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湿度监测,尤其涉及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菇房环境监测参数包括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光照及氧气含量等,其中湿度和温度对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需保持在特定范围内(湿度60%-90%,温度20℃-25℃)。现有的菇房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2、1.基于半导体技术的电子温湿度传感器,在高湿及密闭菇房环境中不仅容易因腐蚀及老化导致寿命缩短,并且还容易导致精度下降。
3、2.电子式湿度传感器年漂移量较大(±2%左右),需定期进行重新标定,以保证准确性。
4、3.传统的干湿球湿度计的数据难以远程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菇房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容易老化、精度下降、定期重新标定操作繁琐及数据难以远程传输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包括供水单元、干湿球湿度计、数据获取单元、控制器及数据传输单元;供水单元具有容水腔;干湿球湿度计的纱布能伸入至容水腔中;数据获取单元朝向干湿球湿度计设置,用于获取干湿球湿度计检测到的温度及湿度;数据传输单元通过控制器连接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传输数据获取单元检测到的温度及湿度。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密封腔及能连通密封腔的第一设置口;干湿球湿度计密封设置在第一设置口,干湿球湿度计的第一刻度线位于密封腔内;数据获取单元、控制器及数据传输单元设置在密封腔中;供水单元连接外壳。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的底部设有置物组件,置物组件包括多个栅条,多个栅条与外壳的底部围设有容置腔;供水单元设置在容置腔中。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送风单元,送风单元设置在容置腔中,送风单元的出风口朝向干湿球湿度计的湿球设置。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的顶部具有能连通密封腔中的散热进气孔;外壳的底部具有能连通置物组件内部的散热出气孔,散热出气孔的位置与散热进气孔的位置相对应;送风单元的进气口朝向散热出气孔设置。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的顶部并位于散热进气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外壳的底部并位于散热出气孔处密封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密封腔内设有水分吸附剂;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控制器能够在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并且湿度低于第二预设值的状态下开启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照明单元,照明单元设置在密封腔中,用于照亮第一刻度线。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具有能连通密封腔的第二设置口;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还包括屏显单元,屏显单元密封设置在第二设置口,并连接控制器。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干湿球湿度计包括背景板和干湿球湿度计主体,背景板密封设置在第一设置口,背景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刻度线,背景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刻度线;干湿球湿度计主体设置在背景板上。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数据获取单元为摄像头,摄像头朝向第一刻度线设置。
12、本技术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13、1.增强耐用性与精度稳定性:通过采用干湿球湿度计替代易受高湿及腐蚀影响的半导体电子传感器,显著提升了监测装置在菇房这类高湿密闭环境下的耐用性,减少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老化问题,从而确保了温湿度监测的长期稳定性和精确度,避免了因传感器老化而频繁更换的需要。
14、2.简化维护流程:鉴于传统电子式湿度传感器需要定期重新标定以维持其准确性,本技术的方案通过干湿球原理实现湿度测量,该方法自然减少了年漂移量,大幅度降低了定期标定的频率和复杂度,简化了维护操作,为用户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15、3.实现远程数据传输:集成的数据获取单元与数据传输单元设计,使得干湿球湿度计所测得的温湿度数据能够被高效采集并通过控制器即时传输至远程监控系统,克服了传统干湿球湿度计数据难以远程获取的局限。这一创新不仅方便了菇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环境状况,还为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极大提高了菇房环境管理的效率与灵活性。
16、综上,本技术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通过结构上的创新和功能上的优化,成功解决了菇房监测中的老化、精度下降、维护繁琐及数据传输障碍等问题,为食用菌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可靠的环境监测技术支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单元(100)、干湿球湿度计(200)、数据获取单元(300)、控制器(400)及数据传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00)的底部设有置物组件(520),所述置物组件(520)包括多个栅条,多个所述栅条与所述外壳(500)的底部围设有容置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单元(600),所述送风单元(60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送风单元(600)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干湿球湿度计(200)的湿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单元(700),所述照明单元(700)设置在所述密封腔(510)中,用于照亮所述第一刻度线。
8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300)为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第一刻度线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单元(100)、干湿球湿度计(200)、数据获取单元(300)、控制器(400)及数据传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00)的底部设有置物组件(520),所述置物组件(520)包括多个栅条,多个所述栅条与所述外壳(500)的底部围设有容置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菇房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单元(600),所述送风单元(60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送风单元(600)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干湿球湿度计(200)的湿球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王明,张金梦,张夕宁,王宇涵,郑家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