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6123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包括压电上盖,所述压电上盖下端设置有惯容系统,所述惯容系统下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所述压电上盖与第二永磁体之间通过弹性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级耗能可灵活应对外界不同作用力对建筑物造成的振动,能耗效果显著,其中压电上盖形成一级耗能,惯容系统及弹性系统形成二级耗能,惯容系统与第二永磁体形成三级耗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通过弹性系统及惯容系统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作用力协同自主复位,提高了减隔振器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能减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物隔振技术作为控制地铁环境振动的有效手段,已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升在地铁振动影响下建筑物的舒适性与抗震安全性,国内外学者陆续研究并开发出隔振支座和隔振器等产品,且这些产品已获得诸多应用。然而,目前的这些隔振支座及产品仅能降低列车运行时对地铁上盖建筑或轨道交通沿线建筑物产生的振动,对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外力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却无法实现有效的减震。因此,当下急需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能够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对建筑物起到消能减隔振的作用。

2、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具有自复位、轻质、减振频带宽、鲁棒性好和高静低动的特点,在建筑结构、交通车站、航站楼、地铁上盖结构的消能减隔振方面有良好的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包括压电上盖,所述压电上盖下端设置有惯容系统,所述惯容系统下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所述压电上盖与第二永磁体之间通过弹性系统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压电上盖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顶板与压电片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压电上盖下端与短杆固定连接,所述惯容系统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上端套在短杆上,下端套在滚珠丝杠的上端,所述滚珠丝杠的下端与第二永磁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外部套有与其同轴的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同极相对。

6、进一步地,第二永磁体内装有磁流变液体。

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下端与第二永磁体连接,支架的上端与压电上盖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压电片与壳体底板之间填充有电流变液体。

9、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石墨套筒。

10、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记忆合金弹簧。

11、进一步地,所述惯容系统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系统。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由横杆和斜杆组成,所述横杆一端与第二永磁体连接,另一端与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斜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与弹簧连接,所述横杆与斜杆连接形成的夹角为120°~160°。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通过多级耗能可灵活应对外界不同作用力对建筑物造成的振动,能耗效果显著,其中压电上盖形成一级耗能,惯容系统及弹性系统形成二级耗能,惯容系统与第二永磁体形成三级耗能;

15、(2)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为被动型,可避免主动、半主动装置在振动较大下因断绝电源提供而失效的情况,故其适用范围广泛;

16、(3)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通过弹性系统及惯容系统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作用力协同自主复位,提高了减隔振器的利用率;

17、(4)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中设置的惯容系统在不增大装置物理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惯性力,相比传统的减隔振器,具有更轻质的优势;

18、(5)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惯容系统与第二永磁体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负刚度磁弹簧自复位系统,具有高静低动的优点,起到能量耗散的作用;

19、(6)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惯容系统及弹性系统构成nes非线性能量肼,使得减隔振器低高频均适用,减振频带宽、鲁棒性好;

20、(7)本专利技术自复位减隔振器在保证耗能高效的同时组装简洁,便于扩大生产和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上盖,所述压电上盖下端设置有惯容系统,所述惯容系统下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6),所述压电上盖与第二永磁体(6)之间通过弹性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上盖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顶板与压电片(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上盖下端与短杆(11)固定连接,所述惯容系统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上端套在短杆(11)上,下端套在滚珠丝杠(4)的上端,所述滚珠丝杠(4)的下端与第二永磁体(6)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的外部套有与其同轴的第一永磁体(5),所述第一永磁体(5)与第二永磁体(6)同极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永磁体(6)内装有磁流变液体(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系统包括支架(8),所述支架(8)下端与第二永磁体(6)连接,支架(8)的上端与压电上盖之间通过弹簧(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与壳体底板之间填充有电流变液体(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为石墨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为记忆合金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惯容系统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由横杆和斜杆组成,所述横杆一端与第二永磁体(6)连接,另一端与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斜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与弹簧(7)连接,所述横杆与斜杆连接形成的夹角为120°~16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上盖,所述压电上盖下端设置有惯容系统,所述惯容系统下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6),所述压电上盖与第二永磁体(6)之间通过弹性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上盖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顶板与压电片(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上盖下端与短杆(11)固定连接,所述惯容系统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上端套在短杆(11)上,下端套在滚珠丝杠(4)的上端,所述滚珠丝杠(4)的下端与第二永磁体(6)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的外部套有与其同轴的第一永磁体(5),所述第一永磁体(5)与第二永磁体(6)同极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永磁体(6)内装有磁流变液体(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博李雨欣凌兴伟韦晓羽夏丹蕙肖亦菲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