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竹束层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竹束层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12622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束层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1)将竹材经碾压疏解后形成竹束,再编帘干燥,得竹束帘;(2)在所述竹束帘浸胶前对所述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和/或所述竹束帘浸胶后对所述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3)将步骤在(2)得到的所述竹束帘进行热压成型,得竹束层积板。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提升了薄型竹束层积板的工业化生产效率,制备的竹束层积板的厚度较小、密度分布更均匀,具有较低的重量,实现了板材的轻质化和薄型化要求,且该竹束层积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作为墙板、装饰板等薄型板材应用于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竹束层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重组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竹纤维复合材料,以竹秆经帚化碾压设备分丝制得的竹束经浸胶、铺装、热压而成,具有原料利用率高、户外耐久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户外地板、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等领域。然而,由竹束混杂铺装而成的重组竹产品存在重量大、厚度厚、铺装质量不均等缺点,限制了其轻量化和薄型化应用。因此,由整张化编帘设备编织而成的竹束帘(亦称竹束单板、整张化竹束单板、整张化竹束纤维等)为基本单元层积铺装而成的密度均匀、尺寸稳定的竹束单板层积材应运而生,并可以对不同层进行功能处理,具备高度的可设计性。

2、但是,目前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厚度仍然较大,作为墙板、装饰板等薄型建材应用时质量大、力学性能过剩,难以发挥其优势。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将现有碾压疏解技术制备的竹束存在均匀性不足,由竹束编织成的竹束帘的相邻竹束之间缝隙较大等问题,尤其竹束帘经过干燥工序后,由于竹材的干缩特性,这些缝隙会进一步增大,从而造成竹束帘的均匀性降低,导致竹束层积薄板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不利于竹束层积薄板的尺寸稳定性和强度提升,影响其应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竹束层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3、s10:将竹材经碾压疏解后形成竹束,再编帘干燥

4、该步骤中,将竹材经碾压疏解后形成竹束,竹材经碾压疏解后形成的竹束具有三维网状孔隙结构,再将竹束编帘干燥,得到竹束帘。竹束帘亦称竹束单板、整张化竹束单板、整张化竹束纤维等。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碾压疏解包括:将竹材开片成宽20 mm~60 mm的竹条,碾压疏解机的疏解辊对所述竹条的两面碾压、疏解,得到竹束。进一步地,根据竹条厚度调节碾压疏解机的上下疏解辊间隙,经10~16道疏解辊对竹束进行碾压疏解。

6、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编帘的方式包括:手工编织或编帘机编织将所述竹束横向链接并联编织成整张所述竹束帘。

7、需要说明的是,将编织后的竹束帘进行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便于存储、运输及下一步工序,对于具体的干燥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

8、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竹束帘的厚度不大于1 cm。例如竹束帘的厚度为10 mm,8 mm,5 mm,3 mm,2 mm,1 mm等,或上述任意两点数值之间的范围。

9、s20:在竹束帘浸胶前进行辊压疏解和/或竹束帘浸胶后进行辊压疏解

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将s10得到的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然后将辊压疏解后的竹束帘浸胶处理。通过对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在不切断竹纤维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竹束分丝程度,降低竹束帘厚度,增加竹束帘中竹束宽度,减小竹束帘中竹束与竹束之间的缝隙,以保证竹束的完整性和竹束帘的整体性与均匀性。进一步的,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不大于10 mm,例如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为1 mm~10 mm。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将s10得到的竹束帘浸胶处理后进行辊压疏解,可释放竹束帘的内应力,还可有效降低竹束帘的厚度。进一步的,浸胶处理后的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不大于10 mm,例如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为1 mm~10 mm。

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将s10得到的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然后将辊压疏解后的竹束帘浸胶处理,浸胶处理后再进行辊压疏解。浸胶处理前后均进行辊压疏解,可以有效降低竹束帘厚度,减小竹束之间的缝隙,释放竹束帘的内应力,提高最终竹束层积板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强度,延长竹束层积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浸胶处理后的竹束帘进行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不大于10 mm,例如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为1 mm~10 mm。

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浸胶包括:将辊压疏解后的所述竹束帘或未经辊压疏解的所述竹束帘浸胶5 min~40 min后干燥。需要说明的是,浸胶采用的胶是本领域常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例如浸胶采用的胶包括但不限于酚醛树脂、异氰酸酯、聚氨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白乳胶、蛋白胶、无机胶及胶粘剂的混合胶与改性胶等。

14、s30:将s20得到的竹束帘进行热压成型

15、该步骤中,通过对s20得到的所述竹束帘进行热压成型,得到尺寸稳定且力学强度高的薄型竹束层积板。

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热压成型的压力为1 mpa~25 mpa。例如压力为1 mpa,3 mpa,5 mpa,10 mpa,15 mpa,20 mpa,25 mpa等,或上述任意两点数值之间的范围。通过控制热压成型的压力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竹束层积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热压成型的保压时间为5 min~50min,保压温度为135℃~155℃。例如保压时间为5 min,10min,20 min,30 min,40 min,50min等,或上述任意两点数值之间的范围;保压温度为135℃,140℃,145℃,150℃,155℃等,或上述任意两点数值之间的范围。以上为以酚醛树脂作为胶粘剂的保压温度和保压时间,可根据所选择胶的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进行灵活调整。

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热压成型采用的所述竹束帘的整体厚度为3 mm~25 mm。通过控制竹束帘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在保持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竹束层积板的均匀性且降低密度。需要说明的是,该竹束帘的厚度指由若干s20得到的单层的竹束帘层叠后的总厚度。

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竹束层积板,该竹束层积板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由此,该竹束层积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优异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竹束层积板,竹束层积板的厚度不大于8 mm。例如竹束层积板的厚度为8 mm,7 mm,6 mm,5 mm,4 mm,3 mm,2 mm等,或上述任意两点数值之间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竹束层积板的厚度较小,具有较低的重量,实现了板材的轻质化要求,且该竹束层积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作为墙板、装饰板等薄型建材应用。

21、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上述竹束层积板在建材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22、本专利技术具有至少如下技术效果:

23、(1)现有碾压帚化过程中采用的疏解齿对竹束的疏解存在纤维断裂的情况,不同于碾压疏解,辊压疏解通过机械挤压作用,可在不切断纤维的情况下实现竹材纤维与薄壁细胞之间的界面分离,可实现在增加竹束分丝程度的同时,有效保留纤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竹束帘的厚度不大于1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浸胶包括:将辊压疏解后的所述竹束帘或未经辊压疏解的所述竹束帘浸胶5 min~40 min后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竹束帘经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不大于10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压成型的压力为1 MPa~25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压成型的保压时间为5min~50 min,保压温度为135℃~15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压成型采用的所述竹束帘的厚度为3 mm~25 mm。

8.一种竹束层积板,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竹束层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束层积板的厚度不大于8 mm。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竹束层积板在建材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束层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竹束帘的厚度不大于1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浸胶包括:将辊压疏解后的所述竹束帘或未经辊压疏解的所述竹束帘浸胶5 min~40 min后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竹束帘经辊压疏解后的厚度不大于10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压成型的压力为1 mpa~25mp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翰舟王戈赵翔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竹藤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