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路隧道防渗透,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
技术介绍
1、公路隧道防水渗透是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隧道结构、提高使用寿命以及确保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一旦隧道出现渗漏水,将直接影响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以及使用安全,可能导致隧道内部设施损坏、路面湿滑影响行车安全等问题。因此,在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防水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2、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6379666u、授权公告日为2022.04.26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渗透单元;在隧道主体中出现裂缝时,渗水需要通过防渗透单元再进入隧道通道中,通过第一防水隔离层第二防水阻断层和第三防水隔离层提供多重防护以阻挡水流的渗透,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裂纹时,渗水进入第一防水隔离层、第二防水阻断层和第三防水隔离层之间的间隙与封堵层接触,封堵层遇水固化将裂缝封堵,通过第一防水卷材和第二防水隔层将封堵层划分为多段,也能够将裂缝处周边渗水再次封堵,以提升隧道主体的整体防渗水效果,使隧道主体的内部更加安全。但是,该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中,隧道内的防渗透仅能在隧道顶端内做防水,且防水材料两侧为混凝土层,由于混凝土层较为厚重,对防水材料会造成挤压破坏,影响防水效果;其次,隧道顶端内仅做了一层防水,如遇到漏水则不易进行内部修复,且不好判断漏水位置,而且如若隧道内漏水,由于漏水点漏出的水无法及时排出,会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增大其他部位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本专利技术可提高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从而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并可及时发现漏水问题,防止漏水情况恶化。
2、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包括公路隧道主体,所述公路隧道主体内开设有隧道,所述隧道上方设置有防渗透组件;所述防渗透组件包括混凝土加固层,所述混凝土加固层与所述隧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内沿其径向等间距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一端位于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外,所述支撑钢板远离所述混凝土加固层的一端两侧设置有预制混凝土层,若干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形成与所述混凝土加固层相适配的弧形隧道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层与所述混凝土加固层之间形成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之间设置有防水材料;
3、所述支撑钢板上位于所述隔离层内的部分沿着所述隧道方向等间距贯穿开设有若干引流槽,所述支撑钢板位于隧道内的一端内设置有警报组件,用于判断漏水位置,所述防渗透组件的两侧底端对称开设有与所述隔离层相连通的排水孔。
4、优选的,所述防水材料包括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均匀涂抹于所述混凝土加固层的下侧壁上,所述防水涂层上铺设有第一防水卷材,预制混凝土层与混凝土加固层相对的一侧表面上铺设有第二防水卷材。
5、优选的,所述防水涂层采用渗透型防水剂材料,用于渗透进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内形成不溶性的晶体。
6、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加固层内部采用波浪式钢结构进行加固,用于增加所述混凝土加固层的支撑性。
7、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板两侧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层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支撑钢板与两侧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形成的缝隙之间填充有密封和防水材料。
8、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上表面与所述引流槽的底端相齐平。
9、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板上与所述引流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漏水孔,相邻两个支撑钢板上位置对应的漏水孔的中心线共圆,且所述引流槽与所述漏水孔形成三角形结构。
10、优选的,相邻两个支撑钢板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预制混凝土层形成一个检测单元,所述支撑钢板内位于所述漏水孔处沿隧道的径向贯穿开设有蓄水孔,所述警报组件密封设置在蓄水孔离漏水孔的一端。
11、优选的,所述警报组件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在所述蓄水孔远离所述漏水孔的一端内,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漏水孔的一端内固设有警报灯,所述警报灯暴露于所述隧道内,所述警报灯位于所述安装筒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纽扣电池,所述警报灯的一极与所述纽扣电池的一极相贴合且电性连接,所述警报灯位于所述安装筒内的一端侧面设置有电性连接弹片,所述电性连接弹片一端与所述警报灯的另一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呈弧形结构位于所述纽扣电池的另一极正上方,所述电性连接弹片与所述纽扣电池的另一极相贴合后,所述警报灯发光。
12、优选的,所述电性连接弹片可弯折且具有一定弹性,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警报灯的一端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位于所述安装筒内的一端位于所述电性连接弹片正上方,且与所述电性连接弹片相贴合,所述按压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筒外形成挤压部,所述安装筒外套设有防水橡胶伸缩套,所述防水橡胶伸缩套的顶端内壁与所述按压杆的挤压部相贴合,用于对所述安装筒进行密封。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4、1、该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中,通过设置混凝土加固层与内置波浪式钢结构的支撑钢板相结合,增强了隧道的支撑性,有效地分散了隧道内壁对防水材料的压力,避免了防水材料因挤压而损坏,有利于保护防水材料,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
