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5660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8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插壳,所述定位插壳具有一嵌入端和一插接端,所述嵌入端用于嵌入连接正极五金片,所述插接端用于插接封堵电池外壳的开放端;所述插接端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定位插壳上开设的一TYPE‑C定位孔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PCB组件与PCB组件上的TYPE‑C母座;所述TYPE‑C定位孔用于对TYPE‑C母座一端进行插接定位。所述TYPE‑C定位孔用于对TYPE‑C母座一端进行插接定位,从而实现对PCB组件及TYPE‑C母座的定位固定,定位精准性好、定位快捷,便于快速装配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1、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可配合充电器充电后使用。充电电池的好处是可循环使用,经济,环保。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充电循环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可充电的1.5v锂离子电池就是其中一种传统1.5v电池的替代产品。

3、目前市面上可充电的1.5v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小型设备及仪器仪表工具供电,比如烟雾报警器,万用表,话筒,玩具等,基本采用钢壳圆柱电芯。但钢壳圆柱电芯的缺点是在短路的情况下容易燃爆,而聚合物电芯采用软包设计,在短路的情况下不容易燃爆,产品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由于聚合物电芯采用软包设计,在结构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位结构来定位正极五金及type-c母座组件,所以产品设计上必须要构造一个定位结构对正极五金及type-c母座组件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插壳,所述定位插壳具有一嵌入端和一插接端,所述嵌入端用于嵌入连接正极五金片,所述插接端用于插接封堵电池外壳的开放端;所述插接端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定位插壳上开设的一type-c定位孔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pcb组件与pcb组件上的type-c母座;所述type-c定位孔用于对type-c母座一端进行插接定位。

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壳为圆柱形壳体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壳的嵌入端为第一壳体,所述定位插壳的插接端为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外径大于第二壳体的外径,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阶梯圆柱面。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侧部设有对准块,对准块与电池外壳上的对准槽卡接配合。

7、进一步地,所述对准块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的一端端面上。

8、进一步地,所述对准块与电池外壳对准槽卡接的一端为弧形凸块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type-c定位孔的插接方向与定位插壳的轴线垂直交错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弹性件,以对嵌入端嵌入的正极五金片的接触部顶压,使正极五金片的接触部与容纳腔内pcb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壳为塑料结构。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本技术的定位插壳具有一嵌入端和一插接端,所述嵌入端用于嵌入连接正极五金片,从而实现对正极五金片的精准定位固定,所述插接端用于插接封堵电池外壳的开放端,便于与电池外壳的连接安装;所述插接端的容纳腔用于容纳pcb组件与pcb组件上的type-c母座,且所述type-c定位孔用于对type-c母座一端进行插接定位,从而实现对pcb组件及type-c母座的定位固定,定位精准性好、定位快捷,便于快速装配生产。

1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插壳(1),所述定位插壳(1)具有一嵌入端和一插接端,所述嵌入端用于嵌入连接正极五金片(5),所述插接端用于插接封堵电池外壳的开放端;所述插接端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定位插壳(1)上开设的一TYPE-C定位孔(2)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PCB组件(3)与PCB组件(3)上的TYPE-C母座(4);所述TYPE-C定位孔(2)用于对TYPE-C母座(4)一端进行插接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壳(1)为圆柱形壳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壳(1)的嵌入端为第一壳体(101),所述定位插壳(1)的插接端为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的外径大于第二壳体(102)的外径,第二壳体(102)和第一壳体(101)之间形成阶梯圆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1)侧部设有对准块(103),对准块(103)与电池外壳上的对准槽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块(103)位于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连接的一端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块(103)与电池外壳对准槽卡接的一端为弧形凸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定位孔(2)的插接方向与定位插壳(1)的轴线垂直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弹性件,以对嵌入端嵌入的正极五金片(5)的接触部顶压,使正极五金片(5)的接触部与容纳腔内PCB组件(3)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壳(1)为塑料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在容纳腔内的限位部件,以通过限位部件插接在PCB组件(3)的电路板的横孔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插壳(1),所述定位插壳(1)具有一嵌入端和一插接端,所述嵌入端用于嵌入连接正极五金片(5),所述插接端用于插接封堵电池外壳的开放端;所述插接端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定位插壳(1)上开设的一type-c定位孔(2)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pcb组件(3)与pcb组件(3)上的type-c母座(4);所述type-c定位孔(2)用于对type-c母座(4)一端进行插接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壳(1)为圆柱形壳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壳(1)的嵌入端为第一壳体(101),所述定位插壳(1)的插接端为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的外径大于第二壳体(102)的外径,第二壳体(102)和第一壳体(101)之间形成阶梯圆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用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1)侧部设有对准块(103),对准块(10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邱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科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