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1684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保护层由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电介体层上蒸镀基底膜后,通过在所述基底膜上涂敷结晶粒子糊剂而形成结晶粒子糊剂膜,然后,通过将所述结晶粒子糊剂膜加热而除去溶剂,使多个结晶粒子以遍及整个面而分布的方式附着,所述的结晶粒子糊剂是在属于含醚键的脂肪族醇系溶剂或者2元以上的醇系溶剂的任一溶剂中分散有多个包含金属氧化物的结晶粒子的糊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技术背景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由于可以实现高精细化、大画面 化,己经在65英寸级别的电视等中被商品化。近年来,PDP在与以往的 NTSC方式相比扫描线数为2倍以上的高清晰电视中的应用正在开展,同 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要求不含有铅成分的PDP。PDP基本上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由以下部分构成基于浮 法的硼硅酸钠系玻璃的玻璃基板,由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的条纹 状的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将显示电极覆盖而作为电容器 起作用的电介体层,在电介体层上形成的包含氧化镁(MgO)的保护层。 另一方面,背面板由以下部分构成玻璃基板,在该玻璃基板一个主面上 形成的条纹状的寻址电极,覆盖寻址电极的基底电介体层,在基底电介体 层上形成的隔壁,在各隔壁之间形成的分别进行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的 荧光体层。将前面板和背面板以其电极形成面侧相对的方式气密封,在由隔壁分 割成的放电空间内以400Torr 600Torr的压力封入Ne-Xe放电气体。对于 PDP而言,通过对显示电极选择性地施加显像信号电压而使其放电,基于 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各色荧光体层而使其发出红色、绿色、蓝色的光, 从而实现彩色图像显示(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8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前面板和 背面板,所述前面板中,以将基板上形成的显示电极覆盖的方式形成电介体层、且在所述电介体层上形成保护层;所述背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对配置以形成放电空间,并且在与显示电极相交叉的方向形成寻址电极,且设置有划分放电空间的隔壁。所述保护层按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所述电介体层上蒸镀基底膜,然后,通过在所述基底膜上涂敷结晶粒子糊剂而形成结晶粒子糊剂膜,所述结晶粒子糊剂是在属于含醚键的脂肪族醇系溶剂或者2元以上的醇系溶剂中的任一溶剂中分散有多个包含金属氧化物的结晶粒子的糊剂,然后,通过将结晶粒子糊剂膜加热而除去溶剂,使多个结晶粒子以遍及整个表面而分布的方式附着。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PDP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PDP的前面板的构成的剖面图。图3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PDP的保护层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说明图。图4是为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PDP的保护层中的凝集粒子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结晶粒子的阴极发光测定结果的特性图。图6是示出在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进行说明而进行的实验结果中,PDP中的电子释放特性和Vscn点灯电压的研究结果的特性图。图7是示出结晶粒子的粒径与电子释放特性的关系的特性图。图8是示出结晶粒子的粒径与隔壁破损的发生率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图9是示出在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PDP中,结晶粒子的粒度分布的一个例子的特性图。图IO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PDP制造方法中的保护层形成的步骤的步骤图。图11是示出改变使MgO的结晶粒子分散在糊剂中时使用的溶剂种类而对分散性进行研究的实验结果的图。符号说明1 PDP2前面板3前玻璃基板4扫描电极4a, 5a透明电极4b, 5b金属汇流电极5维持电极6 显示电极7黑条纹(遮光层)8电介体层9保护层10背面板11背面玻璃基板12寻址电极13基底电介体层14 隔壁15荧光体层16放电空间81第1电介体层82第2电介体层91 基底膜92凝集粒子92a结晶粒子具体实施方式在PDP中,在前面板的电介体层上形成的保护层具有保护电介体层免 受由放电引起的离子冲击、释放用于产生寻址放电的初期电子(initial electron)等功能。