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在各类海洋技术中,海底通讯是其他技术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海用光电缆和深海水密连接器就起到了信号传输和链接的关键作用。深海水密连接器从大类分包括干插拔连接器和湿插拔连接器,干插拔连接器只能在陆地环境中进行插拔操作,而湿插拔连接器可以在水下进行插拔,甚至可以在无需断开电/光源的情况下进行有源在线插拔。
2、现有的湿插拔连接器在水下进行插拔连接器插接操作后,通过水下摄像头难以判断连接器插头和插座是否插接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能够解决现有湿插拔连接器在水下进行插拔连接器插接操作后,通过水下摄像头难以判断连接器插头和插座是否插接到位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头,插头包括外壳体;以及标识机构,安装在插头上,标识机构包括致动结构和指示结构,致动结构具有与指示结构的第一端配合使指示结构的第二端回缩在外壳体内的第一状态和与指示结构的第一端配合使指示结构的第二端伸出外壳体的第二状态,插接过程中,致动结构与插座壳体的外壁配合,致动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指示结构的第二端回缩在外壳体内,插头与插座插接到位后,致动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指示结构的第二端伸出外壳体。
3、进一步地,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水下摄像设备,水下摄像设备位于插头远离插座的一侧,水下摄像设备用于识别指示结构;和/或,
4、进一步地,指示结构包括连接杆和凸起,连接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体上,凸起安装在连接杆远离插座的一端,外壳体上设置有通道,致动结构与连接杆远离凸起的一端配合,以使凸起从通道伸出外壳体或回缩至外壳体内。
5、进一步地,插头还包括插头壳体和连接壳体,连接壳体套设在插头壳体上,外壳体套设在连接壳体上,连接壳体的一端与外壳体连接,连接杆靠近插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致动结构的一端与插头壳体连接,致动结构的另一端卡入第一凹槽内,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连接壳体的方向移动;和/或,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手柄和锁紧件,手柄包括连接分体,连接壳体包括连接槽,连接分体穿设在连接槽内并通过锁紧件与连接壳体连接在一起。
6、进一步地,致动结构包括直壁段,直壁段朝向指示结构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直壁段朝向插头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卡设在第一凹槽内,插接过程中,第二凸起结构与插座壳体的外壁抵接,第二凸起结构带动第一凸起结构向远离插头壳体的方向移动,第一凸起结构带动连接杆靠近插座的一端向远离插头壳体的方向移动,以使致动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插头壳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插头与插座插接到位后,第二凸起结构卡入第二凹槽内,第二凸起结构带动第一凸起结构向靠近插头壳体的方向移动,第一凸起结构带动连接杆靠近插座的一端向靠近插头壳体的方向移动,以使致动结构处于第二状态。
7、进一步地,第一凸起结构朝向插头壳体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连接壳体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被构造在插头从插座上拔出的过程中能够与第一斜面配合,以使第一凸起结构向远离插头壳体的方向移动并从第二凹槽脱出。
8、进一步地,插头还包括油囊组件和头基体,插头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腔,油囊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头基体与插头壳体的开口端连接,并将油囊组件限位在第一安装腔内。
9、进一步地,油囊组件包括油囊本体、弹性件、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油囊本体能够沿插头的插接方向伸缩,油囊本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装有绝缘油,在插头的插接方向上,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油囊本体的两端,弹性件支撑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
10、进一步地,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光插孔组件,油囊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过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二过孔,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过孔与位于其所在侧的第一过孔对应设置,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过孔与位于其所在侧的第一过孔对应设置,光插孔组件能够穿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11、进一步地,插头还包括后壳体、连接结构以及限位固定结构,后壳体的一端与插头壳体连接,后壳体的另一端与连接结构的一端连接,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的外壁面和限位固定结构的内壁面均设置有防脱结构,限位固定结构套设在连接结构上,连接结构的外壁面上的防脱结构与限位固定结构的内壁面上的防脱结构对应设置。
12、进一步地,插头还包括紧固件和外护套,紧固件套设在连接结构上,紧固件与后壳体远离连接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限位固定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限位分体和第二限位分体,第一限位分体和第二限位分体均位于紧固件背离插头壳体的一侧,第一限位分体和第二限位分体的一端与连接结构连接,外护套包覆在第一限位分体和第二限位分体的外周。
13、进一步地,插座还包括插拔移动基体和弹性卡箍,插拔移动基体和弹性卡箍均安装在插座壳体内,插拔移动基体可沿插座壳体的轴向往复运动,弹性卡箍位于插拔移动基体靠近插座壳体开口端的一侧,弹性卡箍的一端与插拔移动基体连接,在插接过程中,弹性卡箍的另一端能够与插头壳体卡接。
14、进一步地,弹性卡箍远离插拔移动基体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弹性结构,多个弹性结构沿弹性卡箍的周向间隔设置,弹性结构被构造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向远离弹性结构中心轴线的方向张开,弹性结构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接凸起,连接壳体远离凸起的一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卡接凸起卡接配合的卡槽。
15、进一步地,弹性结构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二卡接凸起,插座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避让槽,当弹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向远离弹性结构中心轴线的方向张开时,第二卡接凸起卡入避让槽。
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有插座、插头以及标识机构,标识结构包括致动结构和指示结构,插接过程开始后,插头向插座所在处逐渐靠近,随着插头的插入,致动结构与插座壳体的外壁配合,使得致动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指示结构的第二端回缩在外壳体内,水下摄像设备无法观测到指示结构的第二端的存在,插头继续插入,当插头和插座插接到位时,致动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指示结构的第二端伸出外壳体,水下摄像设备能够观测到指示结构的第二端,从而实现对插头和插座是否插接到位的判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水下摄像设备,所述水下摄像设备位于所述插头(3)远离所述插座(1)的一侧,所述水下摄像设备用于识别所述指示结构(6);和/或,所述标识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标识机构沿所述插头(3)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结构(6)包括连接杆(7)和凸起(8),所述连接杆(7)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4)上,所述凸起(8)安装在所述连接杆(7)远离所述插座(1)的一端,所述外壳体(4)上设置有通道,所述致动结构(5)与所述连接杆(7)远离所述凸起(8)的一端配合,以使所述凸起(8)从所述通道伸出所述外壳体(4)或回缩至所述外壳体(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还包括插头壳体(9)和连接壳体(10),所述连接壳体(10)套设在所述插头壳体(9)上,所述外壳体(4)套设在所述连接壳体(10)上,所述连接壳体(10)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结构(5)包括直壁段(13),所述直壁段(13