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壳体及直流断路器。
技术介绍
1、直流电力系统中存在断开临界电流或者小电流,由于直流不像交流存在过零电流的特点,电弧不容易熄灭。
2、直流断路器的壳体内通常设置有灭弧通道,灭弧通道一端设置在触头接触区域、另一端临接灭弧组件,由于直流电力系统中,电弧不容易熄灭,从而容易导致外壳烧损,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爬电距离不够,严重甚至导致产品燃弧或产品直接烧毁。
3、如图8和图9所示,壳体由底座和盖体构成,灭弧通道通常由隔弧板构成顶壁和底壁,而侧壁通常是由底座和盖体上的凸筋构成,在灭弧通道临接灭弧组件安装区域的位置,底座和盖体分别设置有隔弧板限位筋211,用以对隔弧板进行限位,然而,该隔弧板限位筋211位于引弧通道内且临接灭弧组件,因此,该隔弧板限位筋211很容易烧损严重。
4、另外,由于需要对隔弧板进行定位,为适应定位结构,隔弧板的大小受到设计上的限制,导致灭弧通道的爬电距离相对来说也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的壳体及直流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断路器的壳体,包括:底座、盖体、第一隔弧板以及第二隔弧板,底座、盖体相对扣合形成断路器腔体,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相对间隔设置位于底座、盖体之间,所述底座、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盖体在断路器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
4、所述壳体设置有灭弧组件安
5、所述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相对间隔设置用以分别形成所述灭弧通道的底壁和顶壁;
6、所述第一隔弧板抵接所述灭弧组件安装位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延伸的第一凸沿,灭弧组件安装到所述灭弧组件安装位后,所述第一凸沿抵接到所述灭弧组件上;
7、所述第二隔弧板抵接所述灭弧组件安装位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延伸的第二凸沿,灭弧组件安装到所述灭弧组件安装位后,所述第二凸沿抵接到所述灭弧组件上。
8、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或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凸筋用以形成所述灭弧通道的下侧壁,所述下侧壁设置有通往壳体外部的缺口。
9、优选的,所述下侧壁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凸筋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二凸筋,所述缺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筋上的第一缺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筋上的第二缺口。
10、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凸筋用以形成所述灭弧通道的上侧壁,上侧壁包括底座上的第三凸筋和盖体上的第四凸筋。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弧板抵接所述第一凸筋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延伸的第五凸沿;所述第二隔弧板抵接所述第二凸筋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延伸的第六凸沿。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弧板抵接所述第三凸筋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延伸的第七凸沿;所述第二隔弧板抵接所述第四凸筋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延伸的第八凸沿。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弧板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侧边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延伸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凸沿、第一连接凸沿、第五凸沿、第二连接凸沿、第三连接凸沿以及第七凸沿,所述第五凸沿相对第一凸沿倾斜设置,所述第七凸沿呈l形与所述第三凸筋配合,所述第三连接凸沿呈圆弧形状,所述第一凸沿、第一连接凸沿、第五凸沿、第二连接凸沿、第三连接凸沿以及第七凸沿依次连接环绕所述第一底板的侧边使第一底板与所述底座之间且形成第一间隔槽;
14、所述第二隔弧板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侧边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延伸依次设有所述第二凸沿、第八凸沿、第四凸沿、第三凸沿、第六凸沿以及第四连接凸沿,所述第八凸沿呈l形与所述第四凸筋配合,第四凸沿与第三凸沿之间呈l形设置并与所述圆弧形的第三连接凸沿对应灭弧通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凸沿、第八凸沿、第四凸沿、第三凸沿、第六凸沿以及第四连接凸沿依次连接环绕所述第二底板的侧边使第二底板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槽。
1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灭弧组件安装位内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一凸沿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凸沿,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沿的高度;所述盖体的灭弧组件安装位内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二凸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凸沿,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沿的高度。
16、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之上,还设置有多条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沿相对垂直的多个第一限位凸筋,多个第一限位凸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限位面平齐并抵接在所述第一凸沿上,所述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一限位凸筋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凸沿的高度;
17、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之上,还设置有多条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凸沿相对垂直的多个第二限位凸筋,多个第二限位凸筋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限位面平齐并抵接在所述第二凸沿上,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凸筋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凸沿的高度。
18、优选的,所述底座对应灭弧通道的区域设置有由内侧对所述第一凸沿和第五凸沿进行定位的第五限位凸筋,第五限位凸筋位于第一间隔槽内对所述第一凸沿和第五凸沿进行定位;
19、所述盖体对应灭弧通道的区域设置有由内侧对所述第二凸沿和第六凸沿进行定位的第六限位凸筋,第六限位凸筋位于第二间隔槽内对所述第二凸沿和第六凸沿进行定位。
20、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弧板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底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
21、所述第二隔弧板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盖体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
22、优选的,所述第二隔弧板对应所述灭弧通道开口端一侧设置有第三凸沿和第四凸沿,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对第三凸沿、第四凸沿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凸筋和第四限位凸筋。
23、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触头系统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灭弧组件,所述壳体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直流断路器的壳体。
24、本技术的断路器的壳体,由于第一隔弧板抵接所述灭弧组件安装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沿,所述第二隔弧板抵接所述灭弧组件安装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沿,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可以直接抵接到灭弧组件上,二者之间不再有壳体结构的存在,从而避免了壳体结构在灭弧通道内受到烧蚀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保护壳体的安全性。
