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碳膜测试,特别涉及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碳膜pcb,是一种具有永久性导电涂层的印制板。这种板材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低电功率电子产品中,如电视、电话、电子琴等。碳膜pcb采用简单的丝网印刷工艺,可在单面印制板上添加一层或两层导电图形,这些导电图形不仅可以用作互连线,还能作为电阻器、按键开关触点和电磁屏蔽层。这种制造方法使得碳膜pcb适应多层布线,易于实现轻、薄的设计,且能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非常适应大批量生产。
2、碳膜电阻的阻值变化与其厚薄等物性密切相关。如果碳膜在某些区域磨损导致膜层变薄,其阻值会减小。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pcb表面碳膜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如机械摩擦、化学腐蚀或电学应力等。随着磨损的加剧,碳膜的阻值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超过设定的阈值,导致整个pcb板材失去效用。
3、为了评估生产批次中的碳膜在一般工况下的使用寿命,可以对一个碳膜的耐磨性进行单独测试。这种测试通常使用专门的测试装置来完成,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2220939400.9所公开的一种碳膜耐磨测试机,通过摩擦件的单直线往返运动摩擦,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条件来加速碳膜的磨损过程。
4、然而,这种传统的测试装置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单直线往返运动摩擦可能无法全面模拟碳膜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多方向、复杂路径的摩擦情况。这种简化的摩擦模式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性能之间存在偏差,从而降低了测试的准确性。而且,碳膜所承受的压强可能会因工作环境或使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无法进行压强调节的测
5、因此,仅通过摩擦件的单直线往返运动摩擦以及无法进行压强调节,会限制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上述两个缺陷,测试结果可能只能反映碳膜在特定、有限条件下的耐磨性能,而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其在各种实际工况下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通过测试结果进行预测和防范。
6、为此,本技术提出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如何实现在多方位返运动摩擦被测碳膜板的前提下,实现压强变量的可调化,并对此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2、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该装置的实施主要通过两个主要机构:测试机构2和检测机构4。首先,检测机构4通过有级钳固组件将被测碳膜板以长度、宽度或/和高度可调的方式牢固固定。这种设计确保了不同尺寸和规格的碳膜板都能被有效固定并进行测试。同时,检测机构4还配备了测试组件,用于实时检测被测碳膜板的阻值变化,从而准确捕捉碳膜在摩擦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3、测试机构2是装置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并联模组和摩擦组件。并联模组的设计允许摩擦组件以万向角度进行调节,这意味着摩擦组件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对被测碳膜板进行摩擦测试,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碳膜的耐磨性能。摩擦组件本身具有粗糙度可调的特性,这使得测试人员能够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摩擦表面的粗糙度,以模拟不同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摩擦条件。
4、在执行测试时,首先根据被测碳膜板的型号尺寸,利用检测机构4将其钳固,并将测试组件与被测碳膜板连接。然后,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摩擦组件的表面粗糙度,并使其在被测碳膜板表面进行往返摩擦。期间,并联模组可根据需要对摩擦组件进行万向角度调节,以改变摩擦的方位。同时,测试组件持续监测碳膜板的阻值变化,实时记录并分析数据。
5、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直线模组3,所述直线模组3用以驱动所述测试机构2靠近或远离所述被测碳膜板。直线模组3被集成到测试装置中,其主要功能是驱动测试机构2靠近或远离被测碳膜板。这种设计使得测试机构2能够根据需要精确地定位到被测碳膜板的特定位置,从而进行更精确的摩擦测试。同时,直线模组3和检测机构4采用分开布置的方式,使用时进行工位加载,这意味着测试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工位配置,以适应更大尺寸或更多尺寸型号的被测碳膜板。
6、在具体实施时,测试人员首先根据被测碳膜板的尺寸和型号,选择合适的工位加载方式,将直线模组3和检测机构4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然后,通过直线模组3驱动测试机构2移动到被测碳膜板的上方,调整摩擦组件的位置和角度,开始进行摩擦测试。这种灵活的工位加载方式不仅提高了测试装置的适用范围,还使得测试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7、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直线模组3主要由伺服电机301、滚珠丝杠302和移动台303组成。伺服电机301作为动力源,通过其精确的控制能力驱动滚珠丝杠302旋转。滚珠丝杠302是一种高效的传动元件,能够将伺服电机30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移动螺母(未在图例中明确标出,但为滚珠丝杠的标准组件)的直线运动。移动螺母则与移动台303相连接,因此当滚珠丝杠302工作时,移动台303会沿着直线模组3的轨道进行精确的直线移动。
