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制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叠衣机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叠衣机,如专利文献cn112746477a公开一种叠衣机,包括横向叠衣部件,用于在所述衣物夹持机构输送所述衣物移动时对衣物进行横向折叠,然而,所述横向叠衣部件仅通过置物板和折衣板配合对处于向后输送过程中的衣物的宽度方向进行“被动式”的折叠,这势必导致折叠后的衣物表面褶皱较多,影响受折叠衣物的平整性,此外,该现有技术还要求置物板和折衣板之间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这导致叠衣机的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难以控制,还影响整机的小型化空间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叠衣机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用于解决宽度方向衣物折叠效果差的问题。
2、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衣机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所述宽度方向折叠组件设于叠衣机的前部,包括载衣台以及宽度主动折叠机构,所述载衣台设在叠衣机前部的上侧,用于放置待折叠衣物的中间部分;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设于所述载衣台的下方,用于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通过驱动方式折叠至载衣台下方内侧。
3、本方案中,将待折叠衣物置于载衣台,并使衣物的中间部分平铺在载衣台上表面,则所述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自然垂落,此时,向后输送所述衣物,并启动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则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经过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工作覆盖区域时,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对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提供朝向载衣台下方内侧的驱动力,
4、进一步地,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包括两组输送履带机构,两组输送履带机构分别设置在载衣台下方两侧,所述输送履带机构配置为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输送至所述载衣台下方内侧。
5、本方案中,向后输送待折叠衣物过程中,当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经过输送履带机构覆盖区域时,位于两侧的两组输送履带机构自载衣台两侧向载衣台下方内侧驱动所述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从而使所述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向载衣台的内侧靠拢以在宽度方向进行折叠。
6、进一步地,两组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外边沿均与所述载衣台的两侧边沿相对应或均分别位于所述载衣台的两侧边沿之外。
7、由于待折叠衣物置于载衣台时,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沿着载衣台两侧边沿垂落,则向后输送衣物时,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沿载衣台的两侧边沿向后移动,本方案的输送履带机构可满足覆盖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的要求,以确保输送履带机构面对不同衣物均能对该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自载衣台两侧向载衣台下方内侧驱动,从而对该衣物进行宽度方向的折叠。
8、可选地,所述输送履带机构均包括履带部件和电机组件;优选地,所述履带部件均通过一组电机组件同步驱动。
9、通过一组电机组件驱动两组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所有履带部件,则可使两组输送履带机构从两侧分别驱动衣物落在载物台两侧的部分时,具有好的同步性,以使两侧的折叠效果一致。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载衣台和输送履带机构之间的进料部,所述输送履带机构设于进料部的下表面,所述进料部开设有镂空位,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履带置于所述镂空位,所述履带的上表面与进料部上表面平行或者高于所述进料部上表面,所述进料部从所述载衣台的下方向所述载衣台的后方延伸。
11、本方案的进料部用于承接所述衣物落在载物台两侧的部分,向后输送衣物时,进料部可将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从载衣台下方支撑引导到载衣台后方以更加顺畅进入下一道折叠工序,同时,进料部的下表面用于安装输送履带机构,且通过镂空位匹配对应输送履带机构的履带,则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在受到进料部支撑引导过程中经过该镂空位时可受到输送履带机构自载衣台两侧朝向载衣台下方内侧的驱动力,顺利进行宽度方向的折叠。
12、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部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
13、本方案的进料部可引导向后输送的待折叠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逐渐向上靠近载衣台的下表面,以减小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助于进行宽度方向折叠时通过压缩厚度而形成折痕。
14、优选地,还设有水平连接部,所述水平连接部与所述进料部的后侧相连接。
15、本方案便于宽度方向折叠组件通过水平连接部向后水平搭接下一道工序的对应装置,有助于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顺畅过渡到下一道工序。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设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两组限位件,用于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限制在两组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载衣台之间的空间。
17、本方案可确保向后输送衣物时,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部分可靠地限制在限位件与载衣台两侧限定的空间内向后线性移动,有助于宽度主动折叠机构稳定地驱动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自载衣台两侧朝向载衣台下方内侧进行折叠。
18、进一步地,还包括引导件,引导件设于载衣台下方且位于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前方,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向后移动时向所述载衣台的内侧靠拢。
19、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件前部具有开口朝前的u型部。
20、本方案中,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垂落在u型部内部两侧,向后输送所述衣物时,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受到u型部的引导作用逐渐向载衣台的内侧收拢。
21、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件上还设有支撑部,用于支撑设置所述载衣台。
22、本方案通过支撑部提高对载衣台的支撑强度,且使载衣台与引导件之间形成间隔,便于向后输送衣物时,所述衣物落在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通过所述间隔顺畅往后移动。
23、进一步地,所述载衣台的前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后向前逐渐向下延伸。
24、本方案可使待折叠衣物位于载衣台前侧之外的部分沿所述延伸部自然下垂,避免向后输送衣物时出现衣物卡在载衣台边缘的不利情况,以使折叠过程流畅。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载衣台下方设置宽度主动折叠机构以主动驱动衣物的两侧部分向衣物的中间部分收拢,达到对衣物进行高效宽度折叠的目的,且相对于现有仅通过结构配合被动完成折叠的方式大大降低对载衣台的结构要求,折叠过程更加可控;此外,宽度主动折叠机构配合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的进料部,则衣物位于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可随衣物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还自动向衣物的中间部分贴近自动形成厚度方向的尺寸压缩,以使宽度折叠的同时通过压缩厚度尺寸以形成更明显折痕,优化宽度折叠的效率;再次,还通过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衣机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衣台以及宽度主动折叠机构,所述载衣台设在叠衣机的前部,用于放置待折叠衣物的中间部分;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设于所述载衣台的下方,用于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通过驱动方式折叠至载衣台下方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包括两组输送履带机构,两组输送履带机构分别设置在载衣台下方两侧,所述输送履带机构配置为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输送至所述载衣台下方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外边沿均与所述载衣台的两侧边沿相对应或均分别位于所述载衣台的两侧边沿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载衣台和输送履带机构之间的进料部,所述输送履带机构设于进料部的下表面,所述进料部开设有镂空位,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履带置于所述镂空位,所述履带的上表面与进料部上表面平行或者高于所述进料部上表面,所述进料部从所述载衣台的下方向所述载衣台的后方延伸。
5.根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两组限位件,用于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限制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载衣台之间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于载衣台下方且位于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前方,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向后移动时向所述载衣台的内侧靠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前部具有开口朝前的U型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上还设有支撑部,用于支撑设置所述载衣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衣台的前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后向前逐渐向下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衣机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衣台以及宽度主动折叠机构,所述载衣台设在叠衣机的前部,用于放置待折叠衣物的中间部分;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设于所述载衣台的下方,用于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通过驱动方式折叠至载衣台下方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主动折叠机构包括两组输送履带机构,两组输送履带机构分别设置在载衣台下方两侧,所述输送履带机构配置为将所述衣物落在所述载衣台两侧的部分输送至所述载衣台下方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外边沿均与所述载衣台的两侧边沿相对应或均分别位于所述载衣台的两侧边沿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宽度方向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载衣台和输送履带机构之间的进料部,所述输送履带机构设于进料部的下表面,所述进料部开设有镂空位,所述输送履带机构的履带置于所述镂空位,所述履带的上表面与进料部上表面平行或者高于所述进料部上表面,所述进料部从所述载衣台的下方向所述载衣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瑞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