侧的阻水层和外保护层;
4、光缆层包括多个光纤带,多个光纤带在外管体外侧贴合设置并沿复合带状光缆的长度方向延伸;
5、散热单元包括多个呈中心放射状排列的散热体,散热体包括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以及粘贴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导热硅胶,第一散热片的一端与内管体固定,第二散热片的一端与外管体固定,散热体将散热单元分为多个散热通道;相邻两个光纤带之间的空隙区域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第一散热孔。
6、进一步的,外管体的内侧涂覆有隔热材料,导热硅胶在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之间非连续性粘贴。
7、进一步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距离。
8、进一步的,内管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散热体之间。
9、进一步的,外管体上还设置有多组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组成的散热槽,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平行设置,第一散热孔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光纤带设置在相邻两组散热槽的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
10、进一步的,多组散热槽在外管体上沿外管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使得多个光纤带在外管体上平行排列。
11、进一步的,光纤带的宽度与相邻两组散热槽之间的距离相配合,光纤带的厚度小于挡板的高度,光纤带由多根光纤通过树脂固化形成。
12、进一步的,电缆芯设置在复合带状光缆的中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导体、耐火层和绝缘层,绝缘层的外直径与内管体的内径相配合。
13、进一步的,阻水层包括设置在光缆层外侧的阻水包带,阻水包带的厚度为0.2mm,重叠率为20%。
14、进一步的,外保护层包括设置在阻水层表面的螺旋铠装层,以及在螺旋铠装层的外表面挤塑的高阻燃低烟无卤外护套层。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设置散热体,并使用导热硅胶连接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保证了热量的均匀传导,避免热量集中在某些区域引发局部过热。有效增强了散热单元的导热能力。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分别连接内管体和外管体,构建了多个散热通道,导热硅胶在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之间非连续性,形成第三散热孔,确保热量的循环流动,进一步提升了空气对流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光纤带的间隙区域设置第一散热孔避免对光纤带造成影响,防止局部过热,确保复合带状光缆在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
17、(2)本专利技术中散热体与内管体、外管体的连接,形成了坚固的支撑结构,不仅确保了光缆的整体稳固性,还提供了额外的抗机械应力能力,使光缆在承受拉力、弯曲等机械外力时不易损坏。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之间通过导热硅胶在若干点接触保持柔性连接,允许在光缆弯折时内外层弧形散热片之间产生微小相对滑动,从而分散弯曲应力,减少直接作用在外管体上的拉伸或压缩力。即可在光纤带和外部机械应力之间设置了一个“缓冲区”,减少了光纤带承受的应力集中,保护其免受过度弯曲和形变的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电缆芯的内管体、用于支撑光缆层的外管体,设置在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外管体之间的散热单元,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光缆层外侧的阻水层和外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的内侧涂覆有隔热材料,所述导热硅胶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非连续性粘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外管体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散热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上还设置有多组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组成的散热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光纤带设置在相邻两组散热槽的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带的宽度与相邻两组所述散热槽之间的距离相配合,所述光纤带的厚度小于所述挡板的高度,所述光纤带由多根光纤通过树脂固化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芯设置在所述复合带状光缆的中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导体、耐火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直径与所述内管体的内径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缆层外侧的阻水包带,所述阻水包带的厚度为0.2mm,重叠率为20%。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包括设置在所述阻水层表面的螺旋铠装层,以及在所述螺旋铠装层的外表面挤塑的高阻燃低烟无卤外护套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电缆芯的内管体、用于支撑光缆层的外管体,设置在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外管体之间的散热单元,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光缆层外侧的阻水层和外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的内侧涂覆有隔热材料,所述导热硅胶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非连续性粘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外管体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散热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带状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上还设置有多组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组成的散热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光纤带设置在相邻两组散热槽的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