8、测试机构2被安装在移动台303上,因此随着移动台303的移动,测试机构2也能够在直线模组3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被测碳膜板。这种设计不仅确保了测试机构2能够稳定、准确地移动到指定位置,而且还提高了整个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
9、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摩擦组件主要由机壳202、多个可拆卸式滑动配合于机壳202内的摩擦块203,以及安装在机壳202外的气缸201组成。每个摩擦块203面向被测碳膜板的一面都均匀开设了具有不同粗糙度的摩擦面,这使得单个摩擦块就能提供多种粗糙度的选择。
10、气缸201的活塞杆与摩擦块203相连接,通过气缸201的伸缩运动,可以推动摩擦块203在机壳202内滑动。这种设计不仅使得摩擦块203能够轻松调整到与被测碳膜板接触的位置,还能实现摩擦块203在特定粗糙度下的往返摩擦运动。
11、在执行测试时,气缸201首先调整选定的摩擦块203的摩擦面至被测碳膜板的位置。然后,气缸201进行循环推动,使摩擦块203当前的摩擦面在被测碳膜板表面进行进给往返摩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模拟出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摩擦环境,从而更全面地评估被测碳膜板的耐磨性能。
12、此外,该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案,即摩擦块203的摩擦面粗糙度一体化设计。在这种方案中,每个摩擦块203只具有一种粗糙度,但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可拆卸式更换。这种设计虽然牺牲了部分灵活性,但简化了摩擦块203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仍然能够满足多种粗糙度测试的需求。
13、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机壳202内部安装了一个读取计数传感器206,该传感器被配置为能够准确地检测和记录摩擦块203的进给往返次数。每当摩擦块203在气缸201的推动下进行一次完整的进给往返运动时,读取计数传感器206就会相应地增加计数。读取计数传感器206可以与测试装置的控制系统相连,实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机构(2)和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通过有级钳固组件以固定的长度、宽度或/和高度可调的形式,钳固被测碳膜板,并通过测试组件实时测试所述被测碳膜板的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模组(3),所述直线模组(3)用以驱动所述测试机构(2)靠近或远离所述被测碳膜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3)包括伺服电机(301)及其驱动的滚珠丝杠(302),所述滚珠丝杠(302)的移动螺母上安装有移动台(303),所述移动台(303)上搭载有所述测试机构(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机壳(202)及滑动配合于所述机壳(202)内的多个摩擦块(203),所述摩擦块(203)面向所述被测碳膜板的一面均匀开设有粗糙度不同的摩擦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02)内安装有用于所述摩擦块(203)进给往返次数的读取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模组包括至少三个伺服电缸(204),所述伺服电缸(204)的活塞杆通过万向节联轴器(205)万向铰接于和所述机壳(2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阵列式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滑槽的第一滑槽板(401)和第二滑槽板(4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槽板(403)一侧的万用表(404),还包括两个可拆卸式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板(403)上的导体贴片(405),所述导体贴片(405)接触于所述被测碳膜板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2)和检测机构(4)均安装于工作台(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机构(2)和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通过有级钳固组件以固定的长度、宽度或/和高度可调的形式,钳固被测碳膜板,并通过测试组件实时测试所述被测碳膜板的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模组(3),所述直线模组(3)用以驱动所述测试机构(2)靠近或远离所述被测碳膜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3)包括伺服电机(301)及其驱动的滚珠丝杠(302),所述滚珠丝杠(302)的移动螺母上安装有移动台(303),所述移动台(303)上搭载有所述测试机构(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机壳(202)及滑动配合于所述机壳(202)内的多个摩擦块(203),所述摩擦块(203)面向所述被测碳膜板的一面均匀开设有粗糙度不同的摩擦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膜耐磨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超,曾子清,许良,罗志云,徐良,郭红亮,李志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森格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