15、2、该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中,通过在支撑钢板两侧安装可拆卸的预制混凝土层,形成了与隧道内壁相适配的弧形结构,计便于在需要时对预制混凝土层进行拆卸和更换,为隧道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便于维护的特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问题,防止漏水情况恶化;
16、3、该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中,通过隔离层与多重防水材料的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层与混凝土加固层之间形成隔离层,并在隔离层上下两侧设置防水材料,多重防水材料的设置提高了隧道的防水性能,有利于增强隧道的防水能力,减少漏水风险;
17、4、该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中,通过引流槽与警报组件的结合,在支撑钢板上设置引流槽和漏水孔,将积水引导至排水孔排出,避免了积水的积压,同时,在蓄水孔内设置警报组件,当积水达到一定程度时触发警报灯发光,便于及时发现漏水位置,提高了漏水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快速定位漏水点,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包括公路隧道主体(1),所述公路隧道主体(1)内开设有隧道,所述隧道上方设置有防渗透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包括防水涂层(9),所述防水涂层(9)均匀涂抹于混凝土加固层(4)的下侧壁上,所述防水涂层(9)上铺设有第一防水卷材(10),所述预制混凝土层(5)与混凝土加固层(4)相对的一侧表面上铺设有第二防水卷材(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层(9)采用渗透型防水剂材料,用于渗透进混凝土加固层(4)内形成不溶性的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加固层(4)内部采用波浪式钢结构进行加固,用于增加混凝土加固层(4)的支撑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板(6)两侧的预制混凝土层(5)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支撑钢板(6)与两侧预制混凝土层(5)形成的缝隙之间填充有密封和防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隧道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板(6)上与引流槽(8)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漏水孔(12),相邻两个支撑钢板(6)上位置对应的漏水孔(12)的中心线共圆,且引流槽(8)与漏水孔(12)形成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支撑钢板(6)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预制混凝土层(5)形成一个检测单元,所述支撑钢板(6)内位于漏水孔(12)处沿隧道的径向贯穿开设有蓄水孔(13),所述警报组件(14)密封设置在蓄水孔(13)远离漏水孔(12)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组件(14)包括安装筒(142),所述安装筒(142)固定连接在蓄水孔(13)远离漏水孔(12)的一端内,所述安装筒(142)远离漏水孔(12)的一端内固设有警报灯(141),所述警报灯(141)暴露于隧道内,所述警报灯(141)位于安装筒(142)内的一端上设置有纽扣电池(143),所述警报灯(141)的一极与纽扣电池(143)的一极相贴合且电性连接,所述警报灯(141)位于安装筒(142)内的一端侧面设置有电性连接弹片(144),所述电性连接弹片(144)一端与警报灯(141)的另一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呈弧形结构位于纽扣电池(143)的另一极正上方,所述电性连接弹片(144)与纽扣电池(143)的另一极相贴合后,所述警报灯(141)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弹片(144)可弯折且具有一定弹性,所述安装筒(142)远离警报灯(141)的一端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杆(145),所述按压杆(145)位于安装筒(142)内的一端位于电性连接弹片(144)正上方且与电性连接弹片(144)相贴合,所述按压杆(145)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筒(142)外形成挤压部,所述安装筒(142)外套设有防水橡胶伸缩套(146),所述防水橡胶伸缩套(146)的顶端内壁与按压杆(145)的挤压部相贴合,用于对安装筒(142)进行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包括公路隧道主体(1),所述公路隧道主体(1)内开设有隧道,所述隧道上方设置有防渗透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包括防水涂层(9),所述防水涂层(9)均匀涂抹于混凝土加固层(4)的下侧壁上,所述防水涂层(9)上铺设有第一防水卷材(10),所述预制混凝土层(5)与混凝土加固层(4)相对的一侧表面上铺设有第二防水卷材(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层(9)采用渗透型防水剂材料,用于渗透进混凝土加固层(4)内形成不溶性的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加固层(4)内部采用波浪式钢结构进行加固,用于增加混凝土加固层(4)的支撑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板(6)两侧的预制混凝土层(5)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支撑钢板(6)与两侧预制混凝土层(5)形成的缝隙之间填充有密封和防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11)的上表面与引流槽(8)的底端相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板(6)上与引流槽(8)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漏水孔(12),相邻两个支撑钢板(6)上位置对应的漏水孔(12)的中心线共圆,且引流槽(8)与漏水孔(12)形成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隧道防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支撑钢板(6)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预制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滨,黄洁,侯杰,刘光,赵玉霞,周凯,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