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尤其是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1、在光伏电站项目中,管桩和上立柱共同形成光伏组件的支撑结构,以满足光伏支架在适应地形的同时满足在组装过程中和组装后整体稳定性的需要。现有技术中,一般管桩光伏支架选用的上立柱与管桩之间需要保留合适的间隙,存在一定选用标准范围,通常在管桩规格固定后选用相应的上立柱规格尺寸,或根据选用的上立柱规格制作对应的管桩规格,再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的方式与管桩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支架稳定的作用。
2、在某些项目场地中,会出现管桩规格尺寸较大的情况,而与其配合的上立柱选用较小规格即可满足光伏支架的承载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较大尺寸规格的立柱以满足与较大管桩的配合,从而造成材料浪费,导致成本增加;而采用较小规格的立柱,则容易出现立柱和管桩安装不易定位的问题,导致立柱和管桩不同心,从而导致光伏支架重心偏移,影响光伏支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伏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约束板的光伏支架,解决小规格的上立柱与较大规格的管桩在组装时和组装后产生晃动或摇摆导致不同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管桩和上立柱,所述上立柱部分位于所述管桩内;
4、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管桩端部的约束板,所述约束板设有通孔,所述上立柱穿设所述通孔后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管桩可拆卸地连接。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约束板的外径与所述管桩的外径相等。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约束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管桩的外径。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上立柱的外径。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圆形、矩形、腰型或椭圆形,所述通孔与所述上立柱之间为间隙配合。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组抵接螺栓,所述抵接螺栓自外侧穿过所述管桩并抵接所述上立柱的外壁,每组所述抵接螺栓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均匀分布,每组所述抵接螺栓的延长线相交于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上。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对穿螺栓,所述对穿螺栓自一侧穿过所述管桩、所述上立柱并从所述管桩另一侧穿出,所述对穿螺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上。
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对穿螺栓与所述管桩之间。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抵接螺栓设有两组,至少一个所述对穿螺栓位于两组所述抵接螺栓之间。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光伏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管桩的顶部固定约束板,解决上立柱与管桩在组装时出现较大间隙的情况下,小规格上立柱与较大规格管桩在组装时和组装后产生晃动或摇摆的问题,以实现即使间隙较大也能满足产品稳定性的效果;该约束板生产制作简单,互换性强,可适应不同的安装需求,还能够分散管桩的集中应力,进而延长管桩的使用寿命。该光伏支架在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材料、运输、安装、人力等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管桩(1)和上立柱(2),所述上立柱(2)部分位于所述管桩(1)内,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板(3)为金属材质,焊接于所述管桩(1)的顶部,所述通孔(31)位于所述约束板(3)的中心,所述通孔(3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管桩(1)的中心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板(3)的外径与所述管桩(1)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板(3)的外径大于所述管桩(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的孔径不小于所述上立柱(2)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为圆形、矩形、腰型或椭圆形,所述通孔(31)与所述上立柱(2)之间为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组抵接螺栓(4),所述抵接螺栓(4)自外侧穿过所述管桩(1)并抵接所述上立柱(2)的外壁,每组所述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对穿螺栓(5),所述对穿螺栓(5)自一侧穿过所述管桩(1)、所述上立柱(2)并从所述管桩(1)另一侧穿出,所述对穿螺栓(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管桩(1)的中心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垫片(6),所述垫片(6)设置于所述对穿螺栓(5)与所述管桩(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螺栓(4)设有两组,至少一个所述对穿螺栓(5)位于两组所述抵接螺栓(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管桩(1)和上立柱(2),所述上立柱(2)部分位于所述管桩(1)内,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板(3)为金属材质,焊接于所述管桩(1)的顶部,所述通孔(31)位于所述约束板(3)的中心,所述通孔(3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管桩(1)的中心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板(3)的外径与所述管桩(1)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板(3)的外径大于所述管桩(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的孔径不小于所述上立柱(2)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为圆形、矩形、腰型或椭圆形,所述通孔(31)与所述上立柱(2)之间为间隙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百花,郑晓光,何丽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