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叉导轨领域,具体是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
技术介绍
1、交叉滚导轨又称交叉滚子导轨,通过采用缩短了滚柱体的间距的r型滚柱保持器这种独特的滚柱保持机制,使滚柱体的有效接触长度增大,通过滚柱保持器和专用的v型轨道的组合设计,其高精度面经过特殊的热处理,是一种高刚性、刚精度、紧凑型的有限直线运动系统。
2、现有的专利cn220452497u公布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第二齿条的固定部和中间块导轨的凹部相互固定时,除了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外,还可以通过焊接和卡接等其他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第二齿条的固定部和中间块导轨的凹部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孔和卡爪.通过将第二齿条的固定部插入到中间块导轨的凹部内,使彼此相互卡接,在每根交叉导轨的两端头安装有挡头螺钉,防蠕动齿轮保持架由骨架、滚柱和齿轮通过扣入式组装成为一体,连接紧固,保持架不易断开,滚柱不易脱落,齿轮与安装在导轨上的齿条啮合,防止保持架累积移位,使每一行程复位归零,该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具有良好的载重能力和滑行精度,运行平稳,对设备部件进行调节时不会出现偏差。
3、现有的装置通过滚柱支架进行移动,在长时间使用滚柱支架时导致滚柱外表面造成损伤,滚柱损伤时则舍弃滚柱支架,导致其余完整的滚柱进行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快速更换滚柱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所述中间导轨的顶部固定有第二v形槽,第二滚柱支架在
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滚柱支架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交叉导轨,第二交叉导轨通过第一滚柱支架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滚柱支架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交叉导轨,第一交叉导轨通过第二滚柱支架进行移动,所述第一交叉导轨与第二交叉导轨的一端皆固定有多组固定槽,第一交叉导轨与第二交叉导轨移动时带动固定槽进行移动,所述第二交叉导轨的顶部固定有第一v形槽。
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交叉导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凹槽,第一交叉导轨移动时带动第一凹槽进行移动,所述第一交叉导轨的一侧固定有第四凹槽,第一交叉导轨移动时带动第四凹槽进行移动,所述第二交叉导轨的一侧固定有螺槽,第二交叉导轨带动螺槽进行移动。
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滚柱支架与第二滚柱支架的两端皆固定有橡胶块,橡胶块移动时清理灰尘,所述橡胶块的一端皆固定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滚柱支架与第二滚柱支架的外表面固定有多组第二凹槽,第一滚柱支架与第二滚柱支架移动时带动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滚柱。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凹槽内壁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有c形块,所述c形块的内壁固定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防止滚柱转动时带动c形块,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固定有第三凹槽。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带动第二转轴进行移动,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防止滚柱转动时带动伸缩杆,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位于伸缩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固定有滑块,滑块固定滚柱。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啮合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底部固定有第三转轴,第二螺栓移动时带动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楔形块,第三转轴移动时带动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拉动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的另一端固定有丝杆,且丝杆位于第四凹槽的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设置滚柱,将损坏滚柱取出,将新的滚柱放入第二凹槽内部,此时,第一弹簧进行回弹,第一弹簧回弹时推动第二转轴进行移动,第二转轴移动时拉动伸缩杆进行移动,同时第二转轴移动时推动滑块进行移动,滑块移动时将滚柱进行固定;
11、2、通过设置,转动第二螺栓进行移动,第二螺栓移动时推动第三转轴进行移动,第三转轴移动时推动第二楔形块进行移动,第二楔形块挤压第一楔形块进行移动,第一楔形块移动时拉动第二弹簧,同时第一楔形块移动时推动丝杆,通过丝杆与螺槽相互啮合,使得进行多组第一交叉导轨与第二交叉导轨进行固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包括中间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轨(1)的顶部固定有第二V形槽(27),所述中间导轨(1)的底部固定有第三V形槽(29),所述第二V形槽(2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滚柱支架(26),第三V形槽(2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滚柱支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柱支架(1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交叉导轨(4),所述第二滚柱支架(2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交叉导轨(2),所述第一交叉导轨(2)与第二交叉导轨(4)的一端皆固定有多组固定槽(5),所述第二交叉导轨(4)的顶部固定有第一V形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导轨(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交叉导轨(2)的一侧固定有第四凹槽(30),所述第二交叉导轨(4)的一侧固定有螺槽(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柱支架(11)与第二滚柱支架(26)的两端皆固定有橡胶块(8),所述橡胶块(8)的一端皆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0)内壁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一侧固定有C形块(14),所述C形块(14)的内壁固定有第五凹槽(31),所述第五凹槽(3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二凹槽(10)的底部固定有第三凹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12)的内部固定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弹簧(18),且第一弹簧(18)位于伸缩杆(16)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20)的顶部固定有滑块(1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内部啮合连接有第二螺栓(17),所述第二螺栓(17)的底部固定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24)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楔形块(23),所述第二楔形块(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楔形块(21),所述第一楔形块(2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弹簧(25),所述第一楔形块(21)的另一端固定有丝杆(22),且丝杆(22)位于第四凹槽(30)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包括中间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轨(1)的顶部固定有第二v形槽(27),所述中间导轨(1)的底部固定有第三v形槽(29),所述第二v形槽(2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滚柱支架(26),第三v形槽(2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滚柱支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柱支架(1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交叉导轨(4),所述第二滚柱支架(2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交叉导轨(2),所述第一交叉导轨(2)与第二交叉导轨(4)的一端皆固定有多组固定槽(5),所述第二交叉导轨(4)的顶部固定有第一v形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导轨(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交叉导轨(2)的一侧固定有第四凹槽(30),所述第二交叉导轨(4)的一侧固定有螺槽(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蠕动交叉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柱支架(11)与第二滚柱支架(26)的两端皆固定有橡胶块(8),所述橡胶块(8)的一端皆固定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一滚柱支架(11)与第二滚柱支架(26)的外表面固定有多组第二凹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炳峰,董哲,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天艺福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