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螺旋藻发酵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螺旋藻发酵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171144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藻发酵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新鲜螺旋藻和糖进行混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水、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混合后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混合物;(c)向发酵混合物中加入康氏木酶发酵液和钩状木酶发酵液进行混合,即得所述螺旋藻发酵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JM1和BZ1菌株联合对螺旋藻进行发酵,再混合康氏木霉和钩状木霉调整发酵液后,使得制备得到的螺旋藻发缴费能够有效促进白菜、辣椒、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并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还能够缓解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旋藻发酵肥,具体涉及一种螺旋藻发酵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微藻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真核或原核微生物,其利用co2转化为油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微藻生长速率快,固碳速率高,固碳效率是一般陆生植物的10~50倍。微藻除固碳功能外,还可固氮,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类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酸、植物激素、胞外多糖、维生素和抗生素等,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积累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微藻分泌的生长素、赤霉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在植物发育、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果实品质和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微藻作为一种生物肥料,有着微量高效、对环境无危害的特点,是化学肥料的最佳替代品。另外,利用微藻与微生物混合发酵,制备具有藻菌双重作用的微生物肥料,是微生物肥料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应用微藻生物肥已成为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螺旋藻,颤藻科螺旋藻属一类经济微藻,是古老的低等螺旋藻属水生原核植物,适于高温碱性环境,生长周期短,光合效率高,在世界各地已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螺旋藻富含蛋白质、必需脂肪酸、β-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螺旋藻多糖和矿物质等,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和减肥等多种功效。前期企业在基地养殖中发现,螺旋藻养殖后的废弃水和经过发酵的螺旋藻液均对蔬菜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且经过喷施的土壤更为疏松,在此基础上,经过多种方法尝试和反复实验验证了利用螺旋藻发酵的生物肥能够明显促进农作物生长,这对改善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藻发酵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螺旋藻发酵肥可有效促进白菜、辣椒、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并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能够缓解土壤板结,疏松土壤。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所述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a)将新鲜螺旋藻和糖进行混匀,得到混合物;

5、(b)将混合物、水、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混合后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混合物,其中,jm1菌株为嗜乙醇假丝酵母菌(candida ethanolica),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4847,保藏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bz1菌株为嗜班图酒香酵母菌(brettanomyces custersianus),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2024846,保藏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

6、(c)向发酵混合物中加入康氏木酶发酵液和钩状木酶发酵液进行混合,即得所述螺旋藻发酵肥。

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对螺旋藻的养殖方法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养殖方法,比如透明塑料大棚下传统跑道式养殖。

8、优选地,在螺旋藻养殖中采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nahco3 15.0g/l、na2co3 5.00g/l、k2hpo4 0.50g/l、nano3 2.50g/l、k2so4 1.00g/l、nacl 1.00g/l、mgso4·7h2o 0.20g/l、cacl2·2h2o 0.20g/l、feso4·7h2o 0.01g/l;采用的水源可以为自来水,也可以为养殖基地周边的山泉水。

9、优选地,所述新鲜螺旋藻采收后进行冲洗2~3次并沥净水分。

10、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螺旋藻和糖的质量比为1∶(0.8~1.2)。

11、优选地,所述糖为红糖。

12、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混合物、水、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质量比为10∶(40~50)∶(1.8~2.2)∶(0.8~1.2)。

13、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分别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4、按照质量比为1∶(4~6),将去皮切块后的马铃薯与水进行混合蒸煮、过滤,收集滤液,再按照质量比为(4~6)∶1,将滤液与糖进行混匀、灭菌,然后,接种jm1菌株或bz1菌株后进行培养,即得jm1菌株扩大培养物或bz1菌株扩大培养物。

15、优选地,所述jm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od600为0.8~1,培养为在25℃、120rpm的恒温摇床上培养70~75h;

16、所述bz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od600为0.6~0.8,培养为在25℃、120rpm的恒温摇床上培养90~100h。

17、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发酵处理为桶装密封发酵,发酵温度为15~25℃下,发酵时间为4~6周,在发酵的第2~3周内间隔3~5d开盖一次,之后间隔5~7d开盖一次。

18、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发酵混合物、康氏木酶发酵液和钩状木酶发酵液的体积比为(8~12)∶1∶1。

19、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康氏木酶发酵液和钩状木酶发酵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20、将康氏木霉或钩状木霉在pda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至满版后,在培养平板上分别滴加10ml蒸馏水后用接种铲将菌丝刮下并与蒸馏水混匀打碎成菌悬液,将康氏木霉菌悬液和钩状木霉菌悬液分别接种于pdb培养基中,稀释调整到od600为0.15~0.18的康氏木霉菌悬液或钩状木霉菌悬液;再用pdb培养基稀释50倍后,然后在20~25℃、100~200rpm下恒温摇床培养100~150h,2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康氏木酶发酵液或钩状木酶发酵液。

2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螺旋藻发酵肥。

22、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螺旋藻发酵肥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23、优选地,所述农作物包括白菜、辣椒和玉米。

24、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农作物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在农作物表面喷施所述螺旋藻发酵肥。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6、本专利技术通过jm1和bz1菌株联合对螺旋藻进行发酵,再混合康氏木霉和钩状木霉调整发酵液后,使得制备得到的螺旋藻发酵液能够有效促进白菜、辣椒、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并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还能够缓解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专利技术螺旋藻肥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螺旋藻和糖的质量比为1∶(0.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混合物、水、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质量比为10∶(40~50)∶(1.8~2.2)∶(0.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分别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JM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OD600为0.8~1,培养为在25℃、120rpm的恒温摇床上培养70~7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发酵处理为桶装密封发酵,发酵温度为15~25℃下,发酵时间为4~6周,在发酵的第2~3周内间隔3~5d开盖搅拌均匀一次,之后间隔5~7d开盖搅拌均匀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发酵混合物、康氏木酶发酵液和钩状木酶发酵液的体积比为(8~12)∶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康氏木酶发酵液和钩状木酶发酵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螺旋藻发酵肥。

10.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螺旋藻发酵肥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螺旋藻和糖的质量比为1∶(0.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混合物、水、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质量比为10∶(40~50)∶(1.8~2.2)∶(0.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jm1菌株扩大培养物和bz1菌株扩大培养物分别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藻发酵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jm1菌株扩大培养物的od600为0.8~1,培养为在25℃、120rpm的恒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芳叶航刘龙楷叶茂宁悦彤许海肖福卫赵春会
申请(专利权)人: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卫生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