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及留置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534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及留置导尿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的导尿管,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夹钳式结构的导尿管易掉落、因导尿管恢复形变时间较长造成导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对应设置有用于导尿的第一导尿孔、第二导尿孔、第三导尿孔;第一导尿孔、第三导尿孔的孔径均沿靠近第二导尿孔的方向依次减小、形状也由圆孔逐渐过渡为非圆孔。通过正、反向转动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即可实现导尿管的关闭与导通,整个留置导尿管夹闭器是套设在导尿管外的,不会存在从尿管上掉落的问题,并且尿管的开启与关闭转换更加方便、高效、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导尿管,尤其涉及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及留置导尿管


技术介绍

1、留置导尿是临床为了准确记录尿量、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而进行的一项最普遍且经常应用的护理操作,尿袋是留置导尿必备的用品,需定期更换。留置导尿时,需将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尿管末端插入尿袋顶端的导尿管内,二者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

2、申请号为202223291177.0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尿管尿袋连接处夹持固定装置,其包括:夹持组件,其包括夹体一、夹体二和卡扣组件;所述夹体一和夹体二配合使用夹持于尿管和尿袋的连接处;所述夹体一和夹体二的内部形成一供尿管和尿袋的连接处通过的容纳槽,其内设有固定组件。该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该特制的夹持组件,将尿管与尿袋的导尿管予以夹持固定连接;从而有效避免尿管从尿袋的端口处脱开。

3、申请号为202220227627.0的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导尿管夹闭装置,其包括尿管,所述尿管用于建立引流通道,使患者的尿液可通过引流通道排出至尿液袋,在所述尿管上设置有可开闭的接头,所述接头用于关闭和/或开启引流通道,防止更换尿液袋时,所述尿管内的尿液在引流通道中流动,造成尿液滴落至外部环境中,利用所述接头的可开关功能,使操作人员在更换所述尿液袋之前对所述尿管进行封闭,并且在连接新的尿液袋后,再将所述接头打开,使所述尿管内的尿液可以流入所述引流袋内,进而为更换尿液袋的人员无需铺设吸水垫等操作,整体提高更换所述尿液袋的更换效率。相比于传统尿管,在所述尿管排液腔上设置所述接头,所述接头用于连接所述尿管与所述尿液袋,并且所述接头为可开关接头,在更换尿液袋时,首先将所述接头进行关闭,并将所述尿液袋与所述接头进行分离,防止更换所述尿液袋时所述尿管内的尿液发生滴落,进而防止尿液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的,利用所述接头防止尿液滴落的同时,在所述接头上设置所述连接件,利用所述连接件使所述接头与所述尿管进行连接,使所述接头与所述尿液袋连接的一端朝上,从而使所述接头即使没有关闭,也能防止所述尿管内的尿液流出。

4、申请号为202121405466.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导尿管自动夹放装置,包括挤压夹本体和导尿管,所述挤压夹本体的右侧安装有导尿管,所述挤压夹本体包括压片组件、驱动组件和别针,所述压片组件基面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挤压夹本体的底部中间处安装有别针,所述压片组件包括上侧压片和下侧压片,所述上侧压片的下侧安装有下侧压片,所述上侧压片和下侧压片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转轴,并且所述上侧压片和下侧压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部防护盒、锂离子电池,所述外部防护盒内部的左侧安装有锂离子电池,所述外部防护盒的内部并且位于锂离子电池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

5、上述提供了具有多种夹闭结构的导尿管,而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导尿管还是使用的是如申请号为202121405466.1的技术专利这类型的结构,即通过挤压夹夹持住或松开导尿管,实现导尿管的连通、阻断。但是,通过夹钳等结构夹持或松开实现导尿管的连通、阻断,一方面由于夹钳是可拆卸式夹持在导尿管上,在病人或医护人员的移动过程中,极易受到触碰、碰撞等掉落,无法实现导尿管的有效阻断;另一方面由于夹钳在夹持时夹钳与导尿管的作用区域较小,在阻断导尿管连通后导尿管局部受夹钳作用而产生形变,导尿管内壁部分区域贴合,在松开夹钳后导尿管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形变,导尿效率较低,且由于夹钳与导尿管接触面积小,局部变形使尿管内壁贴合,导尿管极易被夹钳损坏,影响导尿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夹钳式结构的导尿管易掉落、因导尿管恢复形变时间较长造成导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及留置导尿管。

