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包括进气组件、尾气后处理组件、进气组件以及安装支架组件,其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端盖以及进气管,所述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尾气后处理载体,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出气端盖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分别固定于所述进气端盖以及所述出气端盖。
2、相关技术中的安装支架组件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可靠性较高的尾气后处理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
3、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壳体;
4、尾气后处理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外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尾气后处理载体,所述进气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相连;
5、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固定于所述进气壳体上的筒体部以及自所述筒体部延伸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有安装穿孔;
6、安装圈,所述安装圈套接在所述筒体部上,所述安装圈包括第一安装孔;以及
7、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安装穿孔,以将所述安装圈和所述翻边部固定于车身支架上,所述安装圈抵接所述翻边部。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边部呈锥形,其包括第一锥形内表面以及第一锥形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锥形内表面以及所述第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圈包括第二锥形内表面,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与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相适配。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圈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翻边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圈包括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相背对的第二侧壁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面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
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穿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
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身支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三锥形外表面,所述第一锥形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三锥形外表面。
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设有贯穿所述第三锥形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元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
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相连的锥形部,所述第三锥形外表面设于所述锥形部上;所述固定板第三安装孔,所述固定元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圈以及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固定于所述进气壳体上的筒体部以及自所述筒体部延伸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有安装穿孔;所述安装圈套接在所述筒体部上,所述安装圈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元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安装穿孔,以将所述安装圈和所述翻边部固定于车身支架上,所述安装圈抵接所述翻边部。如此设置,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在安装于所述车身支架时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呈锥形,其包括第一锥形内表面以及第一锥形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锥形内表面以及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包括第二锥形内表面,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与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翻边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包括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相背对的第二侧壁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面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穿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贯穿所述第三锥形外表面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元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相连的锥形部,所述第三锥形外表面设于所述锥形部上;所述固定板第三安装孔,所述固定元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呈锥形,其包括第一锥形内表面以及第一锥形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锥形内表面以及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包括第二锥形内表面,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与所述第一锥形外表面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翻边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包括与所述第二锥形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李伟,汪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