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军专利>正文

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541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间隙吹弧装置,涉及电力防护技术领域,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上安装有放电极a,所述第二导电板上安装有放电极b,所述放电极a和所述放电极b之间形成放电通道,引导雷电电流通过,本技术,通过结合放电极的间隙放电作用和吹弧效应,实现对雷电电流的有效引导和熄灭,从而提高避雷器、线路和变压器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防护,尤其涉及一种间隙吹弧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雷电防护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避雷器在雷电冲击下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电流压力,长期运行容易导致设备老化、损坏,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雷电防护装置,以提高避雷器、线路和变压器的保护效果,成为当前电力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间隙吹弧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上安装有放电极a,所述第二导电板上安装有放电极b,所述放电极a和所述放电极b之间形成放电通道,引导雷电电流通过,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将绝缘体安装于避雷器上。

4、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放电极a和所述放电极b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孔。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均选用合金铝材料。

6、进一步的,所述放电极a与所述放电极b之间的距离为40mm-50mm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绝缘体内部的安装孔,所述避雷器的顶壁安装有安装螺杆,所述安装螺杆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活动贯穿,并在绝缘体的顶部位置安装有螺母。

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9、本技术中,通过结合放电极的间隙放电作用和吹弧效应,实现对雷电电流的有效引导和熄灭,从而提高避雷器、线路和变压器的保护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10),所述绝缘体(10)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导电板(12)和第二导电板(13),所述第一导电板(12)上安装有放电极a(14),所述第二导电板(13)上安装有放电极b(15),所述放电极a(14)和所述放电极b(15)之间形成放电通道,引导雷电电流通过,所述绝缘体(10)上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将绝缘体(10)安装于避雷器(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a(14)和所述放电极b(15)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1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13)均选用合金铝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a(14)与所述放电极b(15)之间的距离为40mm-5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绝缘体(10)内部的安装孔(11),所述避雷器(20)的顶壁安装有安装螺杆(21),所述安装螺杆(21)从所述安装孔(11)的内部活动贯穿,并在绝缘体(10)的顶部位置安装有螺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10),所述绝缘体(10)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导电板(12)和第二导电板(13),所述第一导电板(12)上安装有放电极a(14),所述第二导电板(13)上安装有放电极b(15),所述放电极a(14)和所述放电极b(15)之间形成放电通道,引导雷电电流通过,所述绝缘体(10)上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将绝缘体(10)安装于避雷器(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吹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a(14)和所述放电极b(15)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孔(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