)朝向所述指示结构(6)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结构(12),所述直壁段(13)朝向所述插头壳体(9)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结构(14),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插接过程中,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与所述插座壳体(2)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带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向远离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带动所述连接杆(7)靠近所述插座(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致动结构(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插头壳体(9)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6),所述插头(3)与所述插座(1)插接到位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卡入所述第二凹槽(16)内,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带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向靠近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带动所述连接杆(7)靠近所述插座(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致动结构(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朝向所述插头壳体(9)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17),所述连接壳体(10)包括第二斜面(18),所述第二斜面(18)被构造在所述插头(3)从所述插座(1)上拔出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斜面(17)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向远离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并从所述第二凹槽(16)脱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还包括油囊组件(19)和头基体(20),所述插头壳体(9)上设有第一安装腔(21),所述油囊组件(19)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1)内,所述头基体(20)与所述插头壳体(9)的开口端连接,并将所述油囊组件(19)限位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囊组件(19)包括油囊本体(22)、弹性件(23)、第一支撑板(24)以及第二支撑板(25),所述油囊本体(22)能够沿所述插头(3)的插接方向伸缩,所述油囊本体(22)具有容纳腔(26),所述容纳腔(26)内装有绝缘油,在所述插头(3)的插接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5)分别设置在所述油囊本体(22)的两端,所述弹性件(23)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光插孔组件(27),所述油囊本体(22)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支撑板(2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5)上均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上的所述第二过孔与位于其所在侧的所述第一过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5)上的所述第二过孔与位于其所在侧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水下摄像设备,所述水下摄像设备位于所述插头(3)远离所述插座(1)的一侧,所述水下摄像设备用于识别所述指示结构(6);和/或,所述标识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标识机构沿所述插头(3)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结构(6)包括连接杆(7)和凸起(8),所述连接杆(7)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4)上,所述凸起(8)安装在所述连接杆(7)远离所述插座(1)的一端,所述外壳体(4)上设置有通道,所述致动结构(5)与所述连接杆(7)远离所述凸起(8)的一端配合,以使所述凸起(8)从所述通道伸出所述外壳体(4)或回缩至所述外壳体(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还包括插头壳体(9)和连接壳体(10),所述连接壳体(10)套设在所述插头壳体(9)上,所述外壳体(4)套设在所述连接壳体(10)上,所述连接壳体(10)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4)连接,所述连接杆(7)靠近所述插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致动结构(5)的一端与所述插头壳体(9)连接,所述致动结构(5)的另一端卡入所述第一凹槽(11)内,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壳体(10)的方向移动;和/或,所述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还包括手柄和锁紧件,所述手柄包括连接分体(63),所述连接壳体(10)包括连接槽(64),所述连接分体(63)穿设在所述连接槽(64)内并通过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连接壳体(10)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结构(5)包括直壁段(13),所述直壁段(13)朝向所述指示结构(6)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结构(12),所述直壁段(13)朝向所述插头壳体(9)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结构(14),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插接过程中,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与所述插座壳体(2)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带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向远离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带动所述连接杆(7)靠近所述插座(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致动结构(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插头壳体(9)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6),所述插头(3)与所述插座(1)插接到位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卡入所述第二凹槽(16)内,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4)带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向靠近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带动所述连接杆(7)靠近所述插座(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致动结构(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朝向所述插头壳体(9)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17),所述连接壳体(10)包括第二斜面(18),所述第二斜面(18)被构造在所述插头(3)从所述插座(1)上拔出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斜面(17)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向远离所述插头壳体(9)的方向移动并从所述第二凹槽(16)脱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3)还包括油囊组件(19)和头基体(20),所述插头壳体(9)上设有第一安装腔(21),所述油囊组件(19)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1)内,所述头基体(20)与所述插头壳体(9)的开口端连接,并将所述油囊组件(19)限位在所述第一安装腔(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插拔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芳,张旭,苏锋,苏建,杨安,陈斌,任程刚,马建强,郭朝阳,李楠,张洋洋,范玉杨,高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