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及制肥方法。
技术介绍
1、沙性土壤即砂性土或砂质土壤,指的是含砂土粒较多且具有一定粘性的土,主要由0.075~2毫米的颗粒组成,颗粒间无粘聚力,性质松散,无塑性,透水性极强。
2、沙性土壤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差和养分含量低的缺点,这些缺点会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旱和养分缺乏的困扰,生长速度缓慢,生长周期延长,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和作物的产量质量,需要采取改良措施,常见的改良措施是在沙性土壤内增施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3、专利cn115253854a公开了一种流体肥料增效剂的加工装置,能够使颗粒物料得到初步的研磨进入到罐体中,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混合效果,然而研磨板与出料板之间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在对颗粒物料进行研磨时,只能依次对最外围的颗粒物料进行研磨,研磨效率较低,且无法充分的对物料颗粒进行研磨。
4、目前现有技术中,在对淤泥进行搅拌,使淤泥与菌剂进行混合时,通常是使用搅拌杆对淤泥进行单方向旋转搅拌,通过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淤泥与菌剂混合,但是由于淤泥具有较强的粘性,单方向旋转搅拌无法充分地将淤泥打散,从而淤泥与菌剂混合的过程中,会出现团聚与结块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颗粒物料研磨效率低且研磨不充分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解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解决粉状菌剂粘附在下料板上,影响菌剂正常研磨的问题。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解决淤泥与菌剂混合的过程中,出现团聚与结块的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及制肥方法。
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及制肥方法,包括制备罐;进料斗,连接在制备罐上表面;进料管,斜向连接在制备罐上方;出料管,连接在制备罐下方;阀门,连接在出料管中部;制备罐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制备罐上方对应第一链轮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啮合有链条,第二链轮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电机;第一链轮中部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杆,往复丝杆下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位于制备罐内,第一连接杆下端部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外侧转动连接有下料板;制备罐中部对应往复丝杆的位置设置有立杆,立杆下端部连接在制备罐内部下方,立杆上方对应往复丝杆的位置连接有限位杆,往复丝杆、第一连接杆以及支撑环对应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第一链轮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位于往复丝杆外侧,第一套筒下端部转动连接在制备罐上方,下料板上表面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位于第一套筒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第二套筒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内,第二套筒外侧连接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定位杆,第一套筒内部对应定位杆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定位槽,定位杆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制备罐内部上方设置有研磨板。
7、优选的,第二链轮周长是第一链轮周长的四倍,往复丝杆的螺纹圈数为四圈,下料板与研磨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往复丝杆的长度。
8、优选的,第一套筒下端部外侧连接有挡板,挡板对应进料斗下端部的位置开设有下料口。
9、优选的,第二链轮下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下端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连接有推杆;第三连接杆外侧转动连接有套环,套环下方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侧连接有抬升块,连接块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下端部转动连接有抬升杆,抬升杆下端部连接有敲击块;制备罐对应抬升杆的位置连接有外壳,抬升杆外侧对应外壳内部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滑动连接在外壳内,挤压块与外壳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位于抬升杆外侧。
10、优选的,抬升杆对应外壳下方的伸出量等于四分之一往复丝杆的长度。
11、优选的,下料板下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下方连接有第四套筒,第四套筒滑动连接在立杆外侧,第四套筒下方外侧连接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第一搅拌杆。
12、优选的,第四套筒上方外侧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下方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下方啮合有第五锥齿轮,第四套筒上方外侧对应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的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u形板,第四锥齿轮通过轴承连接在u形板中部,第五锥齿轮通过轴承连接在u形板下方,u形板远离第四锥齿轮的一侧连接有滑杆,制备罐对应滑杆的位置开设有滑轨,滑杆滑动连接在滑轨内。
13、优选的,第五锥齿轮下方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五锥齿轮与第四连接杆中部对应第四套筒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第五锥齿轮与第四连接杆转动连接在第四套筒外侧,第四连接杆下方外侧连接有多个均匀布置的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均连接有刮板。
14、优选的,刮板对应第一搅拌杆的位置连接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之间交错布置。
15、优选的,制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将淤泥通过进料管加入到制备罐内;
17、s2:将菌剂加入到进料斗内;
18、s3:启动电机,使第二链轮带动第一链轮转动;
19、s4:菌剂通过下料口落到下料板上方;
20、s5:下料板配合研磨板将菌剂研磨成粉状,粉状菌剂通过下料板的下料孔落到制备罐的下方;