保护电介体层免受由放电引起的离子冲击对于防止放电 电压的上升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释放用于产生寻址放电的初期电子对防 止寻址放电错误有重要的作用,而寻址放电错误是图像闪烁的原因。为了使从保护层释放的初期电子的释放数增加从而降低图像的闪烁,可以进行例如在MgO添加Si、 AI等的尝试。近年来,电视的高精细化逐渐发展,市场上要求低成本、低耗电、高辉度的FullHD (全清晰度)(1920x1080像素逐行显示)PDP。由于来自保护层的电子释放特性决定PDP的画质,因此控制电子释放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技术问题而开展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具备高精细且高辉度的显示性能,且低耗电的PDP。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PDP,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PDP的结构的立体图。PDP的基本结构与一般的交流面放电型PDP相同。如图1所示,PDP1中,由前玻璃基板3等构成的前面板2与由背玻璃基板11等构成的背面板10对向配置,且其外周部被包含玻璃料等的密封材料气密封。在被密封了的PDP1内部的放电空间16中,以400Torr 600Torr的压力封入含有Ne和Xe等的放电气体。在前面板2的前玻璃基板3上,互相平行地分别配置多列显示电极6和黑条纹(遮光层)7,所述显示电极6是由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形成的一对带状的显示电极。在前玻璃基板3上以覆盖显示电极6和遮光层7的方式形成发挥作为电容器功能的电介体层8,进而在电介体层8的表面形成包含氧化镁(MgO)等的保护层9。另外,在背面板10的背玻璃基板11上,在与前面板2的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相正交的方向,互相平行地配置多个带状的寻址电极12,而基底电介体层13将寻址电极12被覆。进而,在寻址电极12之间的基底电介体层13上,形成有划分放电空间16的规定高度的隔壁14。在隔壁14之间的槽中以地址电极12为单位依次涂敷形成紫外线下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荧光体层15。在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与寻址电极12相交叉的位置形成放电单元(cell),具有沿着显示电极6方向排列的红色、绿色、蓝色的荧光体层15的放电单元成为用于彩色显示的像素。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PDP1的前面板2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以将图l上下反转的方式进行显示。如图2所示,在通过浮法等制造的前玻璃基板3上,将由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形成的显示电极6以及遮光层7图案化形成。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分别由包含铟锡氧 化物(ITO)、氧化锡(Sn02)等的透明电极4a、 5a,和在透明电极4a、 5a上形成的金属汇流电极4b、 5b构成。金属汇流电极4b、 5b用于赋予透 明电极4a、 5a长度方向以导电性,其由以银(Ag)材料为主成分的导电 性材料形成。电介体层8具有第1电介体层81和在第1电介体层81上形成的第2 电介体层82的至少2层的结构,所述第1电介体层81用于将在前玻璃基 板3上形成的这些透明电极4a、 5a和金属汇流电极4b、 5b以及遮光层7 覆盖而设置。进而,在第2电介体层82上形成保护层9。保护层9由在电 介体层8上形成的基底膜91、和在基底膜91上附着的凝集粒子92构成。接下来,对PDP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前玻璃基板3上形成 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和遮光层7。这些透明电极4a、 5a和金属汇流电 极4b、 5b采用光刻蚀法等图案化而形成。透明电极4a、 5a采用薄膜工序 (thin-film process)等来形成,而金属汇流电极4b、 5b通过将含银(Ag) 材料的糊剂在规定的温度进行烧结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前面板和背面板, 所述前面板中,以将形成于基板上的显示电极覆盖的方式形成电介体层,同时在所述电介体层上形成了保护层, 所述背面板与所述前面板对向配置以形成放电空间,且所 述背面板中,在与所述显示电极相交叉的方向形成寻址电极,且设置有划分所述放电空间的隔壁, 所述保护层按如下方式构成, 在所述电介体层上蒸镀基底膜后,通过在所述基底膜上涂敷结晶粒子糊剂而形成结晶粒子糊剂膜,然后,通过将所述结晶粒子糊 剂膜加热而除去溶剂,使多个所述结晶粒子以遍及整个面而分布的方式附着,所述结晶粒子糊剂是在属于具有醚键的脂肪族醇系溶剂或者2元以上的醇系溶剂中的任一溶剂中分散有多个包含金属氧化物的结晶粒子的糊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前雄一郎横田和弘石野真一郎坂元光洋沟上要河原崎秀司大江良尚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