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转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5300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周转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包括:钢架机构、平台面板、钢管护栏、楼梯机构和吊挂机构,所述钢架机构包括第一横杆组件和第一竖杆组件,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与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平台面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上;所述钢管护栏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组件之间;所述楼梯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平行设置;所述吊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钢架机构连接,所述吊挂机构的另一端与钢管桩连接。该方案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焊接作业的安全风险,提高吊车使用效率和平联管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大跨径的跨江、跨海桥梁进行建设也日益增多,桥梁工程作为扩大人类活动范围提供媒介,已经成为人类扩大生存空间的重要渠道,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其中,在深水水域钢平台搭设的过程中,需要在钢管桩间焊接相关的联管结构,为了增强水域钢平台的稳固性,对如何在钢管桩间焊接相关的联管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在深水水域钢平台搭设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吊车吊着吊篮,施工人员在吊篮中作业实现对钢管桩间的联管结构的焊接。然而该过程吊篮需要吊着施工人员焊接平联管,施工人员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发生坠落等危险状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且影响了吊车的使用效率,造成施工成本增大,并且吊篮操作空间有限,施工人员很难对平联管下口等一些隐藏部位进行焊接,从而影响平联管的焊接质量,导致施工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周转操作平台,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焊接作业安全风险,提高吊车使用效率和平联管焊接质量。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周转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包括:

3、钢架机构,所述钢架机构包括第一横杆组件和第一竖杆组件,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与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设置;

4、平台面板,所述平台面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上;

5、钢管护栏,所述钢管护栏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组件之间;

6、楼梯机构,所述楼梯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平行设置;

7、吊挂机构,所述吊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钢架机构连接,所述吊挂机构的另一端与钢管桩连接。

8、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组横杆,每个所述第一组横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组竖杆,每个所述第一组竖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

9、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杆组件中沿竖直方向上的第一组横杆与所述钢架机构顶部的距离为1.2m;所述横杆组件中沿竖直方向上的第二组横杆与所述钢架机构顶部的距离为4.2m,所述第一组横杆为与地面距离最近的一组横杆,所述第二组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组横杆远离地面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组横杆相邻。

10、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面板包括:主板区域和翻板区域,所述主板区域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上,所述翻板区域位于所述平台面板靠近所述第一竖杆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铰接。

11、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管护栏包括:第二横杆组件和第二竖杆组件,所述第二横杆组件与所述第二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横杆组件、所述第二竖杆组件与所述第二竖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12、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杆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竖杆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1.2m,相邻两个第二竖杆之间的间距为1.5m,相邻两个第二横杆之间的间距为0.6m。

13、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梯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钢管立柱和至少两个踏步组件,所述踏步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钢管立柱之间且与所述钢管立柱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踏步组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钢管立柱相互平行设置。

14、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个踏步组件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

15、所述相邻两个踏步组件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16、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个踏步组件之间的间距为0.3m,所述相邻两个钢管立柱之间的间距为0.6m。

17、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钢管桩之间满足以下关系:所述操作平台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与1m之和,所述操作平台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平联管之间的间距与1.2m之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地面平行的方向。

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周转操作平台,该可周转操作平台包括钢架机构、平台面板、钢管护栏、楼梯机构和吊挂机构,钢管机构包括第一横杆组件和第一竖杆组件,第一横杆组件与第二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设置,平台面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横杆组件上,钢管护栏分别与第一横杆组件、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竖杆组件之间,楼梯机构分别与第一横杆组件、第一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与第一竖杆组件平行设置,吊挂机构的一端与钢架机构连接,另一端与钢管桩连接。该方案中的操作平台中一方面,由于设置有钢架机构、平台面板、钢管护栏和楼梯机构,能够为施工人员作业构建操作平台,并且通过将吊装机构的一端与钢架机构连接,另一端与钢管桩连接,便于将操作平台搭建至钢管桩处能够焊接平联管的区域,适应于深水水域钢平台搭设时钢管桩间的平联管焊接,便于施工人员在平联管焊接部位快速通行,有效防止了施工人员在吊篮内焊接平联管的安全风险,确保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通过为施工人员提供操作平台,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快速且更全面地实现平联管的焊接,也便于焊接平联管的任意部位,使得吊车可短时间内吊装多根平联管,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平联管的焊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周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组横杆,每个所述第一组横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组竖杆,每个所述第一组竖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组件中沿竖直方向上的第一组横杆与所述钢架机构顶部的距离为1.2m;所述横杆组件中沿竖直方向上的第二组横杆与所述钢架机构顶部的距离为4.2m,所述第一组横杆为与地面距离最近的一组横杆,所述第二组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组横杆远离地面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组横杆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包括:主板区域和翻板区域,所述主板区域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上,所述翻板区域位于所述平台面板靠近所述第一竖杆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护栏包括:第二横杆组件和第二竖杆组件,所述第二横杆组件与所述第二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横杆组件、所述第二竖杆组件与所述第二竖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竖杆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1.2m,相邻两个第二竖杆之间的间距为1.5m,相邻两个第二横杆之间的间距为0.6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钢管立柱和至少两个踏步组件,所述踏步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钢管立柱之间且与所述钢管立柱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踏步组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钢管立柱相互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踏步组件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踏步组件之间的间距为0.3m,所述相邻两个钢管立柱之间的间距为0.6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钢管桩之间满足以下关系:所述操作平台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与1m之和,所述操作平台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平联管之间的间距与1.2m之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地面平行的方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周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组横杆,每个所述第一组横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组竖杆,每个所述第一组竖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组件中沿竖直方向上的第一组横杆与所述钢架机构顶部的距离为1.2m;所述横杆组件中沿竖直方向上的第二组横杆与所述钢架机构顶部的距离为4.2m,所述第一组横杆为与地面距离最近的一组横杆,所述第二组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组横杆远离地面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组横杆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包括:主板区域和翻板区域,所述主板区域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组件上,所述翻板区域位于所述平台面板靠近所述第一竖杆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横杆组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护栏包括:第二横杆组件和第二竖杆组件,所述第二横杆组件与所述第二竖杆组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横杆组件、所述第二竖杆组件与所述第二竖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宏刘注南飞谢显锋魏晓斌师秀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