21、s6:敲击块对下料板进行敲击,将粘附在下料板上的粉状菌剂敲下,并将堆叠的菌剂敲散;
22、s7:通过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交错转动以及往复上下移动对淤泥与菌剂进行均匀充分地混合;
23、s8:肥料制备完成,开启阀门对肥料进行收集。
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5、本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电机使第二链轮转动,在链条的配合下,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同步转动,第二链轮转动在立杆与限位杆的配合下,使往复丝杆进行往复升降,往复丝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支撑环的配合,使下料板同步升降,下料板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配合下,在升降的同时能够实现转动,从而在下料板上升到靠近研磨板的位置时,可以将菌剂充分地研磨成粉状,提高了研磨效率。
26、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套筒转动时,挡板会同步进行转动,挡板转动带动下料口转动,在下料口与进料斗的下方对应时,下料斗内的部分菌剂会掉落到下料板上,下料板转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菌剂均匀地散落到下料板地不同位置,在下料口转动至远离进料斗的位置时,挡板将下料斗的下方挡住,下料斗内的菌剂无法下落,实现了定时下料的目的,只需要将菌剂加入到进料斗即可,减少了操作步骤。
27、本专利技术第二链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连接杆同步转动,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配合下,带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包括制备罐(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轮(21)周长是第一链轮(2)周长的四倍,往复丝杆(23)的螺纹圈数为四圈,下料板(25)与研磨板(26)之间的距离等于往复丝杆(23)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3)下端部外侧连接有挡板(4),挡板(4)对应进料斗(11)下端部的位置开设有下料口(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轮(21)下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下端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1),第一锥齿轮(501)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2)远离第二连接杆(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503),第三连接杆(503)远离第二锥齿轮(502)的一端连接有推杆(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杆(551)对应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25)下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三套筒(6),第三套筒(6)下方连接有第四套筒(61),第四套筒(61)滑动连接在立杆(24)外侧,第四套筒(61)下方外侧连接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第一搅拌杆(6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套筒(61)上方外侧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2),第三锥齿轮(62)下方啮合有第四锥齿轮(64),第四锥齿轮(64)下方啮合有第五锥齿轮(65),第四套筒(61)上方外侧对应第四锥齿轮(64)与第五锥齿轮(65)的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U形板(63),第四锥齿轮(64)通过轴承连接在U形板(63)中部,第五锥齿轮(65)通过轴承连接在U形板(63)下方,U形板(63)远离第四锥齿轮(64)的一侧连接有滑杆(621),制备罐(1)对应滑杆(621)的位置开设有滑轨(622),滑杆(621)滑动连接在滑轨(6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锥齿轮(65)下方连接有第四连接杆(66),第五锥齿轮(65)与第四连接杆(66)中部对应第四套筒(6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661),第五锥齿轮(65)与第四连接杆(66)转动连接在第四套筒(61)外侧,第四连接杆(66)下方外侧连接有多个均匀布置的支撑杆(662),支撑杆(662)远离第四连接杆(66)的一端均连接有刮板(66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663)对应第一搅拌杆(611)的位置连接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第二搅拌杆(664),第一搅拌杆(611)与第二搅拌杆(664)之间交错布置。
10.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制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包括制备罐(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轮(21)周长是第一链轮(2)周长的四倍,往复丝杆(23)的螺纹圈数为四圈,下料板(25)与研磨板(26)之间的距离等于往复丝杆(23)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3)下端部外侧连接有挡板(4),挡板(4)对应进料斗(11)下端部的位置开设有下料口(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轮(21)下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下端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1),第一锥齿轮(501)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2)远离第二连接杆(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503),第三连接杆(503)远离第二锥齿轮(502)的一端连接有推杆(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杆(551)对应外壳(553)下方的伸出量等于四分之一往复丝杆(23)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沙性土壤养分增效肥料的制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25)下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三套筒(6),第三套筒(6)下方连接有第四套筒(61),第四套筒(61)滑动连接在立杆(24)外侧,第四套筒(61)下方外侧连接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第一搅拌杆(6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万水霞,程益涵,武际,李帆,张文才,吴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