25、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内灭弧组件安装位对应所述第二凸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凸沿,所述底座内灭弧组件安装位对应所述第一凸沿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凸沿,对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的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进行限位,以使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的位置稳定,避免出现晃动或对灭弧组件产生过大的挤压力。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弧板对应所述灭弧通道开口端一侧设置有第三凸沿和第四凸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的壳体,包括:底座(110)、盖体(120)、第一隔弧板(130)以及第二隔弧板(140),底座(110)、盖体(120)相对扣合形成断路器腔体,第一隔弧板(130)、第二隔弧板(140)相对间隔设置位于底座(110)、盖体(120)之间,所述底座(110)、第一隔弧板(130)、第二隔弧板(140)、盖体(120)在断路器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灭弧组件安装位(150)和灭弧通道(160),所述灭弧通道(160)临接所灭弧组件安装位(150)设置,所述第一隔弧板(130)、第二隔弧板(140)相对间隔设置用以分别形成所述灭弧通道(160)的底壁和顶壁;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和/或所述盖体(120)上设置有凸筋用以形成所述灭弧通道(160)的下侧壁,所述下侧壁设置有通往壳体外部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壁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的第一凸筋(112)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120)上的第二凸筋(122),所述缺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和所述盖体(120)上设置有凸筋用以形成所述灭弧通道(160)的上侧壁,上侧壁包括底座(110)上的第三凸筋(117)和盖体(120)上的第四凸筋(1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抵接所述第一凸筋(112)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110)延伸的第五凸沿(135);所述第二隔弧板(140)抵接所述第二凸筋(122)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120)延伸的第六凸沿(1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抵接所述第三凸筋(117)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110)延伸的第七凸沿(137);所述第二隔弧板(140)抵接所述第四凸筋(127)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120)延伸的第八凸沿(14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包括第一底板(1300),所述第一底板的侧边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110)延伸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凸沿(131)、第一连接凸沿(1301)、第五凸沿(135)、第二连接凸沿(1302)、第三连接凸沿(1303)以及第七凸沿(137),所述第五凸沿(135)相对第一凸沿(131)倾斜设置,所述第七凸沿(137)呈L形与所述第三凸筋(117)配合,所述第三连接凸沿(1303)呈圆弧形状,所述第一凸沿(131)、第一连接凸沿(1301)、第五凸沿(135)、第二连接凸沿(1302)、第三连接凸沿(1303)以及第七凸沿(137)依次连接环绕所述第一底板(1300)的侧边使第一底板(1300)与所述底座(110)之间且形成第一间隔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的灭弧组件安装位(150)内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一凸沿(13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111)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凸沿(131),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沿(131)的高度;所述盖体(120)的灭弧组件安装位(150)内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二凸沿(14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121)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凸沿(141),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2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凸沿(141)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之上,还设置有多条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沿(131)相对垂直的多个第一限位凸筋(113),多个第一限位凸筋(113)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的限位面平齐并抵接在所述第一凸沿(131)上,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和第一限位凸筋(113)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凸沿(131)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对应灭弧通道(160)的区域设置有由内侧对所述第一凸沿(131)和第五凸沿(135)进行定位的第五限位凸筋(116),第五限位凸筋(116)位于第一间隔槽内对所述第一凸沿(131)和第五凸沿(135)进行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39),所述底座(1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39)的第一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壳体,包括:底座(110)、盖体(120)、第一隔弧板(130)以及第二隔弧板(140),底座(110)、盖体(120)相对扣合形成断路器腔体,第一隔弧板(130)、第二隔弧板(140)相对间隔设置位于底座(110)、盖体(120)之间,所述底座(110)、第一隔弧板(130)、第二隔弧板(140)、盖体(120)在断路器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灭弧组件安装位(150)和灭弧通道(160),所述灭弧通道(160)临接所灭弧组件安装位(150)设置,所述第一隔弧板(130)、第二隔弧板(140)相对间隔设置用以分别形成所述灭弧通道(160)的底壁和顶壁;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和/或所述盖体(120)上设置有凸筋用以形成所述灭弧通道(160)的下侧壁,所述下侧壁设置有通往壳体外部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壁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的第一凸筋(112)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120)上的第二凸筋(122),所述缺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筋(112)上的第一缺口(118)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筋(122)上的第二缺口(1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和所述盖体(120)上设置有凸筋用以形成所述灭弧通道(160)的上侧壁,上侧壁包括底座(110)上的第三凸筋(117)和盖体(120)上的第四凸筋(1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抵接所述第一凸筋(112)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110)延伸的第五凸沿(135);所述第二隔弧板(140)抵接所述第二凸筋(122)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120)延伸的第六凸沿(1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抵接所述第三凸筋(117)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110)延伸的第七凸沿(137);所述第二隔弧板(140)抵接所述第四凸筋(127)的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向盖体(120)延伸的第八凸沿(14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30)包括第一底板(1300),所述第一底板的侧边在厚度方向上向底座(110)延伸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凸沿(131)、第一连接凸沿(1301)、第五凸沿(135)、第二连接凸沿(1302)、第三连接凸沿(1303)以及第七凸沿(13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萱,葛伟骏,周长青,向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