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保护,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容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
2、如专利申请号cn202221749130.1的一种电容器保护装置,包括带金属外壳电容器、导电柱、保护外壳、固定板、限位保护结构和过热切断结构;所述带金属外壳电容器的顶端处安装连接有两个导电柱,两个所述导电柱分别与带金属外壳电容器的两个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保护外壳的侧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保护外壳上安装设置有限位保护结构,所述保护外壳上安装设置有过热切断结构,本申请通过保护外壳可以对带金属外壳电容器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外界灰尘异物对带金属外壳电容器的侵蚀损伤,同时本申请具有限位保护作用,通过限位保护作用可以对带金属外壳电容器进一步的起到固定作用,使得带金属外壳电容器安装固定更加稳固,避免了松动。
3、虽然上述一种电容器保护装置减少外界灰尘异物对带金属外壳电容器的侵蚀损伤,但是其应对电容热膨胀的反应不够迅速,如果出现较强的外界电流电压击穿电容,导致电容热膨胀甚至爆炸,则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及时保护电容本体。
2、本技术的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端卡接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表面设置两对进风口;所述外壳下端卡接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固定设置四组散热口一;所述外壳外端面设置四组滑槽孔;所述滑槽孔内
3、优选的:所述底座内侧下端面固定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扇叶固定连接;所述扇叶的扇叶长度不超过最远的散热口二边缘,且不短于散热口二最靠近电机的边缘。
4、优选的:所述外壳四个侧壁螺纹连接螺杆;每个所述螺杆内侧端面抵接定位块外侧面;每个所述定位块的外侧面对应螺杆处固定设置轴承;每个所述螺杆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为铜合金薄板。
6、优选的:所述外壳侧壁为透明有机玻璃板。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8、(1)通过设置水囊皮为柔性材质,利用电容本体发生热膨胀产生的形变,向定位块挤压水囊皮,随后定位块和水囊皮内侧的液压油将推杆顶起,推杆顶起接线底盘,进而使得接线柱和电极端分离,对电容本体的形变进行防范处理,及时保护电容本体;
9、(2)通过设置散热鳍片、电机、扇叶,增加散热效果,避免因外壳内侧过热导致电容本体产生热膨胀,保护电容本体;
10、(3)通过设置螺杆、轴承、定位块,使得轴承在定位块上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与螺杆固定连接,螺杆与外壳螺纹连接,在电容本体发生热膨胀时无法推动螺杆和定位块,稳定保护电容本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上端卡接上盖板(12);所述上盖板(12)表面设置两对进风口(13);所述外壳(10)下端卡接底座(11);所述底座(11)下端固定设置四组散热口一(17);所述外壳(10)外端面设置四组滑槽孔(16);所述滑槽孔(16)内侧嵌设散热鳍片(18);所述底座(11)内侧上端面固定设置电容本体(20);所述底座(11)内侧上端面设置四组散热口二(19);每组所述散热口二(19)均位于电容本体(20)外侧;所述电容本体(20)外侧等间距固定设置四个定位块(24);所述定位块(24)与对应侧的多个散热鳍片(18)相卡接;所述电容本体(20)上端固定设置一对电极端(31);所述电极端(31)上端穿过上盖板(12)后滑动连接接线柱(28);两个所述接线柱(28)在其下侧与上盖板(12)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水囊皮(2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每个定位块(24)上的水囊皮(25);每个所述水囊皮(25)为柔性材质;每个所述水囊皮(25)与其相连接的定位块(24)连接处做密封处理;每个所述定位块(24)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杆(27);每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内侧下端面固定设置电机(29);所述电机(29)的输出端与扇叶(30)固定连接;所述扇叶(30)的扇叶长度不超过最远的散热口二(19)边缘,且不短于散热口二(19)最靠近电机(29)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四个侧壁螺纹连接螺杆(22);每个所述螺杆(22)内侧端面抵接定位块(24)外侧面;每个所述定位块(24)的外侧面对应螺杆(22)处固定设置轴承(21);每个所述螺杆(22)与轴承(21)的内圈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18)为铜合金薄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侧壁为透明有机玻璃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上端卡接上盖板(12);所述上盖板(12)表面设置两对进风口(13);所述外壳(10)下端卡接底座(11);所述底座(11)下端固定设置四组散热口一(17);所述外壳(10)外端面设置四组滑槽孔(16);所述滑槽孔(16)内侧嵌设散热鳍片(18);所述底座(11)内侧上端面固定设置电容本体(20);所述底座(11)内侧上端面设置四组散热口二(19);每组所述散热口二(19)均位于电容本体(20)外侧;所述电容本体(20)外侧等间距固定设置四个定位块(24);所述定位块(24)与对应侧的多个散热鳍片(18)相卡接;所述电容本体(20)上端固定设置一对电极端(31);所述电极端(31)上端穿过上盖板(12)后滑动连接接线柱(28);两个所述接线柱(28)在其下侧与上盖板(12)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水囊皮(2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每个定位块(24)上的水囊皮(25);每个所述水囊皮(25)为柔性材质;每个所述水囊皮(25)与其相连接的定位块(24)连接处做密封处理;每个所述定位块(24)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杆(27);每个所述固定杆(27)上端穿过上盖板(12)后抵接接线底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二东,班宾宾,蔡垒,赵传奇,周水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