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尤其涉及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储能装置成为了新能源领域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通常,储能装置配置有用于换热的换热装置,目前,对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储能系统。
2、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储能装置,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箱体和设置于所述储能箱体内的换热件,所述储能箱体收纳有至少一个电池,所述换热件用于与所述电池换热;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连通并构成至少一个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换热。
4、通过第二循环回路与电池换热,并且第二循环回路与第一循环回路换热,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能够得到及时的降温或升温,从而第二循环回路内的换热介质能够以基本不变的温度与电池高效换热,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换热相互靠近设置。
6、相互靠近的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提升彼此之间的换热效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循环泵和液体管路,所述循环泵通过所述液体管路与所述换热件连通。
8、通过循环泵、液体管路和换热件可以构成第二循环回路,液体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阀、第二热交换器。
10、通过第一循环回路不仅能够实现对第二循环回路的及时冷却,还能及时加热,从而实现对电池高效降温和升温,提升换热效率的同时简化换热装置结构,降低成本。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储能装置的所述换热件连接有多个换热板,各所述换热板之间并联连通,各所述换热板分别与各自的所述电池换热。
12、多个彼此之间并联的换热板,能够降低各换热板之间对温度的相互影响,提换热效率。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液体管路连通。
14、通过具有两个流道的第一热交换器实现两个循环回路的换热,两个循环回路彼此之间更接近,换热效率更高,且能简化结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设置多个,所述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储能箱体的外侧。
16、通过换热装置放置在储能箱体的外侧,不占用储能箱体内部空间,各储能箱体内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从而提高各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通过两套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实现一个换热装置同时对多个储能装置进行持续高效地换热,因此,简化了整机结构,成本更低,储能系统成组效率也更高。同时,位于储能装置外侧的换热装置,更方便维护和更换。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管路包括主管路和与所述主管路连通的多个支路,各所述储能装置的所述换热件彼此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并联。
18、各储能装置的换热件彼此之间通过支路并联,能够降低各换热件之间对电池换热温度的不利影响,提高换热效率。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换热件包括供给管路和回流管路,所述供给管路包括供液口和与各所述换热板连通的第一端口,所述回流管路包括回液口和与各所述换热板连通的第二端口,各所述储能箱体设置有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连接于所述供液口回液接头连接于回液口。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路包括进液支路和回液支路,所述进液支路与所述进液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回液支路与所述回液接头可拆卸连接。
21、通过储能箱体外部设置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并且与各支路分别可拆卸连接,安装及维修方便,提高组装效率。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进液支路通过卡接或热熔或螺纹的方式连接;和/或,所述回液接头与所述回液支路通过卡接或热熔或螺纹的方式连接。
23、通过上述方式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提高组装效率。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储能装置的所述储能箱体的顶部。
25、通过换热装置可以设置于储能箱体的顶部,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布置更多的储能装置,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储能装置以所述换热装置为中心围绕在所述换热装置的四周。
27、由此,能够减小换热装置与各储能装置连接的各支路的长度,且各支路长短大体一致,从而缩短换热介质在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时间,提升换热效率及换热均匀性。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储能装置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形成储能装置排,
29、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储能装置排的一侧;或者,所述换热装置位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任意两个所述储能装置之间。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储能装置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形成储能装置排,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置多个储能装置排,所述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储能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者的一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集装箱和/或储能电柜。
32、技术效果:
33、通过本申请,能够提高储能系统的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能装置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形成储能装置排,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储能装置排,
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琦,邢艳青,刘琛,孟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