2、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第二管体可在第一管体、第三管体上绕第二管体的轴线旋转;

4、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尿的第一导尿孔、第二导尿孔、第三导尿孔,第一导尿孔的孔径沿靠近第二导尿孔的方向依次减小、形状也由圆孔逐渐过渡为非圆孔,第三导尿孔的孔径沿远离第二导尿孔的方向依次减大、形状也由长方形孔逐渐过渡为非圆孔。

5、进一步地,第一管体的靠近第二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内套,连接内套的端部的外圆柱面上沿第一管体的周向均布有棘齿;第二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外套,连接外套上对应棘齿的位置处铰接有棘爪,棘爪卡接在棘齿内。

6、进一步地,第一管体的连接内套设置为阶梯轴,阶梯轴外侧的小直径段为棘齿、内侧的大直径段设置有外螺纹,大直径段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螺母侧面与第二管体端部的内凸台之间、第二管体端部的内凸台与第一管体或第三管体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端面轴承,通过连接螺母将第二管体端部的内凸台抵紧在第一管体或第三管体上。

7、进一步地,第一导尿孔、第三导尿孔的形状由圆孔过渡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边小于圆孔的直径。

8、进一步地,第一导尿孔、第三导尿孔的形状由圆孔过渡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小于圆孔的直径。

9、一种留置导尿管,包括导尿管;导尿管上设置有上述的留置导尿管夹闭器。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技术中,整个留置导尿管夹闭器由三根管体组成,并且位于中间的第二管体可以进行旋转;由于第一导尿孔、第三导尿孔的孔径在沿靠近第二管体的方向均逐渐减小;因而在第二管体旋转过程中,导尿管将被逐渐扭曲,致使部分导尿管的内壁叠合(或贴合),阻断导尿管的前后连通;当反向旋转第二管体时,导尿管的扭曲状态缓解,原本叠合(或贴合)的导尿管的内壁将重新分离开,导尿管前后又重新导通;从而,通过正、反向转动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即可实现导尿管的关闭与导通,整个留置导尿管夹闭器是套设在导尿管外的,不会存在从尿管上掉落的问题,并且尿管的开启与关闭转换更加方便、高效、快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3),第二管体(12)可在第一管体(11)、第三管体(13)上绕第二管体(12)的轴线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11)的靠近第二管体(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内套,连接内套的端部的外圆柱面上沿第一管体(11)的周向均布有棘齿(112);第二管体(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外套,连接外套上对应棘齿(112)的位置处铰接有棘爪(19),棘爪(19)卡接在棘齿(11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11)的连接内套设置为阶梯轴,阶梯轴外侧的小直径段为棘齿(112)、内侧的大直径段设置有外螺纹(111),大直径段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18),螺母(18)侧面与第二管体(12)端部的内凸台(17)之间、第二管体(12)端部的内凸台(17)与第一管体(11)或第三管体(13)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端面轴承,通过连接螺母(18)将第二管体(12)端部的内凸台(17)抵紧在第一管体(11)或第三管体(1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尿孔(14)、第三导尿孔(16)的形状由圆孔过渡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边小于圆孔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尿孔(14)、第三导尿孔(16)的形状由圆孔过渡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小于圆孔的直径。

6.一种留置导尿管,包括导尿管(2);其特征在于:导尿管(2)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留置导尿管夹闭器(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3),第二管体(12)可在第一管体(11)、第三管体(13)上绕第二管体(12)的轴线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11)的靠近第二管体(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内套,连接内套的端部的外圆柱面上沿第一管体(11)的周向均布有棘齿(112);第二管体(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外套,连接外套上对应棘齿(112)的位置处铰接有棘爪(19),棘爪(19)卡接在棘齿(11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导尿管夹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11)的连接内套设置为阶梯轴,阶梯轴外侧的小直径段为棘齿(112)、内侧的大直径段设置有外螺纹(111),大直径段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娟冯梅甘雨珠史颍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