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16018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31
本公开涉及核壳纳米颗粒,其每个包括包含Nb和NbS<subgt;2</subgt;的核,优选NbS<subgt;2</subgt;;以及式NbS<subgt;x</subgt;O<subgt;y</subgt;·zH<subgt;2</subgt;O的壳,其中x为0至5的数字;y为0至3的数字;并且z为0至10的数字。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合成核壳纳米颗粒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大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电池中的阳极的核壳纳米颗粒和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截至2021年,阳极材料的市场规模高于500亿美元。对用于构建能量密集型电池的高容量阳极材料的研究导致了硅和li金属的使用。预计采用与硅或li金属主导阳极配对的锂镍锰钴氧化物(nmc)和锂镍钴铝氧化物(nca)阴极的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至多50%,从而在不到十年内将$/kwh成本降低30-40%。大多数现有的li离子电池使用常规的阳极材料,如石墨(嵌入反应),其通常作为天然和合成石墨的混合物使用。石墨提供了330mah/g的比容量,但存在各种问题,如枝晶形成和li金属电镀,这会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和安全问题。

2、当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如li金属)用作阳极时,其会经历电镀/剥离反应,而阴极会经历嵌入/脱嵌反应(如在插入化合物如linimncoo2、limn2o4、licoo2等的情况下)或转化反应,如硫阴极。大多数固态和li-s电池使用li金属作为阳极,并且因此,大多数研究和初创企业涉及解决与之相关的关键问题,如不可逆容量损失、枝晶形成、基于阳极的电池阻抗、稳定性等。

3、与石墨不同,硅不使用嵌入机制来存储锂离子。相反,它通过“转化”机制运行,其中硅和锂原子形成电化学合金,在充电-放电循环期间断裂和恢复化学键。转化名称来自从一种结构转化或转换为另一种结构。转化反应中形成的键强得多(它们可以存储更多能量的原因)。然而,这些键更难以可重复的方式形成和断裂而没有长期损害。实现硅阳极循环能力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尽管发展历史悠久(1953年至今),但还没有硅阳极完全替代石墨的高容量商业li离子电池。目前全球生产的阳极材料中约1%是基于硅的。少量的硅被用作基于石墨的电池的添加剂。松下/特斯拉电池含有约5%的与石墨共混的氧化硅形式的硅。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当它在充电过程期间与锂发生反应时会膨胀300%,而在放电期间同样会收缩300%。相比之下,石墨在充电和放电时会膨胀和收缩约7%。这种胀大会引起像颗粒粉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损坏和捕获锂的副反应之类的问题,其阻止了硅替代石墨。电池和电池材料制造商将3-5%的硅混入石墨中制成阳极并克服这一挑战。该解决方案使能量密度提高约10-20%。添加更多硅将大大缩短任何实际应用的循环寿命。

4、纯硅阳极通常无法实现超过约100次的完整充电放电循环,并且无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大规模复制。

5、鉴于当前电动载具的发展趋势,需要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更好的充电放电循环、电池寿命和/或减少的重量的电池。

6、希望克服或改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其包含:

2、a)包含nb和nbs2的核,优选nbs2,以及

3、b)式(i)的壳:

4、nbsxoy·zh2o(i)

5、其中

6、x是0至5的数字;

7、y是0至3的数字;并且

8、z是0至10的数字。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y和z是整数。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核壳纳米颗粒的粒度为约10nm至约10000nm。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核壳纳米颗粒的壳厚度为约5nm至约900nm。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核壳纳米颗粒是锂化的。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其包括:

14、a)基材;和

15、b)与基材接触的如本文公开的核壳纳米颗粒;

16、其中基材选自石墨、石墨烯、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合金,以及包括碳、金属、金属间合金和合金以及任选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集电体。

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核壳纳米颗粒分散在基材内。

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基材上形成。

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涂层的特征在于厚度为约10nm至约500μm。

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基材上形成时,基材是li金属。

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基材上形成时,基材为碳纸,并且涂层的特征在于核壳纳米颗粒: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8:1:1。

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基材上形成时,基材为cu箔,并且涂层的特征在于核壳纳米颗粒: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9:0.5:0.5。

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基材上形成时,基材为碳纸,并且涂层的特征在于核壳纳米颗粒:石墨烯: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2:6:1:1。

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复合材料的特征在于电导率为li金属的至少约100倍。

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阳极,其中阳极包括如本文公开的核壳纳米颗粒。

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池的特征在于在约0.01v至约2.8v的电压范围内,最小容量为至少约800mah/g。

2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池的特征在于稳定的比容量为约1,000mah/g至约5,000mah/g。

2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池的特征在于20次循环后的循环放电比稳定性为至少45mah/g。

2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池的特征在于中值电压为li金属的至多约1/10。

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池的特征在于循环稳定性为至少300次循环。

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成如本文公开的核壳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32、a)在惰性条件下使硫蒸气通过nb金属纳米颗粒;和

33、b)使步骤(a)的纳米颗粒氧化并水合以形成核壳纳米颗粒。

3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惰性条件是恒定的惰性气体流。

3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惰性气体选自氩气、氮气或其组合。

3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a)在约900℃至约1200℃下进行。

3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b)通过将步骤(a)的纳米颗粒暴露于空气进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x、y和z是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的粒度为约10nm至约10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核壳纳米颗粒的壳厚度为约5nm至约9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是锂化的。

6.一种复合材料,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分散在所述基材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厚度为约10nm至约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Li金属。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碳纸,且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8:1:1。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Cu箔,且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9:0.5:0.5。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碳纸,且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石墨烯: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2:6:1:1。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的特征在于电导率为Li金属的至少约100倍。

15.一种电池,其包括阳极,其中所述阳极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在约0.01V至约2.8V的电压范围内,最小容量为至少约800mAh/g。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稳定的比容量为约1,000mAh/g至约5,000mAh/g。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20次循环之后的循环放电比稳定性为至少45mAh/g。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中值电压为Li金属的至多约1/10。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循环稳定性为至少300次循环。

21.合成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惰性条件是恒定的惰性气体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氩气、氮气或其组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在约900℃至约1200℃下进行。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通过将步骤(a)的纳米颗粒暴露于空气进行。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x、y和z是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的粒度为约10nm至约10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核壳纳米颗粒的壳厚度为约5nm至约9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是锂化的。

6.一种复合材料,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分散在所述基材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厚度为约10nm至约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li金属。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碳纸,且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8:1:1。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cu箔,且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纳米颗粒:碳黑:粘合剂的比为约9:0.5:0.5。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所述核壳纳米颗粒作为涂层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时,所述基材为碳纸,且所述涂层的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纳米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韦克·奈尔塞尔吉奥·格拉涅罗·埃切弗里加雷安东尼奥·埃利奥·德·卡斯特罗·内托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国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